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职业大学 ,坐落在被誉为“扬一益二”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所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前身为扬州市机关干部业余大学,1984年更为现名。
据学校官网2018年11月信息显示,总占地1,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现有实验实训室3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11000多人,教职工1200名,专任教师1000人。图书馆藏书162万册,电子图书等资源140万种。学校下设22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辅助单位,设定72个专业(方向),涵盖工、经、管、文等专业门类。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江苏扬州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yzpc.edu.cn
- 中文名:扬州职业大学
- 英文名: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 简称:扬州职大
- 创办时间:1984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
- 现任校长:潘锦全
- 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 主要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纺织服装系等
- 学校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458号
- 学校代码:11462
- 主要奖项: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
历史沿革

扬州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1958年,扬州市机关干部业余大学创建;
1979年,扬州市机关干部业余大学更名为扬州市职工业余大学;
1983年,扬州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扬州市职工大学;
1984年,江苏省冶金职工大学(扬州冶金机械厂分校)併入扬州市职工大学;
1984年,扬州职业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扬州市物资职工中专併入扬州职业大学;
1995年,扬州工艺美术学校併入扬州职业大学;
1996年,扬州食品研究所併入扬州职业大学;
2000年,扬州工业职业学校併入扬州职业大学;
2002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扬州职工学校併入扬州职业大学;
1979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创建;
2007年2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教育学院合併,筹建扬州科技学院(本科);
2012年4月,扬州市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併入扬州市职业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500名,有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495人,教授55人,副教授37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3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2人,扬州市中青年专家17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75%以上。
扬州职业大学校园风光

全国优秀教师(4人):刘小中、周胜、林道立、周德卿
江苏省“333”人才(11人):俞国、游文明、周胜、林道立、成授昌、冯晓九、黄欣加、李俊峰、刘正良、吴萍、贾沛德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周胜、冯晓九
江苏省中青年专家(2人):周德卿、林道立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周胜)、政治教研组教学团队(高志明)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研究团队(刘正良)
院系设定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艺术学院、生物与化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医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师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2个二级学院和素质教学部,开设72个专业(方向)。
专业设定
序号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培养层次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专科 |
2 | 数控技术 | 专科 | |
3 | 模具设计与製造 | 专科 | |
4 | 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专科 |
5 | 汽车製造与装配技术 | 专科 | |
6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专科 | |
7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专科 | |
8 | 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 | 专科 |
9 | 工程造价 | 专科 | |
10 | 道路与桥樑工程技术 | 专科 | |
11 |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 专科 | |
12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 | 专科 |
13 | 工程测量技术 | 专科 | |
14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 专科 | |
15 |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製图技术 | 专科 | |
16 | 纺织服装学院 |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 专科 |
17 | 现代纺织技术 | 专科 | |
18 | 服装设计与加工 | 专科 | |
19 | 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艺术类) | 专科 | |
20 | 服装设计(艺术类) | 专科 | |
21 | 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 | 套用化工技术 | 专科 |
22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专科 | |
23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专科 | |
24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专科 | |
25 | 生物技术及套用 | 专科 | |
26 | 电子工程学院 | 光伏材料加工与套用技术 | 专科 |
27 | 套用电子技术 | 专科 | |
28 | 通信技术 | 专科 | |
29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专科 | |
30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专科 |
31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专科 | |
32 | 软体技术 | 专科 | |
33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专科 |
34 | 酒店管理 | 专科 | |
35 | 物流管理 | 专科 | |
36 | 经济贸易学院 | 电子商务 | 专科 |
37 | 市场行销 | 专科 | |
38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专科 | |
39 | 金融与证券 | 专科 | |
40 | 会计电算化 | 专科 | |
4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专科 | |
42 | 会计与统计核算 | 专科 | |
43 | 财务管理 | 专科 | |
44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 | 专科 |
45 | 英语教育(师範) | 专科 | |
46 | 商务日语 | 专科 | |
47 | 艺术学院 | 装潢艺术设计 | 专科 |
48 | 环境艺术设计 | 专科 | |
49 | 电脑艺术设计 | 专科 | |
50 | 产品造型设计 | 专科 | |
51 | 影视动画 | 专科 | |
52 | 音乐教育(师範类)(艺术类) | 专科 | |
53 | 音乐表演 | 专科 | |
54 | 人文学院 | 文秘 | 专科 |
55 | 法律事务 | 专科 | |
56 | 语文教育(师範类) | 专科 | |
57 | 学前教育(师範类) | 专科 | |
58 | 人力资源管理 | 专科 | |
59 | 新闻采编与製作 | 专科 | |
60 | 师範学院 | 综合文科教育(师範类) | 专科 |
61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教育(师範类) | 专科 |
62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範类)(体育类) | 专科 |
63 | 体育服务与管理 | 专科 | |
64 | 园林园艺学院 | 园艺技术 | 专科 |
65 | 园林技术 | 专科 | |
66 |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 专科 | |
67 | 园林工程技术 | 专科 | |
68 | 医学院 | 护理 | 专科 |
69 | 护理(助产方向) | 专科 | |
70 | 医学检验技术 | 专科 | |
71 |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 | 专科 | |
72 | 药学 | 专科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院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6个;有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10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2门。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类别 |
1 | 机械製造工艺及设备 | 建成 |
2 | 机电一体化 | 建成 |
3 | 服装设计专业 | 建成 |
4 | 秘书学 | 建成 |
5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建成 |
6 | 旅游 | 建成 |
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级别 |
1 | 服装结构工艺 | 徐继红、顾韵芬 | 国家级 |
2 | 服装结构工艺学 | 徐继红、顾韵芬 | 省级 |
3 | Java程式设计 | 王剑 | |
4 | 电子商务概论 | 柏广才 | |
5 | 江苏地域文化 | 成授昌 | |
6 | 服装材料套用 | 周胜 | |
7 | 实用英语语法 | 金涛 | |
8 | 工具机数控技术 | 周军 | |
9 | 多媒体技术及套用 | 李巧鸣 | |
10 | 科学技术基础与套用 | 高晓蓉 | |
11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江兆银 | |
12 | 服装成衣工艺 | 徐继红 | 教指委级 |
13 | 剑桥商务英语 | 张志祥 |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服装结构工艺实验中心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光伏材料与LED照明套用技术实训基地、护理实训基地
江苏省财政支持的省级实训基地(5个):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服装设计实训基地、国土勘测规划实训基地、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实训基地、护理实训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项目(4个):机械製造与自动化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护理专业
江苏省财政支持的的省级重点专业群(6个):机械製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软体技术专业群、旅游管理及线上运营服务专业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群、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园艺园林类专业群
- 教学成果
江苏省2007 - 2013年教学成果奖
序号 | 项目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级别 | 获奖时间 |
1 | 服装工艺专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及其研究 | 周胜 | 二等奖 | 2013年 |
2 |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许晓宁、邓 峰、邵汝军、沈新华、陈海鹏 | 二等奖 | 2013年 |
3 | 基于省辖市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 周 胜、褚 结、游文明、王思源、谈永祥 | 二等奖 | 2013年 |
4 | 谈心德育的创新实践 | 丁 瑃 | 二等奖 | 2013年 |
5 | 构建学产研一体化平台,推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 许金如、董广智、胡章鸿、赵金霞、罗朝霞 | 二等奖 | 2013年 |
6 | 校政企互动,学产研融合,培养地方实用人才 | 周胜、林道立、褚结、游文明、王思源、刘小中、孙华峰、徐继红、刘正良 | 一等奖 | 2011年 |
7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吴春笃、石光辉、杨阿喜、孙成、刘学方、李德才、王奎萍 | 一等奖 | 2011年 |
8 | 绿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杨阿喜、孙成、刘学方 | 一等奖 | 2009年 |
9 |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实践 | 游文明、张泰、褚结、戴瑶、姚海滨 | 二等奖 | 2007年 |
- 学院荣誉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2012年,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对外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致力于扩大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开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已与法国曼恩大学、瓦朗斯大学、土伦大学、美国海蓝学院、绿河学院、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套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圣力嘉套用艺术与技术学院、英国柯克利斯学院、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学、韩国大邱大学、大田保健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係。
校园风光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市级科研平台3个。
扬州职业大学校园风光

