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海事卫星移动系统,由美国通信卫星公司(COMSAT)利用Marisat卫星进行卫星通信,是一个军用卫星通信系统。70年代中期为增强海上船只的安全保障,将部分内容提供给远洋船只使用。1982年形成了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管理的Inmarsat 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1985年对公约作修改,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1989年又决定把业务从海事扩展到陆地。目前它已经是一个有72个成员国的国际卫星移动通信组织,控制着135个国家的大量话音和数据系统。中国交通部和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分布代表中国参加了这个组织。
工作特点
Inmarsat 系统由船站、岸站、网路协调站和卫星组成。下面简要介绍各部分的工作特点:
卫星
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3颗卫星覆盖了几乎整个地球,并使三大洋的任何点都能接入卫星,岸站的工作仰角在5°以上。
岸站
岸站(CES)是指设在海岸附近的地球站,归各国主管部门所有,并归它们经营。它既是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又是一个控制和接入中心。其主要功能为:(1)对从船舶或陆地上来的呼叫分配和建立信道;(2)信道状态(空闲、正在受理申请、占线等)的监视和排队的管理;(3)船舶识别码的编排和核对;(4)登记呼叫,产生计费信息;(5)遇难信息监收;(6)卫星转发器频率偏差的补偿;(7)通过卫星的自环测试;(8)在多岸站运行时的网路控制功能;(9)对船舶终端进行基本测试;每一海域至少有一个岸站具备这种功能。典型的CES抛物面天线直径为11~14m。
网路协调站
网路协调站(NCS)是整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海域设一个网路协调站,它也是双频段工作。
船站
船站(SES)是设在船上的地球站。在海事卫星系统中它必须满足:(1)船站天线满足稳定度的要求,它必须排除船身移位以及船身的侧滚、纵滚和偏航的影响而跟蹤卫星;(2)船站必须设计的小而轻,使其不至于影响船的稳定性,同时又要设计的有足够频宽,能提供各种通信业务。
系统工作
在Inmarsat 系统中基本信道类型可分为:电话、电报、呼叫申请(船至岸)和呼叫分配(岸至船)。Inmarsat 系统规定在船站与卫星之间採用L频段,岸站与卫星採用双重频段,数字信道採用L频段,FM信道採用C频段,因此对于C频段来说,船站至卫星的L频段信号必须在卫星上变频为C频段信号再转发至岸站,反之亦然。
发展计画
Inmarsat 业务的发展如下表所示。其中移动性更强的Inmarsat -C以及M的开发是藉助于该组发射Inmarsat -3卫星的结果,Inmarsat -A/B相当于衣箱大小,而Inmarsat -C/D相当于公文包大小。
业务 | 日期 | 使用终端 |
Inmarsat-A | 1982年 | 初期的话音和数据终端 |
Inmarsat-Aero | 1990年 | 航空话音和数据终端 |
Inmarsat-C | 1991年 | 公文包式数据终端 |
Inmarsat-M | 1993年 | 公文包式数字电话终端 |
Inmarsat-B | 1993年 | 数字全业务终端 |
全球寻呼 | 1994年 | 袖珍式传呼机 |
导航业务 | 1995年 | 各种专用业务终端 |
音频广播 | 90年代中 | 正在探索中的一种可能性 |
Inmarsat-P | 1998~2000年 | 手持卫星电话 |
Inmarsat为实现21世纪工程,第一步是在1991年推出Inmarsat-C终端,它是採用信息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通信,移动用户可以事先在显示屏上编辑好电文,然后以数据的形式通过卫星发往所需的地面站,地面站收好最后一组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复原处理,然后通过国际电信网在几秒钟内将电文送到用户,採用存储--转发方式,可以使Inmarsat卫星的工作容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可以降低用户对星上的费用,还可以使得用户利用陆地通信网中各种通信方式传送数据。Inmarsat-C终端把接收机、发射机、天线三者集成在一个仅有16开书本大小的公文包内。约3~5Kg,其天线使用小型的定向或全向天线,很易于指向卫星。
Inmarsat-M终端是Inmarsat于1992年底推出的,它是通向全球个人移动通信的桥樑。它可以提供直接拨号、双向电话、第三类传真和数据通信,提供单跳、全国範围内的移动、稀路由电话服务,具有直接与国际电信网连线的选择能力,对于同一城市,其费用比蜂窝电话低。该终端广泛用于各类船舶、航空用户以及各种类型的车辆。其天线能够自动跟蹤船舶、飞机、车辆,在行进中能随时保持与卫星的联繫。随着世界网路信令系统的发展,Inmarsat-M终端将提供单一号码的入口接续,并与蜂窝系统互连。
Inmarsat为在21世纪末实现全球个人移动通信提出了Inmarsat21世纪工程,其目标是在21世纪末为用户提供的通信终端(称为Inmarsat-P终端)体积小,重量轻、费用低,提供能够越洋的全球手持卫星语音通信以及数据、寻呼、定位等业务,能与国际公众网(PSTNS)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