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位(Nano Degree)意指通过短期内参加内容高度集中的课程学习而获得的教育结业证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微学位
- 外文名:Nano Degree
起源
史丹福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教授,把自己的一门课放到了网际网路上,结果全球有十几万人注册,这些人,除了在网上听他的实时讲授,还和史丹福大学的在校生做同样的作业、接受同样的评分和考试。最后,有几千人完成了这门课程。这位教授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硅谷拉到了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成立了线上教育公司“课程时代”。更早一些,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明者、大名鼎鼎的斯坦福教授Thrun,也离职创办了线上教育网站Udacity。
清华大学发起成立的线上教育平台—学堂线上,依託教育部线上教育中心,汇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MIT、暨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八所名校,联合美国宇航局、京北投资、ACCA、中国创业学院、、洛可可、亚马逊、百知教育、微软亚洲研究院、启迪阿加学院,启迪集团、清华控股的强大师资和实践经验,推出国内首个商科微学位。
用途

进入象牙塔或许是一些年轻人遥不可及且经济上无法承受的梦想。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可能发现,学校里学到的只是无法成为自己进入心仪行业的敲门砖。面对这幺情况,利用网际网路课程拿下Nano Degree(微学位)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曲线救国”的目标。
与之相比,“微学位”课程是一种just-in-time learning(及时学习)。它旨在传授一套範围较窄但可以明确套用于某项工作的技能,为学习者提供了易于理解的知识以及立即掌握这些知识的动机。它可能并不具备完整文理教育的某些优点,但可为缺乏时间、金钱或技能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可行的受教育途径。
优缺点
优点
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技术部门负责人迈克·沙普尔斯对微学位与普通学位进行了比较:“微学位大大不同于大学学位,你利用3年时间从广阔的领域里获取自己所需的所有技能。微学位主要涉及你为完成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而需要学习的技能。”
缺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型网际网路公开课似乎成为了droput factiry(辍学生製造工厂)。大多数学生在两个星期内就对它失去了兴趣。通常情况下,完成线上课程的学生不到10%。学习这些课程需要大量的自我激励,而且几乎没有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机会,许多人因此缺乏学习动力。
颁发机构
Udacity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6月16日刊文最早使用上述词语。题为《Udacity公司与AT&T公司合作展开线上教育》的文章称“Udacity公司表示,新推出的‘微学位’课程以初级水平的计算机软体技能为学习重点,(学习者)可以线上获得学位,课程时间不到一年,费用约为每个月200美元。AT&T公司将相应地为一些获得微学位的毕业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
哈佛和麻省
哈佛和麻省理工共同宣布,将投入6000万美元开发一个线上教育平台。不仅两个学校的授课过程免费向全世界开放,这个平台本身也向其他大学和教育机构免费开放。
清华和皇家工学院
清华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共同启动了虚拟校园(C-Campus)项目,两校师生实现远程、实时、相视、互动式课堂。
中钨线上
中国的中钨线上新闻网2015年8月报导,题为《中钨线上推出电子商务微学位证书》的文章称“中钨线上表示,新推出的‘微学位’课程以电子商务为学习重点,一项或几项内容接受培训且考核优秀者,公司将授予微学位证书;全部培训完成且考核优异者可授予电子商务微学位。并将相应地为一些获得微学位的毕业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
西交利物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将网路互动讨论运用于“自我管理”课程。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也曾尝试将5门通识课程上网,使学生可以通过网路公开视频选修并获得学分。
华中师範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已开始建立数位化校园。学校採用线上教育方式开设的课程已有20多门,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两门课通过线上方式学习,并且计入总学分。从实践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安静,不喜欢讨论,但是在网路上却很活跃,无论是提问还是发言都很积极。该校将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讨论进一步的合作,希望将他们在多媒体、自然用户界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套用在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