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或非物遗)是指商洛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商洛地处秦楚文化的交汇处,多种文化形式在此交汇融合。作为“文学之乡”、 “书画之乡”、 “戏剧之乡”的商洛孕育了很多趣味高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
- 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和现状
简介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商洛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商洛地处秦楚文化的交汇处,多种文化形式在此交汇融合。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仓颉在这里造字,商鞅在这里封君,四皓在这里隐居,李自成在这里屯兵秣马,李白、白居易、韩愈等150多位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篇。作为“文学之乡”、 “书画之乡”、 “戏剧之乡”的商洛孕育了很多趣味高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2007年以后,由于业务部门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大力宣传和推介,商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发掘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将其列入保护不同级别的名录。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其中:
国家级4项:商洛花鼓、洛南静板书、商洛道情、仓颉传说。
省级32项:商洛民歌、商洛花鼓、镇安花鼓、洛南静板书、柞水渔鼓、镇安渔鼓、仓颉造字传说、商洛道情戏、丹凤高台芯子、穀雨公祭仓颉仪式、孝义柿饼製作等。
市级148项:包括民间美术类,如商州狗娃咪、丹凤刺绣、洛南麦桿画、商南香包等,民间文学类仓颉造字等,民间音乐类商洛民歌、商南民歌、山阳情歌、镇安民歌、洛南唢吶等,传统戏剧类商洛花鼓、镇安花鼓、商洛道情、山阳汉调二黄、丹凤花鼓、镇安汉调二黄等,曲艺类柞水渔鼓、镇安渔鼓、洛南静板书、商州皮影、漫川大调、洛南木偶等,民间手工技艺类商南草鞋、镇安土纸、柞水火纸、山阳面花、杏坪皮纸、圈椅工艺、丹凤吊挂麵、丹凤传统葡萄酒、洛南粮字、郭氏沥书、郭氏沙书等,民俗及传统体育竞技类商南花灯、山阳孝歌、丹凤孝歌、柞水孝歌、中村舞狮、丹凤高台芯子、丹凤踩高跷、漫川传统菜、穀雨公祭仓颉仪式等。
此外,进入县、区级名录的还有数百项。
範围及代表
範围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戏剧、民间文艺(曲艺、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及传统手工技艺等。
主要代表作品
(1)传统戏剧:商洛花鼓
(2)民间曲艺:洛南静板书
(3)传统戏剧:商洛道情
(4)民间文学:仓颉传说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民间美术类、手工艺类、民俗类等。
部分非遗展示
前景
近年来,商洛非遗保护、宣传、研究工作力度不断增强。2012年,第一部商洛非遗研究的专着《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公开发行,2017年初,商洛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商洛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线运行。商洛非遗保护、研究工作发展势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