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散花镇

(2020-08-01 10:12:29) 百科综合
散花镇

散花镇

散花镇隶属湖北省浠水县,旧名散花营。相传三国名将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后,归经此地“犒赏三军,祝酒散花”而得名。散花镇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与工业重镇黄石市隔江相望,一桥相连,浠散公路、江北公路与黄黄高速,水陆交通便利。散花镇辖辖44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土地面积135.6平方公里,人口84275人(2011年),耕地40152亩。

2012年,散花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79.27亿元,工业总产值41.6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

主要景点有天然寺、散花洲、福主庙万年台、定案碑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散花镇
  • 外文名称:San Hua Zhen
  • 别名:散花营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湖北 黄冈 浠水
  • 下辖地区:散花、策湖、郭畈、董河等村
  • 政府驻地:散花镇街道
  • 电话区号:0713
  • 邮政区码:438200
  • 地理位置:长江中游北岸,与黄石市隔江相望
  • 面积:135.6平方公里
  • 人口:84275人(2011年)
  • 气候条件:温和 四季分明
  • 着名景点:天然寺、散花洲、福主庙万年台、定案碑
  • 车牌代码:鄂J

历史沿革

散花镇,旧名散花营。相传三国名将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后,归经此地“犒赏三军,祝酒散花”而得名。
散花镇散花镇
1951年,将蕲春县所辖的散花地区,划归浠水县管辖。
1968年,散花地属黄冈地区浠水县。
1984年2月,散花建镇。
1988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鄂东五小经济特区之一。
2001年2月,与原马壠镇、红莲镇三镇合併为新的散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散花镇辖44个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辖散花、策湖、郭畈、董河、马家垄、天井湖、钱铺、蒿墩、柏杨、牌楼岭、福主庙、圾祠、涂墩、虎型、沈家墩、花园岗、金塘、鲁屋、三壕、李家渡、仙女庙、四壕、禹山、散花、上马岗、茅山闸、周墩、郁港、南畈、三家店、添福庵、新庙、石桥、车站、红莲巢、五一港、越峰、先丰、山洲坪、高山庙、团林岸、月畈、天然寺、钱家坳、风泥沟、仄船地、快活、叶家桥、石牛山、沙洋湖、迴风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散花镇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与工业重镇黄石市隔江相望,北节巴河,东依茅山。受武汉"8+1"城市圈辐射,是鄂、皖、湘、赣四省的通商要地,土地面积147.7平方公里。
散花镇地图

气候

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70.8毫米左右,最多年份为2013.9毫米(1983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7月,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5.6小时,最多年份2186.4小时,最少年份1627小时。年平均气温16.9°C,极端最高气温41.2°C,极端最低气温-12.5°C。无霜期230-258天。

地形

散花镇属长江沖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东北部为低丘山岗,自西向东有两条港:汊长港及叶咀港流入策湖,区内最高高程55.8m,最低高程14.0m。

人口

截止2011年,散花镇有15919户,84275人。

经济

综述

2012年,散花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79.27亿元,工业总产值41.6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

农业

散花镇耕地面积40492亩,其中水田23052亩,旱地17059亩。散花镇主产粮、油、菜兼有茶、果、鱼、藕、菱角等农副产品。
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50元。依託散花丰富的水产禽业资源、区位和人力优势,打造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800元。

工业

散花工业园
散花工业园属于省级开发区——浠水经济开发区,园区处于武汉城市经济圈核心层次,是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的黄冈市核心发展区组成部分。散花工业园位于长江之滨,依託长江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园区内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两座长江大桥,经沪蓉高速公路西抵武汉、成都,东到南京、上海;经大广高速公路可北至北京、天津,南达广州、深圳;与县城有浠散一级公路连线,借道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可至中国各地。该园区内有一江(长江)两桥(黄石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三路(沪蓉高速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四城(黄石、鄂州、黄冈和浠水)。
鄂东滨江新区
散花镇鄂东滨江新区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2012年)精神成立的跨江联合开发区,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範围内包括巴河、兰溪、散花三镇、望天湖、策湖、巴河港、兰溪港、散花港三港,有人口约40万人,是鄂东滨江新区的核心区,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园区交通便利,黄石长江公路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坐落其间,沪蓉高速、大广高速贯穿园区,依託长江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借道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可至中国各地。
鄂东滨江新区鄂东滨江新区

