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LV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I是一款中型通信卫星运载火箭,设计用于将印度本土的INSAT级2.0至2.5吨重的卫星或者国外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2014年1月5日下午16时18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的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称为GSLV-D5的火箭,它重约415吨,长49米,搭载重1982公斤的GSAT-14通信卫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GSLV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I
- 所属国家:印度
- 发射地点: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的航天中心成
- 搭载卫星:GSAT-14通信卫星
主要部件

GSLV运载火箭的大部分主要部件都是通过PSLV系列火箭的实用验证的,比如S125/S139固体助推器和Vikas L40/L35.5的液体燃料推进器。GSLV-MK-I(GSLV-D1)火箭首次成功发射是在2003年5月8日。GSLV-D1运载火箭长达49米,重约401吨,由三级组成。第一级的主推进器和PSLV使用的主推进器一样,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燃料推进器之一,携带大约129至138吨HTPB燃料。其直径达2.8米,引擎是由M250马氏时效钢製成。助推器是一种使用HTPB燃料固体推进器的5级火箭,并且採用了複合喷嘴设计。助推火箭每级长约3.4米,直径2.8米。助推器推进器燃烧时间大概为107秒,并产生最大4628到4736千牛的推力。GSLV运载火箭在推进器喷射阶段的俯仰,偏航和翻滚控制是由安装在第四个捆绑助推火箭上的“单机舱集控系统”(EGC)( ±5° )完成的。GSLV-D1火箭的航行还有一个由S125二级喷射矢量控制系统(STIVC)提供的备用支援。此矢量控制系统使用高氯酸锶水溶液通过喷嘴产生推力,从而控制火箭姿态。此液体被存储在安装在固体推进器上的铝製容器里面,并有氮气加压。
GSLV运载火箭装有四个捆绑式国产Vikas液体燃料推进器(L40)。此推进器源自阿里安娜火箭的Viking-2型推进器。火箭发射时,这些捆绑推进器在地麵点火,从而能够增加第一集火箭的推力。每个L40推进器携带大概40吨自燃型燃料(UDMH+ N2O4),存储在2个相对的直径2.1米的容器内。反冲气流推进器绕少大概160秒钟左右,并能够产生680千牛的推力。DSLV-D2型运载火箭採用了功率增强型的Vikas推进器。此推进器在2001年12月进行了测试,并且能够产生58.5巴的膛压(其前辈为52.5巴)。这种新式推进器使用UH25(偏二甲基肼+水合肼的混合物)作为燃料,N2O4作为氧化剂,并且推进器上的新式高硅氧酚醛材料製作的喷嘴能够抵抗更长时间的烧蚀。据估计它能够增加7秒的ISP时间,能使GSLV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150千克。L40H推进器被用作捆绑火箭推进器,携带42吨的燃料,而L37.5H推进器则携带了39.5吨燃料,作为二级火箭推进器。
发射台上的GSLV运载火箭

S125/S138固体燃料核心级的推进器会在确认L40/L40H级工作正常的4.6秒后点燃。S125主推进器(100秒)和L40辅助推进器(160秒)的燃烧时间的不同导致了其工作上的不协调(因为已经燃烧完毕的部分无法自动抛弃,所以会浪费燃料在其自重上),所以要调整主推进器的燃烧时间,和辅助推进器的燃烧时间向吻合。这个问题在GSLV-D2运载火箭上得到了改进。D2火箭採用了S139推进器,将其燃烧时间提高到了107秒,并且採用了燃烧时间为149秒的高效L40辅助推进器。
主体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的空隙使得二级火箭推进器能够在一级推进器工作完毕前的1.6秒钟时点火。这能够避免採用多余的设备来维持因第一级火箭工作结束和第二级火箭点火之间的时间差导致的火箭加速度的增加,并能够降低第一级火箭的速度。
第二级L37.5/L37.5H推进器採用了国产的源自法国SEP的Viking-4A推进器的Vikas推进器,携带37.5/39吨的液体(偏二甲基肼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推进剂,存储在防水壁隔绝的两个容器里面。推进器燃烧大概150/136秒钟,并且产生720/804千牛的推力。火箭的俯仰和偏航是由水压换向推进器(±4)控制的,而火箭的翻滚则是由两台热气反冲控制系统控制的。当此级火箭燃烧完毕后,反向火箭将会提供其分离的动力。
GSLV运载火箭

末端的C12低温推进系统是由俄罗斯的Glavkosmos航天局提供的。此系统长8.7米,直径2.9米,重约15吨。通过独立的铝製存储罐,其能够携带12.5吨的液体氢氧燃料。此推进系统由一台73.5千牛的KB KhimMash KVD-1 RD-56M低温推进器(配有两台微调推进器)提供动力,燃烧大概720秒钟,产生75千牛的推力,并且能够重複点火。推进器採用了印度国产的航点设备和软体。在最初的60%燃烧时间里,此低温推进器将产生109%的推力,直到卫星到达其轨道(无重力状态)。然后在剩余的40%时间里,推进器在正常推力下工作,将卫星送入更高的(远地点达36000千米,近地点180千米)的椭圆轨道中。
GSLV运载火箭上的直径3.4米,长7.8米的金属球状隔热套在GSLV运载火箭穿过浓密的大气层时保护火箭的卫星在和部分。此隔热罩将在115千米的高度自动脱落。
安装在火箭仪器舱的惯性导航系统和惯性制导系统(RESINS/(IGS)可以计算惯性位置和速度,并且从火箭点火升空开始一直导航着火箭,直到最终的载荷入轨。
