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镇于二00一年三月由原清泉镇、原麻桥乡、原余堰乡的余堰办事处、龚铺办事处、闫河办事处及原三店乡的白石办事处合併而成,镇政府所在地乃原清泉镇政府。东邻洗马镇,南到南城开发区、丁司铛镇接壤,西与兰溪镇交界,西北接竹瓦镇,北邻汪岗镇、关口镇,东北连蔡河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湖北浠水县清泉镇
- 外文名称:Hubei Xishui Qingquen Kounty town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 下辖地区:胡家坪、十月、凤栖山等村
- 政府驻地:清泉镇街
- 电话区号:0713
- 邮政区码:438200
- 地理位置:东经115°00′至115°15′,北纬30°00′至30°28′
- 面积:259.5平方公里
- 人口:23万(2014年)
- 方言:浠水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
- 着名景点:清泉寺,闻一多纪念馆,文庙等
- 火车站:浠水火车站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区代码:421125100000
概况
浠水县辖镇,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5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3988人(2010年六普)。辖13个居委会、76个行政村。京九铁路、浠水河穿境而过。
沿革
南北朝时,浠水置县之始,以此地为县治。唐贞观六年(632)于县东北二里建寺,凿井得泉,泉清冽,故名清泉寺。北宋初具城镇规模。明代知县刘宪,督建县城,于时设定镇治机构。清代分设南北两镇,南称丽文镇,北称拱辰镇。民国年间两镇合一,各取一字改名丽拱镇。抗日战争胜利后仍名丽拱镇,后名清泉镇。1949年12月更名城关镇,1951年置城关镇公所。1958年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1976年改为城关镇公社。1980年改为政社合一,即一个设定两个名称(城关镇政府、公社)。1984年复名清泉镇。
1996年,清泉镇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十月、东门河、环城、白果树、杨树沟、翟港、南岳庙、芦河、云路口、道人桥、花凉亭、斗嘴港、土桥畈、鱼塘角、关山、洪家沖、角儿岭、张坳口、窑湖、天鹅、新铺、香铺河、罗桥、菱角塘、张家坪、河东街、胡弄、宝塔、翟铺、学庵、壕子地、马铺、洪山、人形地34个行政村和车站、新华、沿河、云路口4个居委会;麻桥乡面积72.4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三台山、许畈、马畈、袁畈、方塘、李堰、神山、河口、花瓶、麻桥、抱儿石、官湖、拔炉山、月山、夏凉、龙井、望花亭、十榨、麻元、火山、华家湾21个行政村;余堰乡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辖余堰、桃树窝、钱家河、郑家铺、金宝山、赤土坡、长沖、紫徽山、华寨、大港口、玉泉桥、大山背、郑家坳、金盆地、王家河、黑鹿坳、红石滚、黄坳、龚铺、驼背柳、朴树坳、阎家河、象鼻咀、滴水岩、小仙庙、大仙庙、王家岩、九龙寨28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麻桥乡、余堰乡,併入清泉镇(原余堰乡的长沖、紫微山、华家寨、大港口、玉泉桥、郑坳、大山背7个村划归蔡河镇管辖)。2004年,镇政府驻清泉,人口204090人,面积259.5平方千米,辖胡家坪、十月、凤栖山、四口塘、关帝庙、宪司坳、莲花池、环城、白果树、道人桥、青云、云路口、翟港、南岳庙、胡弄15个居委会和十月、罗桥、朱林铺、东门河、张家坪、马畈、龚铺、飞虎山、白果树、香铺河、袁畈、余堰、菱角塘、翟铺、象鼻咀、夏凉、桃树窝、花凉亭、望花山、小仙庙、十榨、环城、金宝山、斗咀港、壕子地、阎河、钱家河、麻元、大仙庙、赤土坡、田桥、龙井、土桥畈、九龙寨、鱼塘角、郑铺、学庵、王家岩、人形地、抱儿石、马铺、火山、滴水岩、南岳庙、洪家沖、洪山、麻桥、易河口、拔炉山、金盆地、翟港、关山、角儿岭、王家河、云路口、芦河、花瓶、张坳口、驼背柳、道人桥、官湖、神山、李堰、红石磙、河东街、月山、窑湖、方家塘、朴树坳、三台山、华湾、胡弄、杨树沟、黑鹿坳、游家沖、宝塔、新铺、许畈、蔡铺、天鹅、黄坳、桂桥82个行政村。
代码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1125100:~001 121宪司坳社区 ~002 121四口塘社区 ~003 121关帝庙社区 ~004 121莲花池社区 ~005 121凤栖山社区 ~006 121胡坪社区 ~007 121十月社区 ~008 121白果树社区 ~009 121环城社区 ~010 122胡弄居委会 ~011 121青云社区 ~012 121道人桥居委会 ~013 121云路口居委会 ~200 122东门河村 ~201 121十月村 ~202 121环城村 ~203 121白果树村 ~204 220杨树沟村 ~205 220花凉亭村 ~206 220斗咀港村 ~207 122土桥畈村 ~208 220鱼塘角村 ~209 220关山村 ~210 220洪家沖村 ~211 122窑湖村 ~212 122张坳口村 ~213 220角岭村 ~214 220新铺村 ~215 220天鹅村 ~216 122河东街村 ~217 220张家坪村 ~218 220菱角塘村 ~219 220罗桥村 ~220 220香铺河村 ~221 220翟铺村 ~222 220学庵村 ~223 220壕地村 ~224 220拔炉山村 ~225 220月山村 ~226 220麻桥村 ~227 220官湖村 ~228 220抱儿石村 ~229 220火山村 ~230 220麻元村 ~231 220夏凉村 ~232 220龙井村 ~233 220十榨村 ~234 220望花村 ~235 220河口村 ~236 220花瓶村 ~237 220神山村 ~238 220李堰村 ~239 220方塘村 ~240 220三台山村 ~241 220许畈村 ~242 220马畈村 ~243 220袁畈村 ~244 220华湾村 ~245 220余堰村 ~246 220桃树窝村 ~247 220钱家河村 ~248 220郑家铺村 ~249 220金宝山村 ~250 220赤土坡村 ~251 220金盆地村 ~252 220王家河村 ~253 220驼背柳村 ~254 220红石磙村 ~255 220朴树坳村 ~256 220黑鹿坳村 ~257 220黄坳村 ~258 220龚铺村 ~259 220闫家河村 ~260 220象鼻咀村 ~261 220滴水岩村 ~262 220小仙庙村 ~263 220大仙庙村 ~264 220王家岩村 ~265 220九龙寨村 ~266 220田桥村 ~267 220游沖村 ~268 220蔡铺村 ~269 220朱林铺村 ~270 220桂桥村 ~271 220飞虎山村 ~272 220宝塔村 ~273 121道人桥村 ~274 122胡弄村 ~275 121云路口村 ~500 121县农科所
简介
该镇地处浠水县城关,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到北京、上海、广州朝发夕至,半径300公里範围的省会城市有武汉、合肥、南京、南昌、长沙等,是鄂、皖、赣、湘、苏的通商和交通枢纽。 该镇版图面积259.5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9个社区(含3个混合型社区),5个农业企业队,6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205人,26484户。全镇现有党员5039名,镇委下设党总支20个,支部151个。
该镇属沙泥土壤带,浠河直贯镇内,两岸低洼处,以河流沖积渣为主,田畈广阔,适宜水稻、棉、麦、油菜生产。主导产业有窑炉机械、装饰材料、大棚蔬菜、畜牧养殖、名优水产、双低油菜和商品粮基地等。其中双低油菜生产、大棚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淡水养殖、蛋鸡养殖等闻名省内外。
该镇是矿产资源大镇,主要资源有黄沙、铁砂、建筑石材和工艺石材等,已探明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大理石、石英石和黄沙储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尤其是黄砂以"色泽光亮、颗粒均匀、质纯耐压"而闻名全国。
镇所在地的中等城市框架已拉开,城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成16平方公里。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城区实现了电信、电视传输光纤化、程控交换数位化、信息传递宽频化、移动通信传输数位化、天然气供应管道化。
2007年以来,清泉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6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88万元,财政收入16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9元。 镇政府驻清泉,人口204090人,面积259.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辖15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胡家坪、十月、凤栖山、四口塘、关帝庙、宪司坳、莲花池、环城、白果树、道人桥、青云、云路口、翟港、南岳庙、胡弄、十月、罗桥、朱林铺、东门河、张家坪、马畈、龚铺、飞虎山、白果树、香铺河、袁畈、余堰、菱角塘、翟铺、象鼻咀、夏凉、桃树窝、花凉亭、望花山、小仙庙、十榨、环城、金宝山、斗咀港、壕子地、阎河、钱家河、麻元、大仙庙、赤土坡、田桥、龙井、土桥畈、九龙寨、鱼塘角、郑铺、学庵、王家岩、人形地、抱儿石、马铺、火山、滴水岩、南岳庙、洪家沖、洪山、麻桥、易河口、拔炉山、金盆地、翟港、关山、角儿岭、王家河、云路口、芦河、花瓶、张坳口、驼背柳、道人桥、官湖、神山、李堰、红石磙、河东街、月山、窑湖、方家塘、朴树坳、三台山、华湾、胡弄、杨树沟、黑鹿坳、游家沖、宝塔、新铺、许畈、蔡铺、天鹅、黄坳、桂桥。
浠水县清泉镇地图

区位优势
清泉镇地处鄂东中部,长江中游北岸,浠水县城所在地,版图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23万。该县境内长江水道47.5公里,有深水码头3座,其中5000吨级深水码头1座,可通江达海;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在设计建设的阿深、合武高速公路横贯其间。该镇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至武汉天河、九江国际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到北京、上海、广州朝发夕至,半径300公里範围内的省会城市有武汉、合肥、南京、南昌、长沙等,是鄂、皖、赣、湘、苏的通商枢纽,市场空间广阔。 清泉镇是矿产资源大镇,其中黄砂以“色泽光亮,颗粒均匀,质纯耐压”而闻名全国,伴生铁砂藏量大,同时清泉镇磁铁、硫铁、石英砂、钾钠长石、蛇纹石、铜、镁等矿藏量大,品位高,极具开採加工价值。
