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风洞试验手册

(2020-02-25 19:27:51) 百科综合
风洞试验手册

风洞试验手册

《风洞试验手册》可作为风洞试验工作人员的工具书,为气动力设计和进行风洞试验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其他气动研究工作者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并为型号设计单位了解我国风洞试验能力协调、安排风洞试验任务提供基本技术资料。

基本介绍

  • 书名:风洞试验手册
  • 作者:范洁川、邵箭 
  • ISBN:9787801349859
  •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年12月 
  • 责任编辑:邵箭

内容简介

本手册根据我国风洞设备试验的发展情况,编入了9座生产性低风洞(口径在2.25m量级以上)和11座跨超速风洞(口径在0.6m量级 能上能下)的有关资料,并对风洞试验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了系统,简明的介绍。内容包括:风洞设备、模型及支撑系统,空气动力天平,流场校测与栋模度验,测试设备,试验程式和试验方法,流动显示与测量、工业空气动力风洞试验,以及试验数据的修正和使用等,其中含有大量数据,图表和曲线。全部内容力求做到实用、严谨,儘可能体现我国风洞试验技术发展的最新面貌。

目录

绪论
第1章 风洞设备
1.1 概述
1.2 低速风洞
1.2.1 FL-12风洞
1.2.2 FL-13风洞
1.2.3 FL-14风洞
1.2.4 FL-8风洞
1.2.5 FD-09风洞
1.2.6 NF-3风洞
1.2.7 NH-2风洞
1.2.8 北大φ2.25m风洞
1.2.9 DFD-03风洞
1.3 跨超声速风洞
1.3.1 FL-21风洞
1.3.2 FL-23风洞
1.3.3 FL-24风洞
1.3.4 FL-26风洞
1.3.5 FL-1风洞
1.3.6 FL-2风洞
1.3.7 FL-7风洞
1.3.8 FD-06风洞
1.3.9 FD-08风洞
1.3.10 CG-01风洞
1.3.11 NH-1风洞
第2章 模型及其支撑系统
2.1 概述
2.2 模型
2.2.1 低速风洞试验模型
2.2.2 亚跨超声速风洞试验模型
2.3 模型支撑系统
2.3.1 低速风洞模型支撑系统
2.3.2 亚跨超声速风洞模型支撑系统
第3章 空气动力天平
3.1 机械天平
3.1.1 概述
3.1.2 机械天平的干扰
3.1.3 机械天平的调整
3.2 应变天平
3.2.1 概述
3.2.2 应变天平测量及力和力矩的分解原理
3.2.3 应变天平元件
3.2.4 应变天平连线件
3.2.5 应变计
3.2.6 应变天平电路补偿
3.2.7 应变天平使用与维护
3.3 天平的校準
3.3.1 概述
3.3.2 天平的静态校準
3.3.3 天平的动态校準
3.4 附表
3.4.1 低速风洞使用的机械天平
3.4.2 低速风洞使用的应变天平
3.4.3 跨超声速风洞使用的应变天平
3.4.4 天平使用的应变计
3.4.5 应变天平校準设备
第4章 流场校测与标模试验
4.1 概述
4.2 流场校测
4.2.1 低速风洞流场校测项目
4.2.2 低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
4.2.3 低速风洞流场校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4.2.4 跨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项目
4.2.5 跨超声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
4.2.6 跨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4.3 标模试验
4.3.1 低速风洞标模
4.3.2 低速风洞标模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4.3.3 低速风洞标模试验结果
4.3.4 低速风洞测力精度要求
4.3.5 跨超声速风洞标模
4.3.6 跨超声速风洞标模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4.3.7 跨超声速风洞标模试验结果
4.3.8 跨超声速风洞测力精度要求
第5章 测控系统
5.1 概述
5.1.1 风洞测控系统
5.1.2 风洞测控技术的发展
5.2 风洞测控系统的特点和一般要求
5.3 风洞的测量和控制参数
5.3.1 风洞的测量参数
5.3.2 风洞的控制参数
5.4 风洞测控系统的典型形式
5.4.1 集中控制系统(CCS)
5.4.2 分散控制系统(DCS)
5.4.3 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FCS)
5.5 数据採集系统的技术指标、配置及参数选择
5.5.1 主要技术指标
5.5.2 系统配置和参数选择
5.5.3 数据採集系统的定期检定
5.6 风洞的控制和运行监测系统
5.6.1 风速或M数控制
5.6.2 模型姿态角控制
