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2020-02-20 00:20:50) 百科综合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更是尖端研究和科技转移的中心。学院的教研队伍都是杰出学者,包括首位获图灵奖的华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与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院士。学院课程严谨,设备先进,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工程教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 外文名:Faculty of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现任校长:汪正平教授 
  •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学院简介

工程学院在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及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高锟教授的领导下于1991年正式成立。至今,学院一直致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积极参与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学院招收本科生的方式以学院为本的大类招生,目的是让同学能有充分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修读适当的课程。学制提供了共四年的学习时间。一年级的同学在修读基础科目的同时,亦可近距离了解学院各个主修课程的特点。当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后,同学需要从下列的本科课程中选定自己的主修课程。

课程设定

工程学

1)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融合医学和工程学,研发高科技仪器来解决生物和医学问题,提升社会医疗质素。课程由工程学院及医学院合办,培育下一代生物医学工程师,服务社会,推动科研及医疗发展。学生除了修读工程和医学的核心课程外,还可根据个人发展,选修其他科目。
生物医学工程近年发展迅速,以不同工程科技解决迫在眉睫的人类健康及医疗问题。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包括磁力共振影像技术、心脏起搏器、心电图、骨科植入物、复康器材、医疗机器人、微创内窥镜,及以纳米科技和微组合技术研发的各类分子及细胞层次的诊断及医疗方法。
课程所教授的主要範畴包括:医疗仪器及生物感测器;生物医学影像、资讯及建模;分子、细胞及组织工程。
2)计算机工程学
课程包括训练学生对电脑的全面知识,特别着重软体及硬体的配合和互相作用。课程的特点是对电脑设计、移动式嵌入系统、微处理器、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设计等均有专修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随着超大规模积体电路及微处理器技术之日趋成熟及进步,具创意的电子产品例如智慧型电话、3D立体电视、数位相机、超级电脑、电脑游戏等在市场上日益推陈出新。研发新数码产品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也面对不少挑战。课程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训练,打下稳扎的根基,以更贴合市场的需要。
计算机工程学提供的课程有以下几个範畴:应用程式、计算机硬体、软体、系统连线、超大规模积体电路(VLSI)设计。
此课程提供计算机工程/工商管理学双学位的选择,学生完成计算机工程学位后,再修读一年即可获取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3)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课程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开办,课程获得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的专业认可,无论在教学及科研上都享有超卓的国际声誉。课程範畴涵盖:人工智慧、电脑与网路安全、计算机网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料库、数码硬体技术、资讯系统、网际网路、多媒体技术、程式设计语言、软体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
此课程提供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学双学位的选择,学生完成计算机科学学位后,再修读一年即可获取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4)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繫于1970年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教授创立。电子工程学课程内容广泛,与时并进。主要课题包括:积体电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医疗仪器、信号处理、电子材料和纳米技术等。课程设计兼顾软体及硬体知识,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系率先开办「工读计画」,同学可于修业期间到本地电子或科技公司工作一年,亲身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职场所需的技能。通过系里的「学生辅导计画」,教师会按时接见学生,就其学习、生活、升学或人生规划等方面提供辅导。
5)能源与环境工程学
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工程知识和培训,以解决各种与可再生、环境和建筑技术有关的能源问题,为学生展现一个以强而有力的平台和以广泛基础的角度去学习和了解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係和权衡,以及面对工程上的挑战,实现可行的解决方案。
课程属跨学科性质,除了能源原理、技术和系统的基本知识,课程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和建筑学院合作设计主修必修和核心选修科目,亦加入一系列由环境科学课程和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开设的选修科目,务求更广泛而深入地教导学生有关市区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学生更可按个人兴趣和就业取向选修一项专修範围,包括可持续能源技术专修範围—涵盖可再生能源的产生、系统设计、储存、分配和管理等课题;绿色建筑技术专修範围—教授环境表现评估和城市建筑能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环境工程专修範围—讲述自然和人造环境的原理、空气污染的监测和控制方面的挑战。
6)信息工程学
信息工程涵盖了信息在工程系统中的产生、分发、分析和套用。课程範畴主要包括通讯系统、网际网路工程、大数据与多媒体及网际安全。
信息工程系的使命是「为未来的信息社会培养工程领导者」。课程为学生设计了有系统、全方位的教育,并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学业基础以及创造性、丰富的创新技术经验、优秀的综合素质及开阔的视野和见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五大方向:大数据、网路安全、通信、网际网路工程及精研组,学生可任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方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7)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课程由数学系与信息工程学系合办,旨在提供研习跨学科专业的机会,在数学与信息工程学两个领域均提供根基稳固的训练,培育数学与资讯科技兼备的新一代优秀人才。数学与资讯科技的紧密结合,可培育学生髮展深层次的数学思维与坚实的工程技能。
课程强调研究,并鼓励学生在两系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习。表现卓越的学生更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学生也可因应兴趣参与如海外交流或实习计画等活动,以配合发展。
8)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着重现代自动化技术对现在及未来机械工程发展之影响。课程着重均衡的基本理论及实践学习,旨在培育以创新解决问题及能适应时代和科技转变的工程师。
课程教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力学与材料、热力学、控制、製造和电子。此外,学生可通过选修科目,增强对计算机设计及图形学、机器人、机电、智慧型系统、工程最佳化及微机电系统等学科的认识。学生可从三项专修範围组别,选修设计与製造、机电或机器人与自动化的专修範围;亦可不修读任何专修範围。
学系提供工程师职业操守、商学及企业学、技能沟通及毕业专题研究等科目,训练学生成为专业工程师。学系亦提供暑期实习、工读计画和海外交流学习机会。
9)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运用资讯科技及数学工具研究供应链、金融市场、物流管理、交通网路、商务营运等複杂人工系统。丰富的课程确保学生在香港这服务、物流与金融中心,乃至科技主导的全球经济中,具备充分的竞争力。
课程设有四个专修学科:商务资讯系统(专注设计、分析及管理现代商务及工业营运中的资讯储存、通讯与撷取系统)、金融工程(着重设计分析创新型金融产品及策略,并运用高等量化技术与资讯科技管理和执行金融策略)、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研究企业营运中物料、资金及资讯流的协调管理)及服务工程与管理(结合资讯科技、认知科学、经济学、市场行销等领域,为持续成长的服务业提供支持并创造价值)。

