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办公室)是上海政法学院于2015年在原留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的新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招生、日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学院是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上海市留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并且依託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与浙江大学在法学、非传统安全学科领域开展联合培养留学生博士生已实现首届招生,首届8名留学生博士生已进校学习。实现学院留学生招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涉及。
2016年,有100余名来自40多个国家来我校学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际交流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 简称:SICE
- 创办时间:2015年
- 学校属性:二级学院
- 院长:欧阳美和教授
- 党总支副书记:魏传成老师
- 员工数:700人以上(包括200人正副教授)
- 留学生数:150人以上
- 本科课程:18类
- 硕士课程:3类
- 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
学院介绍
我院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国际交流处下属的留学生办公室。我校留学生人数由2013年的17人增长到现在的近130人。来源国由8个国家扩大为25个国家。为了更好地开展留学生工作,学校决定正式成立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办公室)。
2013年,我校在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的同时,也成为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2014年我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跻身“国家队”行列。2015年,我校荣获“上海市留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并且依託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与浙江大学在法学、非传统安全学科领域开展联合培养留学生博士生已实现首届招生,首届8名留学生博士生已进校学习。
相关英文
国家交流学院(SIC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留学生事务中心(ISAC):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 Center
生源地
来自世界42个国家,新增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希腊、乔治亚等20个生源国。
招生数
2016年,共招收留学生107名,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23人,上海市政府奖学金28人,自费生56人,自费生的报到率达到90%。在学生类别方面,博士生5人(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6人,本科生40人,语言生51人
学生培养
教育部下发《关于委託部分院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函》(教外司[2014]374号),批准我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这是我校自去年取得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港澳台地区学生招生资格后,留学生工作又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我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意味着我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跻身“国家队”行列。
我校留学生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3年初,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我校留学生招生资格后,我校迅速启动了留学生招生工作,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就招收到来自德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孟加拉、厄瓜多和加纳等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和交流。今年,为配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的建设,我校将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并通过举办上海政法学院“丝绸之路文化夏令营”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国青年走进中国,通过在我校的学习经历,亲身感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理解中国。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是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通过政府渠道招收世界各国优秀学生到中国部分高校深造。中国政府奖学金是国家加强教育外交、文化外交及增强国家软实力等的有力途径,是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友人的重要渠道。据悉,教育部此次共批准了14所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託培养高校,我校是此次唯一获批的上海高校,这是教育部国际司和上海市教委对我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以及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认可,也是我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良好契机,对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业设定
博士专业
上海政法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
非传统安全管理
中国法
国际法
经济法学
硕士专业
法学理论
本专业包括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哲学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机关、法务部门、律师、企业、社区等各项法律业务和管理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专题研究、法理学的现状与发展、法社会学专题研究、法社会学的现状与发展、法经济学专题研究、法经济学的现状与发展、西方法哲学研究、法学名着选读、法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行政法学
本专业包括行政法治基础理论与套用、部门行政法与科技法、中国宪政与中国政治三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公务、法务部门、律师机构、管理与经营以及高等法律院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宪法学、行政法学、部门行政法、行政救济原理与实务、比较行政法、智慧财产权与科技法、中国宪政制度史、比较宪政制度、法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刑法学
本专业涵括了刑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和青少年犯罪与司法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刑事法学研究、担任刑事法学教学、从事刑事司法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外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专题研究、监狱学专题研究、刑法学的现状与发展、犯罪学现状和发展、监狱学的现状与发展、青少年犯罪与司法专题研究、青少年犯罪与司法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刑法史、刑事诉讼法研究、刑罚学研究、社区矫正研究、犯罪调查与统计等。
本科专业
民商法
经济法
环境法
金融法
国际经济法
刑事司法
国际政治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套用心理学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经济学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与金融专业
新闻学专业
广播电视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课程
三个等级的汉语言课程,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
申请资格
本科生申请人:年龄在18至30岁,学历为高中水平及其以上
硕士生申请人:年龄在45岁以下,学历为本科文凭及以上
预科语言生:年龄在18至28岁之间,学历为高中水平及其以上
高级进修生:年龄在18岁以上,有本科文凭
博士生申请人:年龄在40岁以下,拥有经教育部批准的硕士文凭
申请材料
1.一份完整的上海政法学院留学生入学申请表格
2.一份证明申请者最高荣誉的公证书。如果申请者是学生,则需要提供一份申请者所在大学的证书。非汉语及英语的证书应在公正之前被翻译成汉语及英语。
