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省试方士进恆春草

(2020-04-05 10:09:20) 百科综合

省试方士进恆春草

《省试方士进恆春草》是唐代诗人梁锽参加科举考试时创作的一首试律诗。此诗就方士进长生草事进行议论,表现恆春草的特点与妙处,表达作者希望科举高中之意。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省试方士进恆春草
  • 创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作者:梁锽
  • 题材:咏物诗

作品原文

省试方士进恆春草
东吴有灵草,生彼剡溪傍
既乱莓苔色,仍连菡萏香
掇之称远士,持以奉明王
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
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
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省试: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⑵东吴: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灵草:仙草,瑞草。
⑶剡(shàn)溪:水名。曹娥江的上游,在今浙江嵊州南。
⑷莓苔:青苔。
⑸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
⑹掇(duō):摘取,採取。远士:高士。
⑺明王:贤圣之君主。《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⑻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此处代指皇帝。弥:益,更加。
⑼南山寿:典出《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南山:即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⑽金膏: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穆天子传》卷一“黄金之膏”晋郭璞注:“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汋也。”
⑾石髓: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矜(jīn):自夸,自恃。
⑿涓(juān)滴:水点,极少的水。《艺文类聚》卷一百引晋李颙《经涡路作》诗:“亢阳弥十旬,涓滴未暂舒。”喻微少。
⒀不死方:此指长生不老之乡,神仙居住之地。

白话译文

东吴地方有一种灵草,生长在那剡溪旁。
这种草与莓苔颜色相像,还有荷花之香。
採摘之人可称高士,拿来献给圣明君王。
君王服用后容颜常驻,寿命比南山更长。
传说中的金膏别说精妙,石髓也不见良。
如果能够沾上一点,就能游长生不老乡。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〇二,《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当为作者应礼部试时所作的试律诗,其作年不详。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就方士进长生草事进行议论。首联破题恆春草,言明其生于吴地剡溪畔。此草色如莓苔,香若荷花,乃是一种灵草。于是有方士采之献给君王。“明王”乃讚美之辞。而四五联专写此草妙处,说高人隐士采掇此草,可以与他们的身份气质相称,即《楚辞·离骚》中所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意。而贤明之君王服用此草后能青春永驻,寿比南山,即使传言中可以延年益寿的金膏、石髓也比不过它。末联言:如果自己有幸沾润点滴,亦将优游于长生不老之乡。
方士之恆春草,本用以成仙;此诗则以之比喻沾承主上恩露,得以高中。唐人往往以登仙比登第。故此诗虽以乾求意作结,但不露痕迹。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名家点评

清代叶忱《唐诗应试备体》:(二联)写出恆春香色。
清代纪昀《唐人试律说》:方士进药,事殊非体,指词当有斟酌。前四句但赋恆春草,后六句但赋草之功用,“进”字惟五六句一点,更不照应,识力绝高。
清代臧岳《应试唐诗类释》:首韵破“恆春草”,次韵承写草之色香,三韵剔“方士进”意,四韵刻画恆春,五韵衬写灵草,末以乾求意作结。

作者简介

梁锽,生卒年不详。四十岁前尝从军,为掌书记;后与军师不合,拂衣弃职。天宝初官执戟。工诗,尤擅五律,颇负时名。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今存诗十五首。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