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裏水镇草场居委会西华村小组,是宋元两朝代旧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华寺始建于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南汉时,佛教重新兴盛,进入北宋以后,已发展成着名的寺院,是石门山地区的重要地标,为“石门返照”成为羊城八景提供了人文基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西华寺
- 地理位置:佛山市南海区裏水镇草场西华村西华寺
- 门票价格:免费
- 保护级别: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住持:登兴法师
简介
西华寺遗址是目前佛山境内经正式考古发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庙建筑遗址。南汉寺庙遗存在广东较为少见,西华寺遗址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岭南五代以来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制与演变及佛教历史的发展具有相当的价值。该遗址入选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目前,该遗址已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挖掘情况
2006年,因为建高铁,消失多年的西华寺终于浮出水面。2006年9月,在遗址出土一块“石门山重建西华寺碑”石碑。该石碑高3.1米,宽1.35米,厚33厘米,重7000斤,早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就立此碑,有“先有西华(寺),后又南华(寺)”的记录。
2006年12月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柱础、台阶、基座、散水等建筑遗蹟,出土了板瓦、兽面纹瓦当、脊瓦饰、鸱瓦等大量的建筑构件;晚唐至清代的各式瓷片;刻有“德陵宫史”等铭文的南汉残碑等。结合此前发现的明成化十年《石门山重建西华寺碑》及清代《重修西华古寺碑》残碑,专家推断西华寺在五代时期不仅是一座官寺,更是宋明时期广州最有影响力的庙宇之一,属旧羊城八景“石门返照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一千余年,先后经历了五次修葺,是广州历史上着名的佛教寺院。除了西华寺的沉澱深厚外,“在几次的考古中,还意外地发现了宋代古井——贪泉的确实位置,也证实了贪泉在西华寺旁的说法。”郭顺利告诉记者。
2008年,西华寺正式拆除,新址在原址平移30米处。在迁建工程各个环节中,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指导整个修缮工程,不论是拆卸复建部分,还是残缺补全部分,都要按现存明清时期的法式特徵、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从而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在寺的附近专门建有素斋堂。
交通方式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裏水镇草场村草场大道直入
西华寺
公交线:
1、在南海广场乘坐213路车(35站)在草场站下,步行至西华寺。
2、在南海广场乘坐208路车,在里水车站下,转里01车在河朗沙中庄站下车,步行至西华寺。
3.在广州金沙洲路乘坐广974公车,到西华寺总站步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