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狄仁杰断案全集

(2020-07-09 18:11:07) 百科综合
狄仁杰断案全集

狄仁杰断案全集

如果说比格斯笔下的陈查理只不过是作者的臆想产物,那幺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则确有其人——狄仁杰是中国唐代的明相,确曾断狱无数。不过到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笔下就又多了几分西方神探的色彩。小说中的狄仁杰机智勇敢,破案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据,不仅有谜而且大都是精彩而有趣的谜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狄仁杰断案全集
  •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9年
  • 册数:4册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书目:《狄仁杰断案全集》(Judge Dee Stories)
原着: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年
册数:4册

出版信息

当时中央台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刚放完,时代文艺出版社把握商机,及时推出《狄仁杰断案全集》。
本书系按案件发生时间顺序排列。内容全,但删除了作者高罗佩为此书作的木版画插图。

目录

01《五云香》
02《黄金案》拟名为《筇杖记》
03《雨师秘蹤》
04《红丝箭雨》
05《四漆屏》
06《湖滨案》
07《朝云观》
08《断指记》
09《莲池蛙声》
10《铜钟记》
11《御珠案》
12《葫芦记》
13《宝剑记》
14《跛腿乞丐》
15《红阁子》
16《黑狐狸》
17《迷宫案》
18《除夕夜惊》除夕疑案
19《紫光寺》
20《太子棺柩》
21《妇人心》
22《飞虎影》又名汉家营
23《柳园图》
24《广州案》

相关影视

相关影视一

《狄仁杰断案传奇》
狄仁杰断案传奇狄仁杰断案传奇
【中文剧名】:狄仁杰断案传奇
【版 本】:14集
【年 代】:1986年
【导 演】:孙伟
【演 员】:孙承政(饰狄仁杰)  王为念  孟耿成
【地 区】:大陆
【语 言】:国语
【製作单位】:太原电视台
【具体篇名】:1-4 玉珠串 5-7 黄金案 8 莲花池 9-10 断指记 11-14 四漆屏
【内容简介】:大唐明相狄仁杰,并州太原人。高宗及武则天当政期间历任大理寺城御史、刺史,乃至宰相等职。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政绩昭着、朝野闻名。据唐书记载,仪奉年迁大理寺城,年内断治癒一万七千人,无一怨诉者。刺史惊人功绩更被世人传为美谈,……此片所描述的正是有关他断案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及被世人所皆知的传奇故事……

相关影视二

《狄仁杰断案传奇》
【中文剧名】:狄仁杰断案传奇
【集 数】:两部50集
【年 份】:1996年
【语 言】:国语
【导 演】:刘远东
【演 员】:孙承政 ... 狄仁杰(1-11集)  马昌钰 ... 狄仁杰(12集开始)  雍和平  赵强
【製作单位】:第一部由太原电视台拍摄,第二部由中央电视台和太原电视台共同拍摄。
【着作权提供】: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
【具体篇名】:
第1部  1-3 御珠案  4-7 紫光寺  8-11朝云观  12-15 铁钉案  16-21 红阁子  22-25 汉家营
第2部  1-4 京师案  5-8 铜钟案  9-12 棋谱案  13-25 狄仁杰与武则天传奇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被今人称为“东方福尔摩斯”的传奇故事。狄仁杰,唐代扶佐武则天进行朝政改革的一代名相,山西太原狄村人。他居官清正,体察民情,除恶扶善,断案如神。出任太原大理寺丞期间,侦破疑案无数,名扬海内,流芳千秋。狄仁杰断案传奇第一部以《御珠案》、《紫光寺》、《朝云观》、《铁钉案》、《红阁子》、《汉家营》六个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组成,展示了盛唐时期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刻画了比西方福尔摩斯早一千年的唐代名相狄仁杰利用逻辑推理进行勘案的聪明才智和历史绩业。
这部根据荷兰人高罗佩原着改编的电视系列剧,由《铁钉案》、《汉家营》、《红阁子》、《御珠案》、《朝云观》、《紫光寺》、《狄仁杰与武则天传奇》、《京师案》、《棋谱案》、《铜钟案》等十个单元剧组成。公元六八五年,大唐京都瘟疫蔓延,一首儿歌暗喻京师大案,三大家族多人被杀;民女被害引发陈年旧案;钟下藏尸,佛门净土不净;借棋谱之名,招来刀光剑影;红阁子花魁娘子暴毙,恶公子反戈一击;断头尸身首异处,白衣女悲诉衷情;百年御珠牵出连环血案,风雨夜真兇显形;官场相斗,狄仁杰险遭武则天斩首……唐代名臣狄仁杰,为人正直,处事机敏,不畏权势,断案如神,人称狄公。该剧围绕狄仁杰断案展开故事,以扑朔迷离的奇案为主线,悬念迭出的情节,缜密的推理与精彩的对白相得益彰,摆脱了一般古装剧情节拖沓的通病,故事环环相扣,人物命运的发展扣人心弦。