再进行一次成功的发射(D3)后,GSLV运载火箭将被宣布正式运营使用。2001年4月18日,GSLV-D1运载火箭成功的将一枚重约1540千克的GSAT-1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轨道。2003年5月8日,GSLV-D2运载火箭将一枚重约1825千克的GSAT-2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轨道。C1,C2,C3的商业发射已经编入预算,包括时间更长的C4,C5和C6火箭。GTO载荷正在接受改进,从而在2006年左右能够搭载2200千克,2300千克和2450千克的有效载荷。除了搭载GTO载荷,GSLV运载火箭也能够进行LEO卫星和太阳轨道卫星的发射。
GSLV (Mk I) 运载火箭参数:
发射次数: 2.。失败次数: 0。 成功几率: 100%。首次发射日期: 2001年4月18日, 最后发射日期: 2003年5月8日。. LEO载荷: 6,200千克. 轨道: 200 千米,19度。有效载荷: 2,250千克. 地球禁止轨道。起飞推力: 795,500 千克牛。 总重:414吨。中心直径: 2.8 米.。总长: 49.0 米 出厂价 :3000万美元(2003币值)
(
GSLV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缩写:GSLV),印度自行研发为主的运载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全国卫星系统类型的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火箭多为俄罗斯协助建造,并非印度独立建造。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为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绑式液态辅助火箭为一三节式火箭。第一节为固态推进器;第二及第三为液态推进器。固态及辅助火箭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延续,所以低温液态引擎由俄罗斯提供,共买了七个末端节引擎。印度试着去建造低温末端节引擎并向俄罗斯买技术,但遭美国施压,因此俄罗斯并未提供此项技术给印度。所以在过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间研究机构持续研发如何建造低温液态引擎。
性能参数
功能:一次性火箭

製造公司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国家:印度
尺寸
高度 :49 米 (160 呎)
直径 :2.8 米 (9.1 呎)
质量 :402,000 公斤 (886,000 磅)
节数 :3节
酬载能力
酬载能力(低地球轨道) 5,000 公斤 (11,000 磅)
酬载能力
地球同步轨道 2,500 公斤 (5,500 磅)
发射纪录
现况:现役
发射场:斯里赫里戈达岛
发射次数:8次
成功次数:4次
失败次数:3次
部分失败次数:1次
首次发射:2001年4月18日
助推器:(Stage 0)
火箭形式:4枚
引擎:L40H Vikas引擎*2颗
推力:680 千牛顿
总推力:2,720 千牛顿
比沖:262 秒
推进时间:160 秒
燃料:四氧化二氮/联氨
第一级
引擎 1 枚S139引擎
推力 4,700 千牛顿
比沖 166 秒
推进时间 100 秒
燃料 HTPB (solid)
第二级
引擎 GS2 Vikas引擎*4颗
推力 720 千牛顿
比沖 295 秒
推进时间 150 秒
燃料 四氧化二氮/联氨
第三级
引擎 1颗RD-56M引擎
推力 73.5 千牛顿
比沖 460 秒
推进时间 720 秒
燃料 液态氢/液态氧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印度自行研发为主的运载火箭。
发射能力
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全国卫星系统类型的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火箭多为俄罗斯协助建造,并非印度独立建造。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为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之改良版,增加捆绑式液态辅助火箭为一三节式火箭。第一节为固态推进器;第二及第三为液态推进器。固态及辅助火箭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延续,所以低温液态引擎由俄罗斯提供,共买了七个末端节引擎。印度试着去建造低温末端节引擎并向俄罗斯买技术,但遭美国施压,因此俄罗斯并未提供此项技术给印度。所以在过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间研究机构持续研发如何建造低温液态引擎。
发射纪录
前两次发射都在发展中,第一次发射在2001年4月18日,并非完全成功其发射卫星为实验用通讯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一号;第二次发射完全成功,在2003年5月8日,发射实验用通讯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二号;在2004年9月20日发射EDUSAT通讯卫星之实用飞行;第四次发射在2006年7月10日下午5点38分,印度军方在印中央邦萨提什达万航太中心发射一枚“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F02”,携带着实验用通讯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四号C型通讯卫星。距离地面约70公里处出现箭体倾斜、连续翻转、空中爆炸,跌落在孟加拉湾。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 第四次发射使用俄罗斯低温液态末端节引擎,印度太空研究机构预测下次发射将使用先进的低温引擎。
