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是福州市的核心城区,福建省、福州市党政机关和大量的中央驻榕机构、部队机关都驻于辖区,自古以来就是福州的形象视窗和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35.7平方公里,现辖9个街道1个镇,下设6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70万。独特的区位给鼓楼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有利条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鼓楼
- 外文名:Gu Lou
- 所属区域:福建省福州市
- 辖区面积:35.7平方公里
- 现辖:9个街道1个镇
- 人口:70万
- 代表人物:林则徐,严复,林觉民
- 着名景点:闽王祠 文庙 西禅寺 三坊七巷
- 政府驻地:福州市鼓楼区津泰路98号
- 方言:福州话
- 车牌:闽A
- 捷运:捷运一号线
历史文化
鼓楼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建都于辖区屏山南麓的冶山,历史上称为“冶城”,福州的建城历史由此发端。2200多年的发展史,给鼓楼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澱。辖区拥有三坊七巷、朱紫坊、闽王祠、文庙、西禅寺等9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育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邓拓、高士其等一大批名人英杰,素有“海滨邹鲁”、“文儒之乡”的美称。
发展现状
秀美鼓楼,钟灵毓秀,风光旖旎。鼓楼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温泉丰富。辖区内耸立的 “三山(乌山、于山、屏山)两塔(乌塔、白塔)”是福州的闪亮名片;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首个5A景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此外,闽王祠、文庙、西禅寺等108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跳墙製作技艺”、 闽剧、评话、伬唱等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林则徐、严复、沈葆祯、林觉民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英杰皆出于此。近年来,我们持续做好“闽都文化”和“山水之城”两篇文章,高标準全方位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打造“宜居舒适的品质之都、民众公认的首善之区、生机盎然的圆梦之城”。在2018年之前,三坊七巷—朱紫坊等4个片区,乌山路、白马路等61条道路,善化坊、肃威路等33条小街巷,安泰河、白马河等6条内河的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军门、庆城等7个完整社区成功打造,福屿新村、河南新村等240个老旧小区实现长效管理;空气品质达标天数达98%以上,原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绿地覆盖率达40%,2015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
活力鼓楼,经济繁荣,活力勃发。我们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三产比例约为0:20:80。辖区内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3座,其中超亿元楼宇19座,营业额超10亿元楼宇45座;毕马威、思科等300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抢滩进驻,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在鼓楼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分别达到65家、42家和36家;以福州软体园、高新区洪山园为依託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福州软体园获评“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11亿元,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全市第一,连续7年在全市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在《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分别位列“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和“科学发展百强区”第27(全省第2位)、42位;2016年以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8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78亿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民生鼓楼,百姓安宁,社会和谐。我们坚持民本导向,统筹解决好百姓关心关注的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问题。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各级各类学校148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170所,全市14所优质国小有8所在鼓楼,城区8所省一级达标中学有4所在鼓楼。发源于鼓楼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持续推动社会创新治理,69个社区公共服务场所面积率先在全市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实现“一老一少一普”(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及街镇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进一步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在全市率先拓展“12345”便民呼叫中心平台功能,格线化、平安建设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得到上级和民众的好评,近年来我区相继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範城区”“全国社区创新治理与服务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等多项荣誉。
地图
福州市鼓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