幕后故事

1996年年初,已经拍摄了8集《狄仁杰断案传奇》的剧组考虑更换主人公扮演者,再请马昌钰出演“狄仁杰 ”。对“狄公”钟情已久的马昌钰接到邀请后当即推掉其他片约,谁知摄製组又由于某种原因不更换“狄公”了,这是他演艺生涯中第一次被辞退,内心又一次饱尝与“狄公”失之交臂的遗憾……然而,半年后,正忙于筹拍另一部电视剧的马昌钰又接到“狄仁杰”的召唤――― “狄”剧组再次邀请他扮演“狄公”,剧组几十号人在“等米下锅”,情况紧急。于是,马昌钰二话没说,接受了剧组的邀请。分析起来,其内心原因有三:第一,救场如救火,这是演员的职业道德;第二,拍摄《杨家将》与太原朋友有过亲密的合作;第三,与“狄仁杰”神交已久,就像老朋友,这次际遇,应该说是命运的安排,不能再错过了。就这样,马昌钰终于来到狄仁杰的故乡,开始了他的“狄公生涯”。  很多人疑惑当年为何中途换人,据知情人透露,其中的“换人内幕”如下:续集的前十集,是经过有关人员每天一边拍摄、一边修改出来的,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饰演狄仁杰的孙承政作为主要演员,也参与了改编,但他认为这还算不上完美。在準备继续往下拍摄时,人们要求请孙伟老师(最初狄剧之导演兼编剧)来改,却遭到了有关负责人的回绝。据说,孙承政一看实在无法继续,只好痛心地拒绝了拍摄。当时,还有许多主创人员同样无法忍受,也跟着撤离了,一共是18个人,包括最早拍摄14集狄剧的摄像杜希源。据内幕人士回想,孙承政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如下:《狄仁杰断案传奇》是中国第一部古装推理小说,我们应忠实于原着,要对得起观众。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们吃的是观众的饭,观众喜欢我,我就有饭吃;反之,观众若不喜欢我,也就没饭吃。 起源这部小说的有趣之处在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书中天衣无缝的融合。小说的背景架设在公元663年(《四漆屏》)至公元681年(《广州案》)的唐朝,其时狄仁杰正在各地任地方官。小说涉及到唐朝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的各个层面,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之深令我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汗颜。王学信先生在《南怀瑾先生二、三事》中,曾如此谈到过《狄公案》:一次茶叙,怀师(即国学大师南怀谨)笑吟吟地取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着《狄公全传》,又名《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向在座诸位热情推荐:“这书写得好,值得一看。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怀师接着问我看过没有,我虽然久仰高罗佩大名,但近年忙于杂务,读书甚少,故只闻其名,未读其书,只好惭愧地回答:“听说这书写得极精彩,只是还没有读过。”怀师慈祥地笑着,说:“抽出点儿空看看,就算是休息吧。不过,这书只要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其后几天,我几乎一口气将这套长达140万字的《狄公全传》看完。书中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的确引人入胜,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令人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是荷兰人,所写虽然是中国古代公案题材,却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突破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在语言、人物、情节上的程式化、类型化藩篱,成功地展示了一幅唐代中国社会历历如昨的风俗长卷,堪称大家手笔。难怪此书于五十年代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一版再版,畅销不衰,成为众多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形象教科书。
另外,汉学家赵毅衡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高罗佩自己也不是纯粹的侦探小说作家,他的学术名着如《中国古代房内考》、《东皋禅师集刊》、《琴道》等在汉学界亦是声誉甚隆。深厚的国学修养,使高罗佩对古代中国的描绘栩栩如生,也使《狄公案》成了一部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中的推理小说。读者阅读狄公案时得到的乐趣,应该也并不局限于逻辑推理的冰山一隅,徜徉于唐代这个多彩多姿的富庶世界,自然是流连忘返。 中国文化的底子很容易从小说中看出,但高罗佩毕竟是荷兰人,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也不时出现于字里行间。狄仁杰的性格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断案如神的清官如包拯、海瑞、施世伦等相差极大,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典型西方人的性格特徵:讲究人道主义、重法制、幽默开朗、从不板起脸孔说教。不过这倒也不完全是高罗佩的杜撰,历史上的狄仁杰本身也是个颇有幽默感的人物,史书上他与武则天的不少对话都令人发噱。除了人物性格方面的创造外,高罗佩笔下探案的结构布局、情节走向完全是西方式的,狄公破案的手法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绝非公案小说中滑稽可笑的託梦破案云云。诡计的设定颇有黄金时代本格小说的特点:《红阁子》中的密室谋杀,《柳园图》里的童谣杀人,《紫光寺》的身份互换,《铁钉案》的死前留言等等,都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机智解答,解谜的乐趣不逊于英美名作。融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西方推理小说的趣味与一身,这部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作者

高罗佩创作小说时往往是灵之所至,笔即随之。1958年,高罗佩和他的中国妻子水永芳(还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去希腊旅游,有一次为了等候汽车,在一个车站待了很长时间。为了消磨时间,他想起在东京曾买到一架明代中国漆屏风之事。他于是以此为题材构思了一篇小说。回旅馆后妙笔生花,一挥而就。这就是小说《四漆屏》,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狄仁杰探案。还有一次,他想起战后曾去北京游览道教胜地白云观,结识一名道士。这位道士精通书琴诗画,高罗佩曾向他请教,受益匪浅。后来听说这个道士与若干仕女有染,激怒了观里徒弟,他们揭竿而起,使这位道士活活致死。这个故事也被他改头换面,写进了小说之中。说到《狄公案》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翻译的功劳。译者陈来元和胡明以中国元明通俗小说的语言翻译这套书,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真正做到了翻译要求的“信、达、雅”。对比现在书市上一些连文通字顺都做不到的翻译小说,不得不让人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翻译家肃然起敬。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文末附上高罗佩的一首七律:
漫逐浮云到此乡,
故人邂逅得传殇。
巴渝旧事君应忆,
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
游蹤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
便泛沧浪万里长。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