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2年建院以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就是学院的主要系科。
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和大批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以及艺术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戏剧、影视表演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 属性:系科
- 教师人数:32人
- 系主任:何雁
基本信息
多年来表演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在国内的戏剧界颇有影响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与总结,以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完整、科学、规範的专业培养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现有包括表演、台词、形体、声乐等专业方向,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具备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5人。在继承表演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教师们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出国交流访问、参加国际学术讨论、演出展示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表演教学思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表演教学经验,使表演教学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明星的摇篮”,“表演艺术家成长的地方”,这是社会舆论对表演系的讚誉。五十多年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跨进学院的大门,踏入表演的门槛,在教师严格指导下经过四年的刻苦训练,努力学习,系统地掌握话剧及电视剧、电影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基本理论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艺术休养和观察、概括生活的能力,能够运用表演艺术的内外部技巧独立创造舞台银幕形象。多年来培养了大量戏剧专业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进修班学员。2009届表演系1班学生刘永祥更是早早签约影视公司,发行音乐作品《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成为当红艺人,更是成为同年退学成员中李媛媛老师培养出典型的成功案例。多年来,在新中国的戏剧舞台、电视银幕及电视剧萤幕上,表演系的历届毕业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塑造的众多舞台、银幕形象成了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他们本人也以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他们本人也以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爱戴。
发展历程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六十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话剧百年历史中的重要一页。六十年来,它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关注社会人生,发扬话剧的战斗精神。在教学上深入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并使之不断发展,使斯氏体系成为表演教学的基础与重点。同时还把戏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话剧表演紧密联繫起来,从民族文化土壤中吸取养分。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在教学、排演中引入各种表演流派,带来了实验话剧的繁荣。

现任领导
书记:何雁
副书记:王学明
历届名单
入学时间 | 姓名 |
---|---|
1947年 | 李翰祥 |
1949年 | 胡伟民、王扶林 |
1951年 | 胡庆树 |
1955年 | 焦晃、杨在葆 |
1956年 | 祝希娟 |
1958年 | 曹雷 |
1959年 | 刘子枫 |
1960年 | 孙飞虎、熊源伟 |
1961年 | 乔榛 |
1962年 | 童自荣、赵有亮 |
1973年 | 潘虹、奚美娟、杨绍林 |
1977年 | 谷亦安、周野芒、李媛媛、吕凉、傅丽莉、孙淳、龚鸣 |
1978年 | 祝延平 |
1979年 | 孙惠柱 |
1981年 | 丁嘉丽、宋佳、王洛勇 |
1983年 | 李幼斌 |
1984年 | 尤勇 |
1985年 | 萨日娜、宁才 |
1986年 1988年 | 盖丽丽、施大生、尹铸胜、陈红、于慧 王海燕 |
1989年 | 周杰、郝平、任程伟、王琳 |
1990年 | 程雷、沈晓海、徐峥、傅程鹏、宁静 |
1991年 | 傅沖 |
1992年 | 孙逊、王茜华、于和伟、王新、程愫、徐洪浩、詹小楠、金玉婷 |
1993年 | 李冰冰、李钰、刘晓虎、刘小峰、任泉、王亚楠 |
1994年 | 保剑锋、马伊琍、杨旻娜、胡靖钒 |
1995年 | 鲍蕾、陆毅、罗海琼、王一楠、薛佳凝、王景春、佟悦、朱泳腾、童蕾、赵阳、 |
1996年 | 郝蕾、刘宝寅、聂远、姚芊羽 |
1997年 | 冯绍峰、李佳璘、佟大为、严宽、杨蓉、王雅捷 |
1998年 | 任重 |
1999年 | 小宋佳、李婷 |
2000年 | 万茜、李立、钱芳、郭京飞 |
2001年 | 韩雪、胡歌、王珂、袁弘 |
2002年 | 高云翔、李念、孙艺洲、童唯佳、雷佳音 |
2003年 | 徐海乔、金为珩、何建泽、肖涵、张峻宁 |
2004年 | 陈亦然、李金铭、王传君、赵霁、郑恺、陈赫、海陆、江疏影、杜江,王晓晨 |
2005年 | 金世佳、吕佳容 |
2006年 | 娄艺潇(音乐剧专业) |
2007年 | 蒲巴甲、林更新、周放 |
2008年 | 姜瑞佳 |
(参考资料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