3.汉语或英语形式的学生成绩单。
4.不少于1000字的在华学习研究计画,中文或英语形式。
5.一份HSK4级(或及其以上)的複印件。(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人需携带。没有此证书的申请人需要学习为期一年的汉语预科。)
6.一张护照的複印件
7.8张护照尺寸的照片
8.申请研究生课程(博士课程)需要提供两份教授或副教授的中英文推荐信。
奖学金
上海市政府奖学金
1.奖学金的类别
上海政府对在华留学生推出两种奖学金:种类A和种类B
2.奖学金的规格
1)种类A(全额奖学金):免除学费,住宿费,每月补贴生活费,购买综合医疗保险
2)种类B(部分奖学金):免除学费,购买综合医疗保险
3.语言要求
奖学金申请者必须持有HSK4级或其以上证书
4.年级和年龄要求
1)本科生申请者:年龄在25岁以下,有高中或其以上的毕业证书
2)研究生申请者:年龄在35岁以下,有本科生或其以上的学历
3)语言预科生申请者:年龄在23岁以下,有高中或以上的学历
学生学费
1.报名费:400RMB
2.学费:
1)汉语语言班:10000RMB/学年
2)本科课程:21500RMB/学年
3)研究生课程:23000RMB/学年
4)博士课程:30000RMB/学年
3.住宿费:双人间:8000RMB/学年
单人间:12000RMB/学年
博士:12000RMB/学年
4.医疗保险:800RMB/学年
课程设定
2015年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研究课题、特色课程立项评审工作经过个人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现已结束。现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详见附属档案)。公示时间为2015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我院反映。
教育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报人 | 学院 | 立项金额(万) |
1 | 高校留学生校友工作研究 | 王晓宇 | 合作发展处 | 1 |
2 | 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吴素霞 | 研究生处 | 1 |
3 | 来华留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 储德峰 | 继续教育学院 | 1 |
4 | 留学生生源分析—基于推拉理论 | 吴晓媛 |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 1 |
5 |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留学生招生策略分析 | 魏传成 | 国际交流学院 | 1 |
6 | 学生工作视角下的校园跨文化交流与 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 | 张丽艳 |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 1 |
7 | 留学生趋同式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 许松 | 教务处 | 1 |
8 | 电影中的中国—对外汉语听说课程的探索 | 段媛媛 | 社管学院 | 1 |
9 | 国际化视野下的留学生高校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周怡 | 国际交流学院 | 1 |
10 | 基于跨文化的留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 | 郭平 | 高职学院 | 0.5 |
11 | 自媒体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探析 | 申迪 | 法律学院 | 0.5 |
12 |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以上海政法学院留学生为例 | 张勤勤 | 经济管理学院 | 0.5 |
13 | 高校留学生行政管理机制研究 | 闫铁钊 | 经济管理学院 | 0.5 |
14 | 留学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研究 | 郑飞 |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 0.5 |
15 | 跨文化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 | 刘亮 | 外国语学院 | 0.5 |
16 | 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融合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 宋佳 | 社会管理学院 | 0.5 |
17 | 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案例 | 岳强 | 外国语学院 | 0.5 |
18 | 生命化视野下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 | 贾迎花 | 外国语学院 | 0.5 |
19 | 对来华留学生法制化管理 和教育的探讨 | 裴予峰 | 国际法学院 | 0.5 |
特色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申报人 | 学院 | 立项金额(万) |
1 | 国际组织 | 袁胜育 | 国务学院 | 2 |
2 | 对外汉语口语教程 | 孙健 | 文学院 | 2 |
3 | 留学生汉语读写 | 朱凯 | 文学院 | 2 |
4 | 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 赵微 | 文学院 | 2 |
5 |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 | 孙留华 | 团委 | 1 |
6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论 | 徐丽红 | 招毕办 | 1 |
7 |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 | 杨军红 | 外国语学院 | 1 |
8 | 中国旅游与饮食文化 | 耿莲 | 外语学院 | 1 |
9 | 文化与交际 | 季文君 | 国务学院 | 1 |
10 | 中国民俗 | 华智亚 | 社会管理学院 | 1 |
11 | 中国历史与文化 | 谈谭 | 国务学院 | 1 |
12 | 中国文化概论 | 胡川 | 外语学院 | 1 |
13 | 国际贸易实务 | 陈拥宪 | 外国语学院 | 1 |
14 | 留学生汉语听力 | 陈冲 | 外国语学院 | 1 |
15 | 商务汉语口语 | 张洁瑶 | 经管学院 | 1 |
16 |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 | 姜楠 | 外语学院 | 1 |
17 | 中国思想史导论 | 周顺 | 国务学院 | 1 |
18 | 中国民歌 | 郭野 | 外语学院 | 1 |
学院领导
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留学生办公室主任):欧阳美和教 授
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留学生办公室副主任):魏传成
机构设定
办公室 | 负责学院党务、行政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 负责对外联络与接待工作; 负责学院印章管理; 负责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教学办公室 | 负责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 负责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 负责进入二级学院的国际学生学习跟蹤管理工作; 负责学院相关的各类培训工作; 负责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招生办公室 | 负责招生、学籍、毕业等工作; 负责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学生管理办公室 | 负责国际学生的涉外管理、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 负责国际学生来华手续及签证事宜; 负责国际学生日常管理; 指导留学生联合会日常工作; 管理留学生事务中心日常事务。 |
留学生事务中心 | 负责国际学生日常事务; 协助学院老师完成相关工作 |
学生宿舍
留学生住在我校留学生公寓内,我校另拟计画修建两栋11层新宿舍楼。
留学生中心
留学生事务中心是上海政法学院国家交流学院下设的学生组织,负责协助留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帮助留学生更快的适应校园生活。留学生事务中心下设四个部门:办公室,志愿者部,宣传部,外联部。
办公室
统筹安排留学生事务中心日常运作,配合各项活动的开展;负责器材、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日常会务、留学生档案整理、内勤事务管理等工作;组织留学生事务中心成员招录用及日常管理;负责留学生事务中心干事日常考勤、年终考核等工作;负责组织岗位培训等工作。
宣传部
负责各项对外宣传工作,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活动策划、建议和服务;管理和运营国际交流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及部门网站,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对外宣传国际交流学院和留学生事务中心的各类活动信息。
志愿者部
负责协助解决留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辅导中文,带新进留学生熟悉周边环境,办理居住证明、体检、办理签证等日常事务,是与留学生接触最多的部门。
外联部
负责学院对外联络工作,与其它高校国际交流学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负责与校内各二级学院的联繫,增进各学院之间互动合作;参与留学生联合会前期的筹建及后期的日常联络,辅助其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