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画
(2016—2018年)
(2016—2018年)
自2014年我市实施山村幼稚园建设两年行动计画以来,全市建成山村幼稚园2005所,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7%,有效解决了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问题。山村幼稚园已成为武陵山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国家、省的充分肯定。但由于财力有限,师资配备不足,导致山村幼稚园办园质量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整体提升山村幼稚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保证农村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实施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画。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把山村幼稚园创建成为教育精品工程;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面提升山村幼稚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坚持以区(县)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8年,完成所有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硬体设施基本达标,保教质量大幅提高,内涵建设得到强化,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二)年度目标。2016年、2017年各完成提质升级山村幼稚园500所,2018年完成全市所有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任务。
三、主要内容
(一)改善办园条件。
1.合理改造园舍。根据《铜仁市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对各山村幼稚园进行查缺补漏,在现有基础上配备睡房,盥洗间(或池),改建厕所,打造户外活动场所。建在国小的幼稚园儘量与国小校舍相对独立。
2.完善设施设备。加快完善山村幼稚园设施设备,添置室外大中型活动器械、玩具柜、玩教具、生活必需品、幼儿图书和幼儿教育教师参考用书等,促进办园条件达标升级。
(二)提升师资水平。
1.提高準入标準。每园至少配备一名在编在岗教师,併兼任园长。补充师资中,转岗教师需接受转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任专任教师岗位的志愿者需持有学前教育相关学历证书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需接受保育员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配齐保教人员。山村幼稚园保教人员按照每班1教1保配备。升级为村级公办幼稚园的,30人以上班额需配备2教1保或2教半保。
3.强化师资培训。山村幼稚园教师及志愿者必须严格按照《铜仁市山村幼稚园志愿者培训方案》和中国小(幼稚园)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每年完成72培训学时。
(三)提高保教质量。
1.规範办园行为。幼稚园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贯彻保教结合方针,规範办园行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防止和纠正“国小化”倾向,不得提前教授国小教育内容,不得仅招收大班幼儿,不得把幼稚园办成学前班。
2.凸显办园特色。推进集团化办园及教研责任指导区工作,理清幼稚园课程建设思路。探索和完善山村幼稚园混龄课程。鼓励各区(县)对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将本地本民族文化、乡土元素、农村地区常见的自然物融入课程,让各山村幼稚园富有本土特色和民族内涵。
3.实施营养干预。继续落实营养干预政策,每天免费提供一个煮鸡蛋或一个一元钱的营养包,建在村小的山村幼稚园与小学生一起提供营养餐,收取成本费。
四、工作措施
(一)实行标準化建设。按照《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推动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实现幼稚园建设标準化。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县级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将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切实落实每生每年3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準和範围(指其他类别的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
(三)完善幼教管理机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至少配备1—2名幼教管理人员、1名幼教专职教研员。建立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準,每年定期对山村幼稚园工作进行考核。规範山村幼稚园办园行为。
(三)落实师资优惠政策。实施学前教育特岗教师计画,扩大幼儿教师招聘补充力度,每年新聘500名山村幼稚园专任教师,逐年配齐;不足师资採取转(转岗、归队)、聘(聘请保育员)、募(招募志愿者)多渠道补充,逐年减少志愿者数量;落实《铜仁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山村幼稚园在编在岗教师与义务教育乡村教师享有同样的补助和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志愿者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为志愿者和幼儿办理保险;落实志愿者在公办幼儿教师招考录用中享受总分加3分的优惠政策;鼓励区(县)每年从志愿者队伍中定向招考一定数量人员转为正式教师,鼓励志愿者报考特岗幼儿教师。
(四)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工作,最佳化集团规模,扩大集团覆盖面,集团内实现资源共享。区(县)积极申创省、市、县级示範园,以评促建,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总量,各示範园作为覆盖所有山村幼稚园的集团总园或龙头园,指导、引领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其工作成效列入市、县级示範幼稚园评估内容。
(五)加强教研责任区指导。以集团化办园为依託,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教研责任指导片区,每个集团设立一名兼职教研员专门负责集团内教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教研製度,教研工作常态化,及时解决各园具体业务问题。同时,拓宽“125学前教育协同创新计画” 试点实施範围(其中,“1”是指以一所高校为龙头引领;“2”是指每所高校在全市10个区县分别选择2所实力强、规模较大的城镇幼稚园为支撑;“5”是指每所“合作战略共同体”城镇幼稚园带动5所山村幼稚园,指导其规範管理、特色育人、科学发展)。2016年起从万山区、松桃县两个试点区(县)扩大到其余8个区(县)。
(六)加强幼稚园课程建设。重视山村幼稚园课程建设,探索混龄教学模式。市教育局牵头联合铜仁幼儿师範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学院教育科学院,以部分幼稚园为试点,开展“G-U-K”(即政府-高校-幼稚园)课程开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修订《山村幼稚园混龄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用书》。探索山村幼稚园混龄教学模式的课程建构,创建铜仁农村学前教育品牌。
