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汗疱症

(2020-05-28 22:05:31) 百科综合

汗疱症

汗疱症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

基本介绍

  • 别称:出汗不良性湿疹
  • 英文名称:dyshidrosis
  • 英文别名:dyshidrotic eczema
  • 就诊科室:皮肤科
  • 多发群体:青少年
  • 常见发病部位:手掌、足跖部
  • 常见病因:镍、铬等金属过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致病因素
  • 常见症状:手掌指米粒大小小水疱,疼痛、瘙痒及烧灼感

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所致,现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镍、铬等金属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一般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覆发作。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
典型皮损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分散或群集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分布。水疱内含澄清浆液,一般不自行破裂,乾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时常感疼痛。周围皮肤正常。本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

诊断

根据季节性反覆发作、对称发生于手掌、损害多为小水疱、乾后脱皮等特点诊断较易。

治疗

1.口服药
短时间口服泼尼松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
2.外用药
早期以乾燥止痒为主,可用1%酚炉甘石洗剂外搽;开始脱皮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局部反覆脱皮、乾燥疼痛者,可外用2%~5%水杨酸软膏、尿囊素软膏等。
3.中医疗法
内服药法宜健脾利湿,方用健脾除湿汤或除湿丸。外用苍肤水或乾葛水等外洗。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