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天事业是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是执行航天计画的主要机构之一,从1973年开始研发航天运载火箭·该组织已成功研发了四种型号:卫星运载火箭(SLV3),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ASLV),极地轨道运载火箭(PSLV),地球同步运载火箭(GSLV).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有1.68万人,具备製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建成了空间研发体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印度航天
- 技术援助:苏联
- 主要机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 职工数:1.68万人
- 技术:製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
- 主要计画:载人航天计画、月球计画
简史
1963年,印度在顿巴建成了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1975年4月19日,印度第一颗自製卫星从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
印度之火箭一览表

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製的运载火箭从本国的发射场发射卫星成功,成为世界上第6个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到2012年为止,印度已发射各类卫星50多颗,用于教育、卫生、减灾、自然资源利用、国防等方面。
运载火箭
截至2006年印度拥有4种类型国产运载火箭
卫星运载火箭3(SLV-3) 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 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2.54吨的通讯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2001年10月22日,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
2002年2月9日,自行开发的火箭超低温发动机试验成功,可将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
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1.95吨的教育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第六个具备使用超低温发动机发射对地同步卫星能力的国家。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从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送入太空。3颗卫星包括一颗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的遥感卫星、一颗印度尼西亚的地球观测卫星和一颗阿根廷的小卫星。印度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图)发射升空。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缩写:GSLV),印度自行研发为主的运载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全国卫星系统类型的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为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绑式液态辅助火箭为一三节式火箭。第一节为固态推进器;第二及第三为液态推进器。固态及辅助火箭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延续。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是全球首个第一次尝试便成功入轨的国家。
大部分技术和部件也是印度本土研发,耗资大约45亿卢比(折契约七千四百万美元),经费仅是美国宇航局的十分之一,是至今最省钱的火星探测项目,比拍一部好莱坞电影便宜。
然而需要说的是印度对航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虽然我们有空间站,载人航天,探月计画等壮举,但是我们的一系列航天计画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实际套用来的,中国纯为了科研目的发射的实践系列卫星但现在也只发射了十颗,用于科学研究的神舟飞船也只有四次,因而每次发射都有无数高校要挤着抢卫星,可能要等到天舟飞船发射了才能有足够宽裕的航天科研空间吧;而相比之下,印度则更多的把航天资源用于科学研究,印度在航天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拨款是要高于中国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经费是被用于其他研究或者是被贪污掉了。
因为两国航天发展的思路几乎完全不一样。和中国不同,印度的国际关係很好,所以航天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自己做,有条件去挑自己有兴趣并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来做。
这两种思维本身并没有相对的优劣,能找到固定的盟友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然则盟友的东西到底不完全是自己的,不考虑具体国情的话是不能直接下结论那种更先进,厉害多少年的。

月球计画
印度内阁已批准预算1亿美元投入印度的月球无人探测计画。
整个“登月”计画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于2008年前发射一颗小型环绕月球的无人探测器昌达拉延1号,携带红外线和X射线频率的遥感装置,与探测器一起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高度的环月球轨道运行两年,勘察月球表面,绘製完整的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第二阶段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第三阶段,2015年之前实现太空人登月。
载人航天计画
首先,印度需要兴建运载火箭,才能将宇宙飞船送到太空。印度现时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虽然安全可靠,但负重能力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印度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虽能负担5吨的宇宙飞船升空,但由于经历过几次失败发射,其安全程度并不可靠。接替GSLV的新型GSLV-Mk3预计在2013年初进行首次试射,GSLV-Mk3能承载8吨重的宇宙飞船。到2020-2025年,如果印度在多次试射后能证明GSLV-Mk3安全可靠,GSLV-Mk3就会预备用作发射宇宙飞船之用。
第二,印度需要製造宇宙飞船,才能接载太空人升空。2007年,印度已开始进行实验,测试宇宙飞船重返地球所需的热禁止。印度的太空部门也构思製造一艘3吨重的宇宙飞船,预备承载两名太空人到太空进行为期两天的任务。不出数年,印度就会成功造出这艘3吨宇宙飞船,之后印度就会再开始製造5吨至8吨重的宇宙飞船。在经过3-4次无载人升空试射后,印度的宇宙飞船就可以进行载人任务。
据报导,首5次的“神舟”发射共花了中国25亿美元,对印度来说这绝对是“天文数字”。印度的航天机构在2007预计,要成功进行首次的载人太空计画,印度需要在8年内花上20亿美元用作兴建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和训练太空人。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太空计画的能力,印度甚至要花50亿美元。不过,印度的太空计画预算只有15亿,就算每年增加10-15%预算,印度仍无力负担起50亿美元的支出。因此在稍稍增加预算后,印度都只可跟随中国的发展步伐,但问题是印度要同时牺牲其他方面的国家发展。
如果不想额外增加开支,印度其实可以选择另一个做法:减少印度现时的太空活动开支,将当中一些资源调拨去发展载人航天计画。不过,这样做却会削弱印度的重大项目——因为印度现时积极发展的卫星计画具有重大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用途。
事实上,载人航天计画并没有任何实质的经济或军事用途。载人计画只是纯粹有助科学研究,这是因为一些重大的科研都是在太空进行,尤其是在国际太空站。另外,载人航天计画中所使用的技术或也有助发展工业。不过,载人航天计画所带来的好处始终有限。
到最后,只有在发展出所需技术,降低了成本和确保计画获得成效后,印度才能谨慎地尝试跟随中国的太空发展步伐。不过,由于发展载人航天计画的成本仍然高昂,而且成效存疑,所以印度其实可以选择和美俄等其他国家合作,借鉴她们的航天技术。因此,在印度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计画的同时,其太空人其实可以乘上美俄的宇宙飞船,而印度的宇宙飞船则交由国际火箭承载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