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41年7月,前身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均县分校、湖北省立八高均县学校。独立建校后为湖北省均县县立国中,1958年丹江口水库始建,校址由均县城关迁至丹江口。校名历经湖北省均县县立国中、均县第一中学、丹江口市第一中学演变,1984年8月始为现名。1962年、1984年两次被湖北省教育厅明确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 简称:丹江口市一中
- 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 创办时间:1941年7月
- 类别:高级中学,湖北省示範中学
- 现任校长:柯超
- 知名校友:赵有强
- 所属地区:湖北 十堰市 丹江口市
- 主要奖项:湖北省级示範中学,湖北省“文明单位”
- 官网:http://www.djkyz.cn/
学校简史
丹江口市一中始建于1941年7月,前身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均县分校、湖北省立八高均县学校。独立建校后为湖北省均县县立国中,1958年丹江口水库始建,校址由均县城关迁至丹江口。校名历经湖北省均县县立国中、均县第一中学、丹江口市第一中学演变,1984年8月始为现名,1962年、1984年两次被湖北省教育厅明确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原来的均县一中仅有近千名学生,百余名教职工,校舍破旧,场地狭小。
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改革开放后,十堰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尤其是1995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我校在十堰市率先争创 全省示範高中,调布局,上规模,抓建设,选教师,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快速发展。
学校荣誉
目前的丹江口市一中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範,师资力量充实,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盛誉。2002年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评估验收为湖北省示範高中,2013年12月通过複查被命名为“湖北省示範学校”。2003年10月被命名为“湖北省普通中国小示範中学”;2009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于2011年5月通过了湖北省示範学校督导评估团的複评验收。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考点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十堰市、丹江口市授予“文明单位”、“绿色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和“教育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曾先后获得“湖北省校园管理先进单位”、
“湖北省中国小园林式学校“
“湖北省学校教代会工作优秀单位”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
“湖北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中学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湖北省省级高考先进考点
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01年,省教育厅确定该校为“湖北省教育科研试验学校”
2004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授牌为省级“示範高中”
2005年,省综治委确定该校为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十堰市教育局确定该校为“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2013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授牌为省级“示範高中”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约3000人。在岗教职工296人,其中专任教师249人(含带课管理干部),高级教师11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06人。
校园面积12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4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等主要建筑十五栋,标準田径场和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各一个;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和音、美专用教室配套;有联网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学资讯中心,配备电脑220台,图书馆藏书量达十万余册(含电子图书),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12台。
争创省级示範学校以来,丹江口市一中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为突破口;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加强德育工作、最佳化育人环境为首要内容;以深化教学科研、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炼出“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和谐育人”的特色之路,弘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的“丹江口一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振奋向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已连续十余年在十堰市同级同类学校中稳居前列。
办学成绩
丹江口市一中,曾培养出湖北省文科状元一名及十堰市“文科状元”数名,为各级高校和本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十年历届高考,我校数学科,多次获十堰市县市级重点高中类的第一名。
其中,2007届、2010届、2011届、2012届高考,我校数学科均获十堰市第一名。高考成绩显着,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高考,英语科成绩均荣获十堰市县市一中类高中第一名。
1999年高考,丹江口市一中学生,一举夺得十堰市文科状元和榜眼称号。其中赵丽同学还以639分的优异成绩摘取了湖北省文科状元挂冠,为丹江口市争了光,同时也扩大了丹江口市第一中学的知名度。
2001年高考,有三人考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八人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批次上线人数均列十堰市第一。
2005年,重点上线率创历届新高,一批上线人数达到218人。
2009年文科一本率10.03%,本科率86.08%;理科一本率13.82%,本科率71.43%。学科成绩综合评价突出:文科的语文、英语、数学、文科综合的评价在整个十堰市名列第一,理科的语文、英语、理科综合列个各县市第一(数学第二)。
据悉,2014年丹江口市一中一本上线人数129人,本科上线887人,11人取得600分以上成绩。其中,杜迎霜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个成绩继续位居十堰市同等学校第一名。
办学特色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是实施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新课程标準的实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基础物理主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目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以及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英语语感的培养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在语感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的表情和动作等方面準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採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最佳化。
新课程中的教师新角色
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在中国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厦四个省区已经实施了, 这种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更加注重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期待着中学政治教师改变自身的角色行为。
校园文化
一中文化
【一中目标】 | 创楚天名校,育中华英才。 |
【一中理念】 | 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 |
【一中校训】 |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
【一中校风】 | 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尊师爱生、爱校如家。 |
【一中教风】 | 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能导善诱、言传身教。 |
【一中学风】 | 尊师守纪、勤学多思、积极向上、立志成才。 |
一中校歌
它创作于1943年的7月,由均县的第一位地下共产党员————王觉新作词。歌词如下:
武当矗矗,汉江淙淙,大泽深山起蛟龙。
天柱白云,沧浪绿水,翠柏苍松灵秀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弦歌坐春风。
抗战建国,时代当前,尝胆卧薪于其中。
闻鸡起舞,临流击楫,莘莘学子各争雄。
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他年世界乐大同。
学校政策
奖励学生一中重奖108名优秀学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髮展,2013年9月23日下午,市一中高三年级对在2013年武汉市新起点考试(俗称湖北小高考)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08名学生举行了授牌仪式。。会议由高三年级主任韦世杰主持,由学校副校长艾尚榜宣读了表彰决定。学校校长柯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向受表彰的优秀师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争创佳绩,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倡议全体同学要努力学习,珍惜在校的美好时光,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结对帮扶
天寒情暖人。2014年1月15日丹江口市一中柯超校长等人为“三万”行动中的土关垭银洞村家送去了御寒的棉衣、棉被,并赠送了几百元的现金。这是继“三万”行动以来丹江口市一中帮扶以来的又一次帮扶活动。自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来,市一中柯校长们深入结对贫困户家中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每次除了送衣、送物、送现金,还送去了党的温暖,送去了科技致富技术,帮助他们儘早脱贫致富。市一中通过扎扎实实的大力帮扶工作赢得了土关垭干部、农民的高度讚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