镇所在地的中等城市框架已拉开,城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成16平方公里。洪山工业园、荷花湖食品工业园、十月回乡创业工业园等三个园区正在高标準建设。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城区实现了电信、电视传输光纤化、程控交换数位化、信息传递宽频化、移动通信传输数位化、天然气供应管道化,城区有符合国家二级水质标準的自来水厂二座,日供水能力8万吨。
经济建设
农村税费改革一切依据政策、全面围绕政策,真正落实政策的原则,通过降低税率,实现了亩平农业税及附加55.53元,人平负担49元,分别比2003年下降了42.8%、43.1%。乡镇机构配套改革严格执行“四到位”,即机构到位、领导职数到位、党政交叉到位、人员定编到位,领导职数由改革前的31名精减为9名,中层干部职数由改革前的7名精减为3名,在册在编国家干部由改革前的127人精减为73人,全面完成了乡镇配套改革任务。
2004年,全镇总计扩大早稻种植面积9623亩,扩大晚稻种植面积11211亩,消灭抛荒面积798亩,实现粮食增产643万斤,人平增收50元。新增生猪养殖3万头,禽类养殖10万多只,新增经济作物种植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0亩,精养鱼池13000多亩,莲藕面积400亩,果树种植面积10000多亩,网路种养大户837个,加工大户124家,行销大户220户,万亩设施蔬菜带、万亩名优水产带、万亩常规蔬菜带、万亩特色西瓜带、万亩经济林果带已初步形成并发挥效益。 全镇蔬菜面积8130.6亩,年产量为17196.8吨。反季节蔬菜面积为3664.3亩,占蔬菜总面积45%。年产鲜菜总产量为:10992.9吨,占全镇全年蔬菜总产量63%。反季节蔬菜(即大棚蔬菜)主要优良品种有:辣椒高产优质耐贮运品种“汴辣一号”。茄子品种有:“圣黑龙”、“玫良8819”。蕃茄品种有“合作903”,“改良903”等,芹菜品种有美国两芹“文图拉”。反季节蔬菜年均亩平纯收入为12443元。
按照以“诚信引商、亲情安商”的原则,本着“内资外资一起引、工业农业一起抓、大小项目一起上”的招商引资思路,2004年,全镇共引进投资项目13个,引进资金近亿元。其中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2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6个,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招商项目个数、规模和投资额再超历史,招商引资初步形成了装帧材料、建材石材、机械製造、编织造纸、医用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
社会事业
计画生育工作再创一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全年计画生育率为98.81%。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100,当年生育落实节育率达到85%,几项指标考核均为全县先进行列,代表全县接受了省、市的年终考核,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通过对各村的季度检查,增强了村级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组、平安社区、平安单位的活动,确保了辖区社会稳定。
爱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着。通过层层建立网路、级级明确责任、户户宣传发动,对镇内20——65岁暨往献备者进行彻底的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行堵源截流,有效地遏制了爱滋病在全镇的蔓延之势。
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镇共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00多万元,发放农村特困户补助资金10多万元,投资15万元兴建的余堰福利院,已安排20多位五保老人入住。重视和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安排大员上阵,组建工作专班,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层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无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
旅游景点
清泉寺
清泉寺,始建于唐代,是一座闻名鄂东的千年古剎。据浠水县誌记载:“邑东二里有清泉寺。唐贞元六年,凿地得井,冽而甘,故以名寺。”寺前有浠河水自东向西流淌,山峦环绕,丛林簇拥,清泉潺潺,梵声阵阵,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毁寺建都,明朝又重建清泉寺,清末也曾重修。抗战后,清泉寺日渐冷落,一度成为浠水简易师範学校。后毁于文革期间的1967年。千百年来,清泉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名士,留下了不少诗词名篇,如刘禹锡《游清泉寺》、苏东坡《浣溪沙·游清泉寺》等等。
