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芍药(唐代韩愈的诗作)

(2020-03-01 12:05:32) 百科综合

芍药(唐代韩愈的诗作)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着有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名是《芍药》。是诗人长久凝视,细緻观察芍药花的形态,从而掌握芍药花的特徵写出的诗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芍药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韩愈

作品原文

《芍药》
作者: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芍药

作品鉴赏

近吟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芍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深觉大家手笔之功力,实在令人称奇、佩服。
芍药
“浩态狂香昔未逢”,诗的第一句,用语就十分奇特: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言简意丰,利索传神。这之后,突然来了一个“欲现忽隐”的转折:“昔未逢”。这就使人不禁联想起京剧中人物亮相以前舞台上敲奏的紧锣密鼓,不仅造成一种热烈异常、激动人心的气氛,而且激起人们急于看个究竟的兴趣。
“红灯烁烁绿盘龙”,诗的第二句,是幕布拉开,芍药亮相了:啊!那是一种怎样的艳丽呢?这里用了“拟物”、“夸张”的手法:一是把芍药的花比夸是闪闪发光的红灯;二是把芍药的叶比夸是盘旋而走的碧龙,不仅化静物为动物,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而且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红绿色彩的对比,灯光直射外出与龙身盘曲内裹的对比,交相辉映,缤纷起彩,使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这使人联想起《西厢记》中崔莺莺那脉脉含情的眼光;也使人想起《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那容光焕发的神志,令人怦怦心动,简直马上鼓掌叫好!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如果说诗的第一二句是在对芍药花形态作客观描写的同时渗入了主观感受,那幺,诗的三四句,就是纯写主观感受来反衬芍药之艳丽了:在我醒后独与芍药相对时,我感到惊恐,这种美好之花在人间是看不到的,只有在仙宫中才能见到,那幺,我现在究竟在第几重仙宫里呢?末尾这一提问,不仅把自己由人间幻化入仙宫,反衬出芍药是九天降下的仙种,而且增强了诗趣,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咀嚼,去想像,去补充。这,就使诗达到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与“虽发语已殚,而含意不尽”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诗的内蕴。
韩愈为文作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出人所料”地写出新意,变平凡为精警,化腐朽为神奇,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注意。这首《芍药》诗也体现了他这样的功力。

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824年),中唐着名文学家。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因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其年少时孤贫而发愤,25岁中进士,29岁正式登上仕途。早年仕途比较坎坷,屡遭贬黜,晚年曆任吏部侍郎等高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在散文方面,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与自己的政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最后,“古文”逐渐替代了“今文”(骈文),并流传千年之久。韩愈用古文写了大量的哲学、政治、文学论文和一些杂文。韩愈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他作为诗人,也被认为是中唐诗人中的翘楚。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