市级科研平台(3个):扬州市旅游产品工程技术中心、扬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平台
科研成果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 科研获奖
奖项名称 | 获奖时间 | 奖励种类 | 成果等级 |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文化 | 2007 | 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 2007 | 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以氯乙酸为引发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含羧基端基的聚丙烯醯胺 | 2005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二等奖 |
虚拟现实对象的动态行为控制研究 | 2005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二等奖 |
基于水冷却的不鏽钢板料雷射热应力成形试验研究 | 2005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一类具有连续分布延时的随机反应扩散的Hopfield神经网路的收敛动力学行为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计算广义逆的叠代法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竹纤维织物透湿性能与吸放湿性能测试研究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神经元自适应变结构PSD控制算法研究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车间级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的研究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喷丸处理对AISI304钢焊缝在NaCL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 2006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环境因素对秉氏环毛蚓(Pheretima pingi)繁殖影响的研究 | 2007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绿色高性能大体积砼最佳化设计四功能準则 | 2007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SQL Server数据存储策略研究 | 2007 | 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40万多册,馆藏中文纸质期刊2106种,馆藏报纸164种。中文电子图书101万多种,中文电子期刊9850种,外文电子期刊 7000种。拥有中国知网全文资料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EBSCO外文期刊资料库、超星电子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国家行业标準库等9个网路资料库。
扬州职业大学校园风光

- 学术期刊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是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公开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与文风。
现任领导
书记:周 胜
扬州职业大学校园风光

校 长:潘锦全
副书记、副校长:林道立
副书记:许金如
副校长:蒋树山、刘 宏
纪委书记:刘建伟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
文化传统
学校标誌
- 校训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严谨:是一种治学、办事的态度,也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基石。严谨既是对做事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修养。勤,就是要劳心劳力、锲而不捨; 奋,是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勤奋,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地努力,锲而不捨,奋发图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锲而不捨,学而不厌,坚忍不拔,奋发图强。
求实:“求”,指研究;"实",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繫,即规律性。求实,就是追求事物的客观真理。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精髓。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学校而言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 校徽

社团文化
截至2014年6月,该校的明星学生社团有10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广播台、国旗护卫队、诵读协会、模特协会、魔术协会、YG街舞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勤工助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