(七)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各区(县)要加强对山村幼稚园的帮扶工作,建立完善帮扶制度;加强与苏州市、上海中福会幼稚园、新华社保育院智力帮扶合作共建工作,採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举办研讨活动、教育教学信息交流、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帮扶定点示範园等,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山村幼稚园园长帮扶轮训,切实提升幼稚园保教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规划阶段。市级制定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下达提质任务。各区(县)深入调研,选定项目点,制定实施方案,签订责任状。
(二)提质升级阶段。每年3月—8月,完成硬体提质工作。各地对当年规划提质的每一个幼稚园进行规划、改造、添置设备;2016年启动幼稚园特岗教师计画,各区(县)招聘特岗教师。每年9月前完成幼稚园特岗教师招考及不足师资转岗、志愿者续签、保育员聘请工作。12月前完成省学前教育发展招师任务;2016年启动教研指导责任区省级试点工作,每年2月制定市、县(区)、幼教集团教研工作计画,12月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2016年启动《山村幼稚园混龄班主题活动指导用书》修订完善工作,增补地方课程及一日活动指南、幼稚园环境创设等资源,2018年全面完成修订完善工作;2016年3月启动并实施苏州市、上海中福会、新华社保育院与我市的幼教对口帮扶工作。
(三)验收考核阶段。每年8月下旬县级验收;11—12月市级验收,考核排名,进行奖补。2018年11—12月,对三年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四)总结阶段。2018年9—12月,对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进行经验总结。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编委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妇联、团市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实施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负责指导、督促全市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工作的开展。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好辖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考核机制。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画工作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调度、年验收”的考核机制。各区(县)按月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每季度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并在全市範围内通报,年底进行验收考核,完成情况纳入每年对区(县)的绩效考核。在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期间,市政府採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个提质升级验收合格的山村幼稚园适当给予奖补;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对此项工作进行奖励。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微博微信等媒体,对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经验和创新模式进行宣传报导,并总结提炼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精品,扩大在省内及武陵山片区,以及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把山村幼稚园创建成为教育精品工程;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面提升山村幼稚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坚持以区(县)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8年,完成所有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硬体设施基本达标,保教质量大幅提高,内涵建设得到强化,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二)年度目标。2016年、2017年各完成提质升级山村幼稚园500所,2018年完成全市所有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任务。
三、主要内容
(一)改善办园条件。
1.合理改造园舍。根据《铜仁市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对各山村幼稚园进行查缺补漏,在现有基础上配备睡房,盥洗间(或池),改建厕所,打造户外活动场所。建在国小的幼稚园儘量与国小校舍相对独立。
2.完善设施设备。加快完善山村幼稚园设施设备,添置室外大中型活动器械、玩具柜、玩教具、生活必需品、幼儿图书和幼儿教育教师参考用书等,促进办园条件达标升级。
(二)提升师资水平。
1.提高準入标準。每园至少配备一名在编在岗教师,併兼任园长。补充师资中,转岗教师需接受转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任专任教师岗位的志愿者需持有学前教育相关学历证书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需接受保育员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配齐保教人员。山村幼稚园保教人员按照每班1教1保配备。升级为村级公办幼稚园的,30人以上班额需配备2教1保或2教半保。
3.强化师资培训。山村幼稚园教师及志愿者必须严格按照《铜仁市山村幼稚园志愿者培训方案》和中国小(幼稚园)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每年完成72培训学时。
(三)提高保教质量。
1.规範办园行为。幼稚园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贯彻保教结合方针,规範办园行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防止和纠正“国小化”倾向,不得提前教授国小教育内容,不得仅招收大班幼儿,不得把幼稚园办成学前班。
2.凸显办园特色。推进集团化办园及教研责任指导区工作,理清幼稚园课程建设思路。探索和完善山村幼稚园混龄课程。鼓励各区(县)对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将本地本民族文化、乡土元素、农村地区常见的自然物融入课程,让各山村幼稚园富有本土特色和民族内涵。
3.实施营养干预。继续落实营养干预政策,每天免费提供一个煮鸡蛋或一个一元钱的营养包,建在村小的山村幼稚园与小学生一起提供营养餐,收取成本费。
四、工作措施
