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浙江》是2006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显明和何建华。主要讲解了信用的各种意义及其含义。
基本介绍
- 作者:何显明//何建华
- ISBN:9787213033414
- 页数:363
- 定价:40.00元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出版时间:2006-9
内容介绍
建设“信用浙江”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是完善浙江市场秩序、营造浙江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信用是市场体系运作的润滑剂,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社会文明的进化程度。 建设“信用浙江”就是要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的互促共进,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的相辅相成,使“诚实、守信”成为浙江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範,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作者介绍
何显明,男,1964年生,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常务副主编,兼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2000年人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现主要从事政治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研究。
何建华,1963年6月生,浙江上虞人,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经济伦理研究。2004年人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为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杂誌发表学术论文九十多篇。代表性专着有《道德选择论》、《经济正义论》、《分配正义论》、《市场秩序: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主持并完成国家课题、省规划课题十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等多项。
作品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1乾在实处 走在前列(代序)/1第一章 信用及其社会功能:理论的回顾/1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1 第二节 信用关係及其历史演变/9 第三节 信用的社会功能/18第二章 信用缺失及其危害:现实的考察/35 第一节 信用缺失的内在机理/35 第二节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40 第三节 转型期社会信用缺失的根源/44 第四节 信用缺失的社会危害/55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动/62第三章 “信用浙江”建设:背景与里程 第一节 推进“信用浙江”建设的客观必然性/69 第二节 “信用浙江”:从理念到实践的历程/89 第三节 “信用浙江”建设的实践特色/101第四章 “信用浙江”建设的关键:确立政府信用/111 第一节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111 第二节 强化政府信用:“信用浙江”建设的首要环节/123 第三节 着力塑造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129第五章 “信用浙江”建设的重点:提升企业信用/157 第一节 企业信用与市场经济体系/158 第二节 加强企业信用的法律环境建设/168 第三节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172 第四节 健全企业信用行为的引导机制/176 第五节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监控体系/189 第六节 建立健全企业失信惩戒机制/194第六章 “信用浙江”建设的基础:培育个人信用/197 第一节 个人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197 第二节 中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启动/205 第三节 大力培育和提升公民的信用意识/209 第四节 积极探索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途径/216 第五节 积极营造促进个人信用发育的社会环境/220第七章 “信用浙江”建设:成效与启示/224 第一节 初见成效的“信用浙江”建设/224 第二节 “信用浙江”建设的启示:政府的角色与功能/234 第三节 “信用浙江”建设的启示:市场机制的净化功能/238 第四节 “信用浙江”建设的启示:构筑法规、道德、监管三大支撑体系/249第八章 “信用浙江”建设:深入推进的对策/268 第一节 健全信用信息社会共享机制/268 第二节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的作用/274 第三节 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279 第四节 最佳化信用行为的激励和惩戒机制/287 第五节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289 第六节 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大力弘扬信用文化/293第九章 “信用浙江”建设的历史性课题:信用结构的现代转型/297 第一节 契约信用:现代信用体系的结构性特徵/298 第二节 中国传统人格信用模式面临的挑战/307 第三节 在社会结构转型中实现信用结构的现代转型/324附录/34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若干意见/341 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徵集和发布管理办法/347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升政府行为公信度的意见/354 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