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84年4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由“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共研製和发射3颗东方红二号卫星,从1970年开始研製到第三颗星发射,经历了近16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方红二号卫星
-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研製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首发:1984年4月8日
简介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製,其设计寿命为3年,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用于远距电视传输的卫星。该卫星採用地球同步轨道,其中第一颗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
意义
“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开始了用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

结构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主体为圆柱形,高为3.6米,直径为2.1米,重441公斤。卫星上装有4个C波段转发器,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36分贝瓦。卫星採用自旋稳定,其轨道保持精度为:南北±1°,东西±0.5°。
东方红二号A卫星则採用抛物面通信天线,置于星体上部;採取机械消旋装置,以保持通信卫星天线始终定向地球;表面贴有近2万片太阳能电池片以提供卫星工作的电源。
同步卫星
如果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同步则称为同步卫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它的优点是使用者只要对準人造卫星就可进行沟通而不必再追蹤卫星的轨迹。同步卫星的高度可透过喀卜勒(J. Kepler)第三定律H + E = R = AP2/3来计算,其中周期P = 0.99727,比例常数A = 42241,地球半径Er = 6378公里,故可算出同步卫星的高度为H = 35,786公里如图四所示。同步卫星的缺点是空间有高度的限制、因距离太远造成电波传递时间的迟延,例如同步卫星约需要250ms(= 2*3.5*104/3*105)的传递时间及因距离太远造成电波传递的功率要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