(一)实行标準化建设。按照《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推动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实现幼稚园建设标準化。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县级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将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切实落实每生每年3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準和範围(指其他类别的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
(三)完善幼教管理机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至少配备1—2名幼教管理人员、1名幼教专职教研员。建立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準,每年定期对山村幼稚园工作进行考核。规範山村幼稚园办园行为。
(三)落实师资优惠政策。实施学前教育特岗教师计画,扩大幼儿教师招聘补充力度,每年新聘500名山村幼稚园专任教师,逐年配齐;不足师资採取转(转岗、归队)、聘(聘请保育员)、募(招募志愿者)多渠道补充,逐年减少志愿者数量;落实《铜仁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山村幼稚园在编在岗教师与义务教育乡村教师享有同样的补助和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志愿者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为志愿者和幼儿办理保险;落实志愿者在公办幼儿教师招考录用中享受总分加3分的优惠政策;鼓励区(县)每年从志愿者队伍中定向招考一定数量人员转为正式教师,鼓励志愿者报考特岗幼儿教师。
(四)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工作,最佳化集团规模,扩大集团覆盖面,集团内实现资源共享。区(县)积极申创省、市、县级示範园,以评促建,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总量,各示範园作为覆盖所有山村幼稚园的集团总园或龙头园,指导、引领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其工作成效列入市、县级示範幼稚园评估内容。
(五)加强教研责任区指导。以集团化办园为依託,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教研责任指导片区,每个集团设立一名兼职教研员专门负责集团内教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教研製度,教研工作常态化,及时解决各园具体业务问题。同时,拓宽“125学前教育协同创新计画” 试点实施範围(其中,“1”是指以一所高校为龙头引领;“2”是指每所高校在全市10个区县分别选择2所实力强、规模较大的城镇幼稚园为支撑;“5”是指每所“合作战略共同体”城镇幼稚园带动5所山村幼稚园,指导其规範管理、特色育人、科学发展)。2016年起从万山区、松桃县两个试点区(县)扩大到其余8个区(县)。
(六)加强幼稚园课程建设。重视山村幼稚园课程建设,探索混龄教学模式。市教育局牵头联合铜仁幼儿师範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学院教育科学院,以部分幼稚园为试点,开展“G-U-K”(即政府-高校-幼稚园)课程开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修订《山村幼稚园混龄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用书》。探索山村幼稚园混龄教学模式的课程建构,创建铜仁农村学前教育品牌。
(七)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各区(县)要加强对山村幼稚园的帮扶工作,建立完善帮扶制度;加强与苏州市、上海中福会幼稚园、新华社保育院智力帮扶合作共建工作,採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举办研讨活动、教育教学信息交流、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帮扶定点示範园等,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山村幼稚园园长帮扶轮训,切实提升幼稚园保教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规划阶段。市级制定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办园标準,下达提质任务。各区(县)深入调研,选定项目点,制定实施方案,签订责任状。
(二)提质升级阶段。每年3月—8月,完成硬体提质工作。各地对当年规划提质的每一个幼稚园进行规划、改造、添置设备;2016年启动幼稚园特岗教师计画,各区(县)招聘特岗教师。每年9月前完成幼稚园特岗教师招考及不足师资转岗、志愿者续签、保育员聘请工作。12月前完成省学前教育发展招师任务;2016年启动教研指导责任区省级试点工作,每年2月制定市、县(区)、幼教集团教研工作计画,12月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2016年启动《山村幼稚园混龄班主题活动指导用书》修订完善工作,增补地方课程及一日活动指南、幼稚园环境创设等资源,2018年全面完成修订完善工作;2016年3月启动并实施苏州市、上海中福会、新华社保育院与我市的幼教对口帮扶工作。
(三)验收考核阶段。每年8月下旬县级验收;11—12月市级验收,考核排名,进行奖补。2018年11—12月,对三年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四)总结阶段。2018年9—12月,对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进行经验总结。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编委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妇联、团市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实施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负责指导、督促全市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工作的开展。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好辖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考核机制。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画工作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调度、年验收”的考核机制。各区(县)按月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每季度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并在全市範围内通报,年底进行验收考核,完成情况纳入每年对区(县)的绩效考核。在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计画期间,市政府採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个提质升级验收合格的山村幼稚园适当给予奖补;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对此项工作进行奖励。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微博微信等媒体,对山村幼稚园提质升级工作经验和创新模式进行宣传报导,并总结提炼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精品,扩大在省内及武陵山片区,以及国际国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