5.6.3 风洞运行的监控系统
5.7 计算机及网路系统
5.7.1 系统硬体
5.7.2 系统软体
第6章 试验程式和试验方法
6.1 风洞试验程式
6.1.1 试验前的準备
6.1.2 试验实施
6.1.3 试验后的工作
6.2 全模型测力试验
6.2.1 相似参数
6.2.2 模型与试验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模型表面边界层的固定转捩
6.2.5 坐标轴系和对应坐标轴的空气动力、力矩及其係数
6.2.6 试验数据处理
6.2.7 试验曲线绘製
6.3 半模型试验
6.3.1 试验方法
6.3.2 半模型试验中一些参数的确定
6.3.3 缝隙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6.3.4 半模型试验举例及初步结论
6.4 模型表面压力分布试验
6.4.1 测压模型的技术要求
6.4.2 试验方法
6.4.3 数据处理
6.4.4 表面压力分布测量的新方法
6.5 二维翼型试验
6.5.1 试验方法
6.5.2 侧壁边界层的影响及修正
6.6 地面效应试验
6.6.1 试验方法
6.6.2 数据处理与修正
6.7 铰链力矩试验
6.7.1 试验方法
6.7.2 对模型的技术要求
6.7.3 铰链力矩试验天平
6.7.4 数据处理
6.8 进气道试验
6.8.1 试验方法
6.8.2 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测量
6.8.3 数据处理
6.8.4 试验曲线绘製
6.9 通气模型测力试验
6.9.1 模型
6.9.2 试验方法
6.9.3 数据处理
6.9.4 流量係数φ对气动係数的影响
6.9.5 通气模型与堵锥模型试验结果比较
6.10 喷流试验
6.10.1 模拟参数的选择
6.10.2 试验方法
6.10.3 数据处理
6.11 喷气式飞机的动力模拟试验
6.11.1 引射式动力模拟器(EPES)法
6.11.2 涡轮动力模拟器(TPS)法
6.12 螺旋桨飞机的动力模拟试验
6.12.1 相似参数
6.12.2 试验方法.
6.12.3 两种试验方法的气动係数比较
6.12.4 支架与洞壁干扰修正
6.12.5 试验所需专用设备
6.13 降落伞试验
6.13.1 相似参数
6.13.2 模型
6.13.3 试验设备
6.13.4 试验方法
6.13.5 试验数据修正
6.14 弹射救生装置试验
6.14.1 模型
6.14.2 模型支撑与试验
6.14.3 数据处理与修正
6.15 外挂物测力试验
6.15.1 试验方法
6.15.2 数据处理
6.15.3 外挂标模的试验结果
6.16 外挂物投放试验
6.16.1 相似準则
6.16.2 模型与支架
6.16.3 试验装置
6.16.4 试验方法
6.16.5 试验结果
6.17 外挂物轨迹捕获试验
6.17.1 试验原理
6.17.2 试验方法
6.17.3 试验模型与试验设备
6.17.4 数据处理
6.17.5 典型试验结果
6.18 非定常压力分布试验
6.18.1 风洞和模型
6.18.2 动态压力感测器的选择、安装和校準
6.18.3 试验方法
6.18.4 数据处理
6.18.5 典型试验结果
6.19 抖振试验
6.19.1 风洞
6.19.2 模型
6.19.3 抖振试验用仪器及分析系统
6.19.4 抖振边界测量
6.19.5 抖振深入特性研究
6.19.6 抖振载荷测量
6.20 颤振试验
6.20.1 相似準则
6.20.2 模型
6.20.3 模型的支撑
6.20.4 风洞和模型的防护
6.20.5 试验方法
6.20.6 数据处理及典型试验结果
6.21 动导数试验
6.21.1 相似参数
6.21.2 模型及支撑
6.21.3 试验方法
6.21.4 试验装置
6.21.5 试验原理及试验数据处理
6.22 大迎角非定常试验
6.22.1 大迎角俯仰振荡试验
6.22.2 大迎角机翼摇滚试验
6.23 旋转天平试验
6.23.1 试验原理
6.23.2 相似参数
6.23.3 旋转天平试验装置
6.23.4 模型和支撑
6.23.5 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6.23.6 试验内容与试验结果
6.24 马格努斯效应试验
6.24.1 相似参数
6.24.2 试验方法
6.24.3 试验模型
6.24.4 天平
6.24.5 试验结果
6.25 直升机试验
6.25.1 相似参数
6.25.2 试验模型
6.25.3 直升机试验台
6.25.4 直升机试验程式
6.25.5 几种常用的直升机试验方法
6.25.6 数据处理与修正
6.25.7 试验结果
第7章 流动显示与测量
7.1 概述
7.2 烟流法
7.3 氦气泡法
7.4 油流法
7.5 丝线法
7.5.1 丝线流动显示的基本问题
7.5.2 常规丝线法与萤光微丝法、流动锥法
7.5.3 丝线法的其他套用
7.6 升华法
7.7 液晶法
7.7.1 液晶流动显示的基本问题
7.7.2 液晶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8 阴影法
7.8.1 阴影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装置
7.8.2 阴影法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9 纹影法
