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

(2020-05-15 22:52:05) 百科综合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进一步认识、了解民间传说。《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中国民间传说概说,中国民间传说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民间传说的价值与教育意义,中国民间传说的类别,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及其历史演变等。

基本介绍

  • 书名: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
  •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 页数:166页
  • 开本:16
  • 作者:颜培金 丁宁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1900317

内容简介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颜培金和丁宁编着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一册。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民间传说概说
第一节民间传说的定义
一、民间传说的定义
二、广义民间传说
三、狭义民间传说
四、民间传说的“传说核”
第二节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徵
一、口头性
二、集体性
三、传承性
四、变形性
第三节民间传说的艺术特徵
一、民族与地域性
二、可信性
三、传奇性
四、解释性
第四节民间传说有别于神话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繫
二、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第五节民间传说不同于历史
一、民间传说是历史的一种反映
二、民间传说有别于历史
第六节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徵
二、民间传说有别于民间故事
第二章中国民间传说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神话的人性化解释
一、神话向民间传说的演变
二、西王母神话的演变
第二节历史的世俗化演绎
一、历史的世俗化要求
二、从正史到民间“历史”
第三节现实生活的传奇化
一、现实生活的传奇化要求
二、传说中的郑板桥形象
第四节传统文化的趣味化
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二、关于“年”的传说
第五节民间传说的现代化
一、民间传说的时传时新
二、周恩来总理的传说
第三章中国民间传说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第一节民间传说的历史价值
一、填补历史空白
二、纠正历史谬误
第二节民间传说的审美价值
一、表达善恶观念
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第三节民间传说的实用价值
一、构成地方文化平台
二、有关蓬莱的传说
第四节民间传说的娱乐价值
一、文化艺术的丰富土壤
二、柳毅传书的传说
第五节民间传说的教育意义
一、表现大众心理
二、弘扬传统观念
第四章中国民间传说的类别
第一节中国民间人物传说
一、帝王将相传说
二、仙道宗教传说
三、神怪灵异传说
四、奇人英才传说
五、名医巧匠传说
第二节中国民间史实传说
一、战争谋略传说
二、清官断案传说
三、文人智趣传说
四、行侠仗义传说
五、升官发财传说
第三节中国民间风物传说
一、名山大川传说
二、人文景观传说
三、地方物产传说
四、动物植物传说
五、实用器物传说
第四节中国民间风俗传说
一、节庆习俗传说
二、人生习俗传说
三、游艺习俗传说
四、民族民风传说
五、十二生肖传说
第五章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第一节牛郎织女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牛郎织女的传说
二、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孟姜女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孟姜女的传说
二、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白蛇与许仙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白蛇与许仙的传说
二、白蛇与许仙传说的历史演变
附录中国神话中的诸神及其传说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啓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资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繫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箇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鬆,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