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博物馆,由上海戏剧学院创建,其数字博物馆也随之上线。作为中国高校的博物馆之一,戏曲博物馆利用上海戏剧学院自身的优势,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发展概况、风格流派等信息及相关展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博物馆
- 外文名称:Shanghai Theater Academy Museu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 地点:静安区华山路600号上海戏剧学院内
- 竣工时间:2008年
- 馆藏精品:戏剧戏曲历史文献、艺术品
发展历史
上海戏剧博物馆项目自2006年启动,经历了三年多的筹备建设,得到了许多艺术界前辈和专家的支持、帮助和捐赠。被誉为“上海高校十大民族文化博物馆”之一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博物馆于2008年迁到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里的熊佛西楼。熊佛西楼,是以上戏第一任院长熊佛西命名的建筑,它不仅代表了对着名戏剧家熊佛西的怀念,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象徵。(戏曲博物馆原来位于上戏莲花路校区)。



“上海戏剧博物馆”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上海戏剧学院承建的重大项目。中国戏剧如浩瀚文化宝库,在世界文化版图光彩夺目。而上海戏剧在中国近现代和当代戏剧艺术历史地位举足轻重。这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以博物馆形式使上海戏剧艺术得以保存和弘杨是上海几代戏剧艺术家的夙愿。为此,上海戏剧学院等一批艺术和教育工作者,以对戏剧艺术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很早就默默地开始了收集工作。最早是戏曲学校建立了戏曲陈列室,后来图书馆的同志们对濒临散失的宝贵戏剧历史文物进行了抢救式的蒐集并开始了博物馆筹建工作并得到了许多艺术界前辈和专家的捐赠。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下,这项有历史意义的建设工作终于启动。
与一般博物馆不同,上海戏剧博物馆在戏剧院校建立,得天独厚的戏剧学科专业环境成为其背景依託。根据戏剧艺术本体规律,强调空间性、时间性、参与性,与戏剧专业教育和训练相结合,即是对人类戏剧艺术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有利于青年人学习和了解戏剧艺术,掌握戏剧知识,也使戏剧艺术得以按其本质特徵而活体性呈现。
2008年6月24日至7月4日,戏剧博物馆筹备工作汇报展于熊佛西楼二层向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开放。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及戏剧爱好者前往观看,受到参观者的广泛好评。
建筑布局
结合戏剧学院的空间分布,博物馆採取一馆多区、形态综合、内容多元,将整个校园都作为博物馆的设计与布展的理念。莲花路校区以戏曲艺术为主要内容。现已基本建成了包括俞振飞生平展示厅、中华戏曲文献陈列厅、北方民间家具陈列厅、京昆艺术展示厅、多功能动态演示厅在内的博物馆戏曲馆。
馆内藏品
戏剧博物馆主要採用徵集的方式收集相关展品,自2006年5月启动至2008年徵集到的院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大量“手稿、画稿和设计稿”,及面向社会各界徵集的与戏剧艺术相关的珍贵史料及大量实物等数百余件展品。上海戏剧博物馆项目自2006年启动,经历了三年多的筹备建设,得到了许多艺术界前辈和专家的支持、帮助和捐赠。盖叫天大师之孙张善元先生捐赠了盖叫天演出道具、文献等珍贵实物,近期又徵集到周信芳大师之子周少麟先生捐赠的演出戏服、道具和李蔷华女士捐赠的俞振飞大师演出戏衣等珍贵文物。
重要活动
2007年上海高校博物馆联展开幕式在上海科技馆隆重召开,戏曲博物馆参加了此次联展。开幕式上,戏曲学校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戏曲节目,赢得了市领导好评和观众热烈的掌声。当市领导来到戏曲博物馆参观时,对展出的古戏台、戏曲人物服饰、戏曲曲谱、四大名旦原声黑胶唱片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对离休教师古峰老师亲手绘製的600多幅京剧人物脸谱表示讚扬,认为戏曲博物馆为传承京剧艺术保存下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