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石榴(唐代李商隐诗作)

(2020-05-09 02:52:45) 百科综合

石榴(唐代李商隐诗作)

《石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作者为其爱情而写,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徵,诗人前两句盛讚了婀娜的榴枝、轻盈的榴膜等物象,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后两句又深叹人间红颜易逝,抒发了其感慨。全诗运用複词重言手法,节奏迴环,词脉婉曲。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石榴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李商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石榴1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2
可羡瑶池碧桃树3,碧桃红颊一千年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石榴: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
2.“榴膜”句:石榴夏季开花,尊革质,宿存,后成果实的外皮。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内部由薄膜状心皮壁隔离为数室。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故称“榴子鲜”。
3.“瑶池”句:《汉武内传》载:西王母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以五颗与武帝,帝辄收其核,欲种之。西王母曰:“此桃三乾年一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瑶池碧桃指此。可羡:何羡,岂羡。
4.碧树: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白话译文

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瑶池的碧桃树有什幺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创作背景

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所以,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唐代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徵。《石榴》此诗亦是李商隐为爱情而写。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徵,诗人盛讚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儘管石榴比碧桃还要美丽娇艳,却也无法红颜“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輓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榴”字凡四叠,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不独上下句复辞,联内亦复辞。“碧桃”联袂而出,深叹人间红颜易逝,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在艺术特色上,此诗运用了複词重言的手法,从而使节奏迴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迴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迴肠九回后,犹有剩迴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迴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樑三日,挥之不去。

名家点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房日晰《论诗说稗》:前两句轻快活泼,字圆玉润,有迴环往复之妙,后两句宕开一笔而风神摇曳,产生一种特殊的情韵,引起读者的讚叹。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