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主体,结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套用发展进行複合和交叉的电气信息类学院。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余人,是全校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依託学科,结合工程,对接产业,主动为上海地区经济建设服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致力于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和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学院设有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电学基础教研室、信息智慧型研究室、电子电气工程中心实验室和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009年校计算中心整体迁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使学院功能进一步扩大。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在80%以上,此外还聘有包括国外教授在内的一批兼职教师。
学院设定6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电子信息工程。拥有的校级重点学科是:数位化控制与工程,研究方向重点有: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套用、检测理论与信息识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学生人数:2000余人
- 教职工:近120人
学院简介
近几年来在教学上,学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出版各类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30多本;有上海市教学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教学建设项目多项;有多门课程列为校精品课程。在科研上,在複杂系统的智慧型控制、无线感测网路、智慧型电网、计算机网路工程及智慧型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套用取得了成果。获得包括上海市的科研奖项8项;实现专利申请、授权和软体注册几十项;发表了一批科研论文,每年有多篇被SCI和EI检索。这一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重视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联繫,已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义大利、日本等开展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美国微芯科技公司建立的PIC单片机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公司建立的DSP联合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有限公司建立的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验示範中心、与法国梅斯莱尔软体有限公司合作的CAD/CAM联合实验室等,并互派教师进修和交流。学院引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促进各项建设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院领导
学院党委书记:茅蕾
学院副院长: 张莉萍
学院副院长: 邓琛
学院副院长:曾国辉
学院党委副书记 :秦颖
院系导航
计算机系
本专业依託计算机科学学科,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套用的需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系统设计、开发和套用等专业知识。注重计算机网站建立与维护、嵌入式套用系统、资料库系统及多媒体系统等计算机套用系统的硬体和软体开发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设计和工程套用的基本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快速跟蹤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高级工程技术套用型人才。
自动化系
本专业集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是以信息为基础,以控制为核心,立足于控制系统研发的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及各种控制技术,能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机拖动和调速系统、自动检测系统、数控系统及智慧型化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套用维护,也通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硬体和软体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系
本专业是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为对象的宽口径专业,以现代输配电系统和现代电气设备製造业为背景,注重强电和弱电结合,产学研结合,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套用,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原则组织教学,培养从事电力传输、供用电管理、电气设备运行控制和电气设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系
本专业依託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跟蹤电子工程及信息工程的前沿技术,注重电子和信息工程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渗透,通过中外合作、工程实践等教育模式,将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知识技能,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英语套用能力。在嵌入系统开发、有线、无线通信工程及可程式片上系统设计等方向,具有较强的工程套用能力。本专业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LAWRENC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合作办学,引进美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资源,部分专业课程採用英文原版教材, 并由美国大学教授授课,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外语训练、实践技能等得到全面强化训练。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广播电视网研究简介: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以有线电视数位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频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路。
2009年学校与“国家宽频网路与套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签约仪式。在“科教兴市”的战略指引下,在长宁区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与上海宽频技术及套用工程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高性能宽频信息网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电子信息系在无线感测网领域中已经开展了较为广泛地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物联网实验室。接下来将与“宽频中心”校企联合,参与到物联网研发套用中去。
智慧型电网研究简介: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慧型电网,将智慧型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智慧型电网,就是电网的智慧型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路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感测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套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徵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最佳化高效运行。它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感测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最佳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我国的智慧型电网被定义为坚强的智慧型化电网,“坚强”和“智慧型”是我国智慧型电网建设的基本内涵,“坚强”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而“智慧型”则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位化、自动化及互动化。智慧型电网建设的逐步展开,将给国内的电力设备製造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海智慧型电网争取到2012年,培育3-5家智慧型电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慧型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电气工程系目前与松江经委在智慧型电网领域正在开展合作,正在进行“上海松江智慧型电网产业基地技术路线图拟定”项目。以后还将进一步与松江的骨干企业比如正泰电气等展开多方面的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发。
智慧型电网科研团队:以系主任陈宇晨教授带队的,张菁、宋万清、曾国辉、刘瑾等教师共同参与组成。
系里还有其他的科研项目也在积极研发,比如曾国辉老师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刘瑾老师的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
科研方向
(一)全分散式系统控制技术
全分散式系统控制技术综合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集中了连续控制、逻辑控制、数据採集等功能,以计算机集成製造系统/过程系统为目标,开展基于智慧型控制方法、现场汇流排与工业乙太网的研究和套用,直面先进制造业中的複杂系统,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好更快地提供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套用成果。
重点研究
1、 複杂系统的智慧型控制策略和智慧型信息处理研究。
2、 基于远程监控层/现场汇流排监控层/现场智慧型设备层三层结构综合系统的体系架构、控制模型、通信规程、集成性、协同性、可靠性等研究。
3、 基于控制器/感测器/执行机构组合的先进控制系统,提升被控对象智慧型度、功能和品质的研究。
(二) 网路工程和嵌入式技术
网路工程和嵌入式技术是以网路通信及嵌入式计算机为技术核心,採用自顶向下,软硬体可裁减的方法,适用于对功能、自主、扩展、可靠、成本、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门计算机複杂系统。它是当今资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套用拓展到网路系统、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方面,也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方向之一。
重点研究
1、 基于网路架构、传输、布线、协同、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技术研究和工程套用。
2、 基于微处理器、微核心结构、执行绪调度、记忆体管理、实时性等系统开发和系统套用。
3、 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芯级、板级、设备级与套用对象耦合的技术研究和实际套用
(三) 电力运行与节能控制技术
电力运行与节能控制技术是电气与控制领域相互交叉渗透的技术。本研究方向对接上海的电力行业和电气製造业,并融合现代的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节能技术与网路通信技术,是研究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电气设备製造运行的强弱电结合的技术。
重点研究
1、 智慧型电网建设的分散式网路体系与电网调度策略。
2、 清洁发电能源生产与变配电站控制研究。
3、 电力电子系统运行及节能减排。
科研成果
在我校成果参加2007年工博会展出中,由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选送的 “环保型钢製汽车车轮平衡块及其製造工艺”成果,研製的是钢製汽车车轮平衡块新产品,属于环保节能型产品,代表了国际汽车环保型,无铅化的发展趋势。项目组负责人徐新成、宋哲夫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了该产品的多项自主智慧财产权。目前,新产品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了多家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的认可。
这次工博会项目送展是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分管领导孙培雷副校长多次指导布展工作,并直接参加该项目的推介;科研处经过近一年的跟蹤策划、精心组织。钢製汽车车轮平衡块新产品在工博会的参展期间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和市教委的领导曾亲临展台听取介绍,对该产品的环保节能效果给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