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LX(R)两栖攻击舰

(2020-08-03 14:33:01) 百科综合
LX(R)两栖攻击舰

LX(R)两栖攻击舰

LX(R)两栖攻击舰是美国研製的新一代两栖舰,源自“圣安东尼奥”级反导版”。它是美国海军为实施“由海向陆”转型的第一批新一代战舰,是第一种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舰对目标机动作战”思路设计的两栖战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LX(R)两栖攻击舰
  • 前型/级:“美国”级
  • 研製时间:1993年
  • 国家:美国

发展沿革

1993年1月11日,美国国防採购委员会批准了LP-X(即后来的“圣安东尼奥”级)造舰计画。它是美国海军为实施“由海向陆”转型的第一批新一代战舰,是第一种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舰对目标机动作战”思路设计的两栖战舰。“圣安东尼奥”级整合了坦克登入舰(LST)、货物运输舰(LKA)、船坞登入舰(LSD)和船坞运输舰(LPDS)的功能,预计建造十二艘,取代总数27艘的现役两栖舰只,包括“奥斯汀”级(Austin class)两栖船坞登入舰、“安克拉治”级(Anchorage class)船坞登入舰与“新港”级(Newport class)坦克登入舰、“查尔斯顿”级(Charleston class)两栖货物运输舰等等,将可满足未来美国海军快速应付区域冲突、将两栖陆战队运送上岸的任务。
1996年,阿方岱尔造船厂、通用动力的巴斯钢铁造船厂、雷松公司等组成的集团取得了“圣安东尼奥”级(LPD级)的研发契约,进行细部设计。全部本级舰将由此集团承造,由于英格尔斯造船厂对此表达抗议,导致工程的发包一度延宕。首舰“圣安东尼奥”号原本预计于2002年7月交舰,不过却面临严重的进度落后与预算超支。为了解决问题,并控制整个计画的进度与质量,美国海军在2002年6月进行了一项契约交换:原先由巴斯钢铁造船厂承包的四艘“圣安东尼奥”级改由英格尔斯承造,而巴斯钢铁造船厂则获得原先颁给英格尔斯造船厂的四艘“伯克”级飞弹驱逐舰的建造契约。
由“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衍生出的LX(R)首舰将耗资约16.4亿美元,后续配套预计花费约14亿美元,总计11艘。美海军一直在寻求用其代替现役舰艇,包括老化的“惠特贝岛”级和“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入舰(LSD-41/49)等。2013年4月8日,英格尔斯造船厂在华盛顿举行的海军水面/空中/太空联盟展中,正式公开展出了“圣安东尼奥”级LPD Flight 2的弹道飞弹防御(BMD)版本。

技术特点

LPD Flight 2 BMD取消了舰尾楼结构,因而腾出了大主甲板面积,两舷总共装备18组16联装MK-57垂直发射系统,总共有288个发射管空间,可装填标準SM-2/6防空飞弹与SM-3系列反弹道飞弹。LPD FLight 2 BMD舰桥上方设定一个大容量的塔状结构,用来装置四面AMDR相控阵雷达,其天线尺寸远大于“伯克”级Flight 3所能配备的版本,具有更优秀的侦测弹道飞弹能力,此外舰桥顶部还装有一座21联装RAM短程防空飞弹发射装置。
LPD Flight 2 BMD的舰体中部设有一个包含一具烟囱的小型上层结构,纵列安装了第二座21联装拉姆短程防空飞弹发射装置以及一座博福斯57mm舰炮。虽然原本的机库结构被取消,但LPD FLight 2 BMD舰尾划出一个大面积的起降甲板,包括一个能操作MV-22倾斜旋翼机的大型直升机起降区;而原本舰尾坞舱则被改成一个升降式的机库,足以容纳一架机翼摺叠状态的MV-22倾斜旋翼机,使用时由升降机举升至舰面甲板,充分利用了原本坞舱的空间。此外,舰首装置一门口径至少5英寸(127mm)的舰炮;依照此炮塔模型的比例, 可能是先进舰炮系统的轻量版本。当然,LPD FLight 2 BMD也强化了电力供应,以应付功率庞大的AMDR防空雷达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直接能量防空武器。

总体评价

未来,随着“美国”级新型两栖攻击舰陆续服役,美国海军远征打击群将形成以“美国”级为核心、“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下一代LX(R)两栖攻击舰为中坚的兵力格局,整体的力量投送和前沿存在能力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强,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也会较现在有更大拓展,作战地域将会向“对手”陆地边界更加接近。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