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作曲、演奏和演唱,创作涉及丝绸之路、即兴音乐、融合音乐。
出生于中国新疆,新疆音乐家协会会员。儿时开始学习音乐;主学吉他、弦乐器,也学习新疆各民族音乐和传统乐器。后来学习爵士乐、作曲、即兴音乐、音乐人类学、呼麦和梵语唱颂。多年来不间断地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云南、西藏等地走访採集、田野考查和创作作品。在个人创作中,融入多种音乐元素和乐器;并长期与音乐及其他领域艺术家合作演出和创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魏凡
- 职业:音乐人
- 代表作品:《Improvisation of Orientalism》、《枯杨》、《茉莉》、《八秋》、《伎乐天》
经历
2009年,与木卡姆艺术团合作,参加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麦西莱普》的演出。

2010年,北京国家大剧院同美国爵士钢琴家Herbie Hancock交流。与国家一级歌唱家“新疆百灵”帕夏.依夏演出。
后和美国爵士钢琴手George Mynatt ,旅美孟加拉籍萨克斯手Farhan Ahmed ,组建 “E.S.R.G.”乐队,并参加2010第四届雪山音乐节。之后在国内外演出。
2011年,与窦唯、梁奕源、吴俊德、张智(旅行者乐团)等音乐人录製专辑《束河乐记》,于2015年发行。
2012年,获得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夏季奖学金。
2012年,受邀赴西藏拉萨与热西·才让旦参与藏传佛教音乐创作。
2013年,与KEN(加拿大)和Slim Rothaus(丹麦),璟琨(中国)参加春秋两季亚洲青年艺术现场(COART)。
2013年,魏凡设计和製作的曲颈塔尔琴,被民乐器博物馆收藏和展出。
2014年,随旅行者乐团全国巡演,后参与纪录片《茶马古道音乐之旅》的录製,期间与张智, Hadi Eldebek(The Silk Road Ensemble),丽江纳西古乐和氏兄弟等交流合作录音。同年在四川大学TED演讲,主题为丝绸之路音乐。
2014年,开始创作“一人三重奏,one man trio”。同年参加乌镇戏剧节演出。
2015年,在新疆参加“丝路茶语· 天山天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音乐人类学、美学、印度Raga、萨满音乐和仪式音乐并学习音乐治疗。
2018年,4月与印度“Ganges”乐团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音乐节。夏季于北京龙泉寺学习梵语和古代印度佛教音乐。9月在敦煌莫高窟参加敦煌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腾讯举办的“古乐重声”音乐会,演奏获奖作品《伎乐天》。
2018年,11月至12月底在北京、广州、武汉举办“审美的可能~丝绸之路”个人音乐会以及音乐美学讲座。
作品
创作作品《Improvisation of Oriental style》、《个人即兴作品集》
、《米阿尼莎》、《和你在一起》、《茉莉》、《枯杨》、《逍遥游》、《八秋》、《伎乐天》和梵语吟诵等。
魏凡

使用的乐器
曲颈塔尔琴(Ishtar,弦乐器,魏凡设计和参与製作),人声,呼麦,Beat-box ,吉他,Dombura(冬不拉),Tobushuur(托布秀尔),Igil(依克勒,图瓦弦乐器),Doshpuluur(图瓦三弦),大提琴,洞箫 ,Loop Station,iPhone,Logic Pro等音乐製作软体

音乐类型
丝绸之路,声音组合,偶然性,非常规的演奏,联觉,意识探索,沟通的可能性,抽象的传统,未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