金融科技学

金融科技学(FinTech)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注重在金融实践中套用技术创新。利用工程学的尖端发展,尤其是资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最新进展。它正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潜力,从根本上革新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数字货币、众筹平台、机器人投资顾问、大数据分析和算法驱动的交易策略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线上和离线支付、储存和管理财富以及融资等各方面所惯常採用的手段和行为。一方面,金融科技显着提升终端用户的服务体验,使金融业更具包容性和生产力。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一个关键性的挑战,即如何在经济、技术和法律上理解和分析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风险,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如今,金融科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为年轻的创新人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课程正是为了切合这方面的人力需求,有助发展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并促进香港成为亚洲的金融科技中心。其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最尖端的技术技能,并具有广阔的视野,能够清楚了解分析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发展的作用与把握它对社会各方面的潜在影响。具体来说,学生应能。
- 从大数据中获得并提炼出对金融和管理问题富有洞察力的见解;
- 设计和实现创新的工程解决方案,以满足金融服务需求;
- 在複杂的商业环境中最佳化财务决策;及
- 理解和分析其解决方案对社会,经济,安全和法律的影响。

杰出校友

姓名
职位
专长/贡献范
陈作基教授
千里眼始创人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
影像监控及科技转移
邹金根先生
数码通科技总裁
流动通讯发展
程玮琪教授
香港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及教授
数学教育、随机模型及矩阵运算研究
蔡灿明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製衣学系教授
时尚供应链及营运管理
戴若犁博士
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总裁
姿态捕捉技术开发
何恺明博士
Facebook AI 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人工智慧技术开发
何敬才教授
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讯号处理及无线网路教学及研究
林晓锋博士
港科研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创新科技发展及领袖培训
刘创馥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及学部主任
德国哲学教学及研究
李伟光先生
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电子业发展
李英豪先生
钱方创办人及行政总监
手机付账科技
李玉珍女士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亚太区财务部高级管理讯息经理
银行界、慈善服务
梁健文先生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讯科技及营运总监
资讯科技发展
吴显光先生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国际商业资讯系统及设计
吴国声先生
紫晟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数据资源管理
孙东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机器人辅助生物细胞光学研究
谭伟豪博士
权智有限公司创办人及主席
电子及资讯科技
唐伟邦先生
太古集团公共事务董事
航运、酒店及零售业
王泽基博士
法国兴业银行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银行业
黄琨暐先生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车务营运主管 - 西面网路
地下铁路交通网路
黄百健教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机械工程学系教授
生物医学与转化科学研究
黄得胜教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仿生材料研究
王维基先生
香港电视网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资讯科技发展
徐亚波博士
互动派传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大数据
杨旸教授
中国科学院无线感测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无线通讯研究中心主任
无线通讯
(参考资料来源:)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