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性的讲述目的在透过教师对教材的强调性讲解,说服学生接受某一概念或原理。举例来说,辅导教师在对学生的辅导中,说服学生了解什幺是乐观的态度,并促使后者将知识付诸实行,就是一种说服性的讲述。与告知性讲述类似的是,说服性讲述也需搭配教材教学,但告知性讲述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釐清思绪,而说服性讲述的教材旨在强化学生对教师观点的认同,进而将其实践。
在套用面上,说服性讲述着重于实例的列举,亲身经历的概念尤为重要,因为亲身经历的分享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有了共鸣,就是双方互信的开始。此外教师也应顾及立论的明确性与可比较性。例如心理治疗中,咨商师对患者的咨商就是一种说服性讲述,而为了说服患者走出心理上的阴霾,咨商师会使用正面、负面与对比三种手法,使患者受到激励与启发,进而对咨商师提出的观念产生共鸣。共鸣是说服性讲述的最大目标,因为有了共鸣,学生或患者就会对教师或咨商师提出的观念产生认同与感动,进而付诸实行。
在教学上需使用说服性讲述的教师,其培育会比告知性讲述来得困难。因为说服性讲述并不单只是教材的传递,还必须使学生产生感动与共鸣,光是在準备教材上就远比告知性讲述来得困难许多。因此需使用说服性讲述的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需有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在面对可能产生冲突的个案时,教材若是选用不当,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