7.9.1 纹影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装置
7.9.2 纹影法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9.3 雷射彩色纹影流动显示技术
7.10 干涉法
7.10.1 干涉法的基本原理
7.10.2 马赫-增德尔干涉仪
7.10.3 横向错位干涉仪
7.11 片光流动显示技术
7.11.1 片光流动显示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装置
7.11.2 微机控制的多片光流动显示
7.11.3 光导纤维片光流动显示
7.11.4 片光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12 蒸汽屏流动显示技术
7.12.1 蒸汽屏流动显示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装置
7.12.2 在气流中形成最佳雾浓度的条件
7.12.3 水蒸气凝结对流场的影响
7.12.4 蒸汽屏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13 彩色图像流动显示技术
7.13.1 彩色图像流动显示的基本原理
7.13.2 彩色图像流动显示试验装置
7.13.3 彩色图像流动显示技术的套用
7.14 雷射测速仪
7.14.1 雷射测速仪(LDV)的基本原理
7.14.2 光学系统
7.14.3 散射微粒
7.14.4 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7.14.5 雷射测速仪的套用
7.15 热线风速仪
7.15.1 热线测速原理
7.15.2 基本电路
7.15.3 热线的热量损失
7.15.4 热线的静、动态特性
7.15.5 热线与热膜探头
7.15.6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修正方法
7.15.7 热线测量套用
7.16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7.16.1 粒子图像测速及其基本原理
7.16.2 PIV系统的基本构成
7.16.3 若干基本试验参数选择问题
7.16.4 二维PIV在流动显示中的套用
7.16.5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7.17 雷射诱导萤光(LIF)流动显示与测量技术
7.17.1 雷射诱导萤光测速基本原理
7.17.2 试验装置的基本组成
7.17.3 数据处理
7.17.4 套用实例
7.18 红外成像技术
7.18.1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7.18.2 红外热像仪与温度测量
7.18.3 红外成像技术在风洞试验中的套用
7.19 发光压力感测技术
7.19.1 概述
7.19.2 发光压力感测技术原理
7.19.3 发光压力感测器(LPS)和压敏涂料(PSP)的结构
7.19.4 LPS和PSP特性
7.19.5 光学压力测量(OPM)方法
7.19.6 测量误差分析
7.19.7 套用实例
第8章 工业空气动力风洞试验
8.1 概述
8.2 风力机试验
8.2.1 概述
8.2.2 风洞试验相似準则
8.2.3 风洞试验项目
8.3 建(构)筑物风洞试验
8.3.1 概述
8.3.2 风洞试验相似準则
8.3.3 风洞试验项目
8.4 桥樑风洞试验
8.4.1 概述
8.4.2 桥樑风洞试验相似準则
8.4.3 风洞试验项目
8.5 汽车风洞试验
8.5.1 概述
8.5.2 风洞试验相似準则
8.5.3 风洞试验项目
8.6 列车风洞试验
8.6.1 概述
8.6.2 列车风洞试验相似準则
8.6.3 风洞试验项目
第9章 风洞试验数据修正
9.1 概述
9.1.1 测量系统偏差修正
9.1.2 风洞气流品质偏差修正
9.1.3 与模型模拟有关的修正
9.1.4 支架干扰修正
9.1.5 洞壁干扰修正
9.1.6 尺度效应修正
9.2 支架干扰及其修正
9.2.1 典型支撑方式支架干扰的特点及减小支架干扰的措施
9.2.2 支架干扰的修正方法
9.3 洞壁干扰及其修正
9.3.1 洞壁干扰的性质及类型
9.3.2 减小洞壁干扰的方法
9.3.3 洞壁边界条件
9.3.4 洞壁干扰的试验修正法
9.3.5 映像法和Maskell法
9.3.6 有限基本解法(涡格法)
9.3.7 数值计算法
9.3.8 壁压信息法
9.3.9 某些特殊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修正
9.4 尺度效应
9.4.1 概述
9.4.2 零升阻力的雷诺数影响修正方法
9.4.3 升致阻力的雷诺数影响修正方法
9.4.4 雷诺数对飞机升力係数的影响
9.4.5 雷诺数对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影响
9.4.6 雷诺数对其他气动现象和气动力的影响
9.4.7 动态试验中的尺度效应
9.5 风洞数据与飞行数据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