商业

散花镇在抓好棉花、蔬菜、稻穀等传统农产品改良升级的同时,引导农民围绕鄂东滨江发展沿江产业聚集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等“一地五区”的定位,开发休闲、养生、康复等新兴项目,发展建筑、物流、餐饮等产业。兴办起一批特色农业,新增1600个就业岗位。

社会事业

市政

散花镇根据鄂东滨江新区的总体规划,全镇新农村试点扩大至8个村,总投入过1.5亿元。散花老街、马壠老街等改造完成,新拓街道600米。红莲集镇完成长500米、宽3.5米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改造下水道700米,改造花坛10000平方米。全镇安全饮水工程投资过百万元,铺设主管网6000余米。

卫生

截至2012年,浠水县散花镇区有卫生院一所,各村组均设有卫生室。

教育事业

中学
散花镇中心中学
散花镇马壠中学

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上马岗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叶家桥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周墩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天然寺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快活中心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散花中心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新庙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马壠中心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柏杨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沈墩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涂墩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石桥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石牛山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福主中心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禹山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红莲中心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花园岗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董河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虎型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越峰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车站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郁港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郭畈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金塘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钱坳村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钱铺国小
浠水县散花镇马壠中学
浠水县散花镇马壠村国小
浠水散花镇高山庙村国小

交通

散花镇境内长江水道21公里,黄石长江公路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坐落其间,沪蓉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浠黄一级公路汇聚于此,水陆交通便利。

地方特产

藜蒿
藜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路边、山坡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为害,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特种绿色蔬菜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既可凉拌,又可熟食,清香脆嫩,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牙病、促消化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泡椒藕带
藕带斜刀切成段,洗净后捞出沥乾水份。然后在锅中烧热水,加一点盐和植物油,下藕带焯一下把焯好的藕带放入大盆中,加入泡椒和泡椒汁拌匀,即可。

主要景点

天然寺
天然寺位于泰春山,前峰树木苍翠茂密,远看如青狮,故又名青狮山。有天然八景:望江石、兰江照、青狮山、洗手池、双峙峰、钵盂峰、虬虹岭、白额崖,是鄂东旅游胜地。传6世僧丹霞始创禅林,法名天然,天然寺因此而得名。至明朝后庙宇增至5栋,有天王、大雄、韦陀、般若、三祖等殿以及经堂、禅房、穿堂、厢屋等99间。时有庙田百余石,竹林数十亩。
福主庙万年台
福主庙万年台又称“枫香树万年台”,位于散花镇福主庙村,距散花镇20公里,它是浠水县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戏台,修建于清乾隆年间。
戏台由正台、道具室、化妆室3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歇山顶,两重檐,屋面盖小青瓦。台前由两根6方石柱支撑,其中一根上部还保存石雕蟠龙立凤,前台与后台隔木板墙,建国后,浠水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保护範围5000平方米。198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井
白水井位于散花镇石桥村,距浠水县城15公里,浠黄公路白水井收费站旁。该井边的山嘴处建有一座青龙庙,庙旁一棵古樟树。地面有石围井圈,井深约5米,井圈直径60厘米,井圈边上凿一缺口,井水终日从缺口处外溢,井水水质甘醇。何时始建不详,建国初期保存完好。1965年修建浠散公路时,青龙庙、古樟树被毁,水井淤塞严重,水深不足2米。仅存石井圈。
散花洲
春秋时,伍员领兵伐楚,曾屯兵散花洲。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火攻曹营,大败曹军。东吴将士凯旋,顺江东下,途经长江沙洲,设宴犒赏三军,祝酒散花。故得名“散花洲”。
散花洲散花洲
铁锁江
西晋初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国君孙皓,凭藉长江天险,在西塞山处的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铁链横锁江面,王濬用大筏数十,沖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战船顺江而下,直取金陵。故人们称西塞山处的江段为“铁锁江”。
定案碑
全称“各宪专谳定案碑”,现存于散花镇鲁屋村,该碑宽0.6米,高1.2米,碑文约有1500字,记述了从1739年(乾隆四年)至1748年(乾隆十三年)间沈伍(即沈墩村)与兵马草料场(即江北农场)长达九年芦苇荡水面的纠纷及断案结果。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