闻一多纪念馆
坐落在清泉寺遗址上,主体工程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筑群。背倚凤栖山,前临浠水河,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一片素雅。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3岁考入北京清华大学,23岁留学美国,学习、研究文学和艺术。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他一身正气,抗战时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纪念馆前,墨亮的花岗岩基座上,闻一多铜像,昂首飘髯、执杖而立,再现了这位着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风貌。纪念馆红烛生辉的序厅内,气势磅礴的巨幅壁画《红烛序曲》、画前白色大理石无字地碑,寓意着闻一多“我爱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象徵闻一多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品格和崇高精神境界。纪念馆内还有三个展厅,分别陈列着闻一多新诗、新诗理论、古代文学、绘画、书法、篆刻等,代表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造诣和成就。 文庙
闻一多纪念馆

文庙,又称学宫、孔庙、儒学。浠水县文庙,位于清泉镇沿河街,南临浠水南门河,北靠儒学巷,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为湖北省保留完好的不多见的古建筑群之一。浠水文庙,始建于北宋,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旧址上重建,后又经历代修建和扩建。在南北向中轴线上,文庙的建筑原来依次有欞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中轴线两旁还有忠孝祠、名宦祠、节烈祠、乡贤祠、尊经阁、明伦堂等等建筑。现仅存欞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重檐歇山顶式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建在高1米的台基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浠水县博物馆
文庙

现设在文庙内,设有文物陈列室、古字画、古瓷艺术等展厅,藏有古籍线装书、碑帖、金石印章等珍贵历史文物4万余件,为湖北省七大博物馆之一。
领导成员分工
洪 林 主持镇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程海斌 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贸、民政、安全生产工作;
盛移舟 主持政协联络工作,分管迁村腾地、服务核电工作、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
柳新孝 分管政法、信访、综治、农业、农村、统计、党建、组织、宣传、武装、统战、群团工作;
刘海波 主持镇纪委全面工作,分管计画生育、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北城新区协调工作;
陈 风 分管交通、路政、乡镇企业工作;
徐丰收 分管工业经济工作;
张 越 分管土地、城建城管工作;
张科成 主管农业、农村、统计、科技、文教卫工作;
万 嫱 主管镇直机关、社区、办公室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李 庆 主管组织、宣传、劳动人事、老龄工作;
孙楚卫 主管交通、路政、铁路、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矿产开发、乡镇企业、旅游工作;
姚大文 主持人武部全面工作,主管统战、土地、城建城管、三城同创工作;
汪立刚 主管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作;
徐章富 协管人大日常工作和文教卫工作;
石荣应 协管政协、社区工作;
游建平 协管组织、群团、老龄、计画生育工作;
高 亮 协管政法、综治维稳工作;
蔡其文 协管武装、土地、城建城管、三城同创工作,兼清泉村镇建设管理所所长;
程友志 协管财贸、财经、民政、村级财务管理、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兼清基办主任;
夏学才 负责人大日常工作,主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协管北城新区协调工作;
张 琦 协管交通、路政、铁路、土地、城建城管工作;
占小毛 协管核电协调工作;
黄腊生 协管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作,兼任镇直机关总支书记;
王又生 协管政法、信访维稳工作;
冯广明 协管北城新区协调工作,兼望城总支书记;
付硕丰 协管农业、农村、统计、科技工作,兼镇农业干事;
戴新国 主管计画生育工作,兼镇计生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