2015年8月27日19时22分,印度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使用GSLV Mk II运载火箭成功发射GSAT-6通信卫星。GSAT-6通信卫星,重2117公斤,是印度研製的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将为印度国内提供S波段通信服务。GSAT-6卫星的发射将促进印度通信行业的发展。
酬载能力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使用四支L40液态推进火箭可酬载约5000公斤(11000磅)到近地轨道;使用俄罗斯KVD-1低温末端节引擎可将2200公斤(4850磅)到地球同步轨道。
各节简介
第一节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第一节直径为2.8米,他用M250及的马钉钢作外壳材料,而推进剂重达129顿;第一节之a(L40)有四十吨重的液态推进剂(四氧化二氮/联氨),直径为1.2米。
第二节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第二节直径为2.8米,而且有液态推进剂(四氧化二氮/联氨)分装在两个铝合金槽里,重达37.5顿。
第三节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第三节的直径也是2.8米,用低温液态推进剂(液态氢/液态氧)并放在两个铝合金槽里,其质量为12.5顿。
失败事件
事件一:
2006年7月10日,GSLV火箭携带INSAT卫星在半空解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曾表示,任务失败的原因是助推器从箭体分离时出现故障;并成立15人事故分析委员会,调查事故细节,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还要求对所有子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事件二:
印度国产火箭“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D3在2010年4月15日的发射中未能取得成功,箭上携带的GSAT-4通信卫星也一同坠毁。耗资0.74亿美元的试飞以失败告终,沉重打击了快速发展的印度航天计画。
全国产GSLV首次发射失利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希南称,本次试飞主要目的是验证印度建造的低温第三级段,是印度航天计画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尤其对该国发射自己的卫星和研发载人太空飞行器而言。
当地时间16时27分,这枚火箭长50米的火箭从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岛上的航天中心发射升空。ISRO说发射后前5分钟,火箭运行正常。发射后大约5分钟,GSLV第二级分离,随后低温级段点火。
低温级段按照箭载计算机的规划点火,指标显示低温发动机点火了。不过,最后等到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才能确认。地面人员观察到火箭翻滚,意味着火箭失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两台控制发动机(小型低温发动机)没有点火,没有发挥必要的控制能力。
第三级燃烧时间为12分钟,这两台控制装置发动机应该在这期间提供小型动力,控制火箭。但是跟蹤曲线显示,火箭在官员宣布第三级点火之后数秒就失去了原有的高度。发射控制中心称,火箭大约上升了140千米(87英里),出现问题时的速度为1.77千米/秒(1.1英里/秒)。
随后几分钟,发射控制人员丢失失控火箭的跟蹤数据,因为火箭已经坠落印度洋上空的大气层。最后的跟蹤显示火箭处于印度东海岸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西南1600千米(1000英里)上空,据地面66千米(41英里)处。
事件三:印度一枚搭载通讯卫星的运载火箭2010年12月25日发射后不久失控并偏离航向。依照地面控制人员指令,火箭在空中“自爆”。一些航天技术人员说,这次发射失败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遭遇的“巨大挫折”。
这枚火箭为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F06型,当地时间下午4时04分在位于印度东南部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原定飞行19分钟后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K·拉达克里希南说,火箭“发射45秒后失去控制”,地面控制人员向第一级发动机发出指令,但火箭未按指令工作。
按照他的说法,火箭第一级在发射后50秒内表现正常,随后出现故障。发射后63秒,地面控制人员发出自毁指令,火箭在空中爆炸。火箭残骸坠入孟加拉湾。 这枚火箭原定20日发射,由于技术人员发现火箭发动机存在故障而推迟发射。
火箭搭载一颗GSAT-5P型卫星,用于通信服务和气象监测。这颗卫星质量为2310千克,设计运行寿命13年。卫星装备36个信息接受和转发装置,原计画升空后替代1999年发射的INSAT-2E型通讯卫星。
空间研究组织设立的故障分析委员会初步认定,发射失败与4台捆绑式液态燃料发动机相关。火箭发射0.2秒后,1台发动机失灵,仅3台正常工作,致使火箭飞行控制能力大幅降低。
发射后大约50秒,火箭飞行速度达到音速,但推力不足导致高度误差较大,气动载荷超过设计极限,因而无法正常飞行。
故障分析委员会利用模拟飞行、分析数据、核对等手段展开校準试验并得出结论:故障发动机中推进燃料调节器在密闭状态下流量係数明显偏高。这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疏忽所致,检查和验收试验等工序未发现这一安全隐患。
这是印度同步卫星运载火箭连续第二次发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