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桑乾河

(2020-05-14 02:23:30) 百科综合
桑乾河

桑乾河

桑乾河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朔州朔城区南河湾一带。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乾涸,故得名。上源为山西省的元子河与恢河,两河于朔州附近汇合后称桑乾河。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洋河后入官厅水库。长506千米,流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壶流河、御河、浑河。干流建有册田水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桑乾河
  • 英文名称:Sang-kan River
  • 所属水系:海河水系 
  • 地理位置:山西,河北
  • 流经地区: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张家口市 
  • 发源地:宁武县管涔山分水岭村(恢河)左云县截口山(源子河) 
  • 主要支流:壶流河、御河、浑河 
  • 河长:(cháng)506千米 
  • 河流面积:2.39万平方千米 
  • 河长:(zhǎng)高建民

名称演变

大约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大同盆地、阳原盆地等古湖泊的湖水大都已消失,变成湖积平原。古代丰沛充盈的泉水、连同降落在这些盆地及其周围山区的雨水,汇集一起,总成大河,顺势东注,过涿鹿一怀来盆地,与“三家店河”联为一体,今桑乾河的雏形大致形成了。
桑乾河,是一条名称多变的河流。先秦典籍《山海经》中称它为浴水。《山经·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谆于毋逢之山,……浴水出焉。”谭其骧先生认为,浴水即治水,也就是今永定河。《汉书,地理志》称它为治水,其于雁门郡阴馆县下云:“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人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汉书,燕刺王传》又记作台(音怡)水。上述的浴水、治水,实为一水,或因字形相似而传抄致讹,或因读音相近而用字有别,一般多以治水为是⑤。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又称其为㶟水,文云:“㶟水出雁门(郡)阴馆(县)累头山,东人海,或曰治水也。由此可知桑乾河战国称浴水,西汉称治水,东汉至北魏时期称㶟水,隋唐至今称桑乾河。而桑乾河下游在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更为繁杂的名称变化。如永定河曾有过清泉河(汉魏)、高粱河(汉魏)、卢沟(金),元、明以后又有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称谓。而河流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文状况亦日益恶化,尤其是明清以后变得易淤易决,水患频仍。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规模整治河道、修筑河堤之后,下游始有永定河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干流概况

桑乾河是永定河的上游,永定河属海河水系,其正源为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北麓庙儿沟的恢河,恢河与源子河在朔州市马邑村汇合后称桑乾河。桑乾河在阳高县南徐庄流出山西省境,在河北省怀来县朱管屯与洋河汇合称永定河,此后流经河北省和北京市,在天津市汇人海河流入渤海。
桑乾河上游地处山西省北部,流经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今朔州市的大部分。其中流经应县的河段长约35.1公里(经Google earth 测量),为应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最古老的河流。

主要支流

白泥河:出山阴县东南榆林峪,盖夏屋(山)之支蜂也。其水东北流至应州界内,入桑乾河。《清一统志,大同府·山川》谓“白泥河在山阴县(旧城)东,一名白迷河,源出县东南界榆林峪,东北流,人应州界,曰盆子峪河。即《水经注》之夏屋山水。
夏屋山水:《水经注》:桑乾水“又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又东北,右合夏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东溪,西北流经故城北…..又西北人桑乾枝水。”按夏屋山在山西应县南,东与北岳恆山相连,夏屋山水即源出夏屋山北麓,北经应县附近,流注桑乾水的一条河。
木瓜河:山阴县水,源出水上村,经侯家岭东北,又南入应州,折而东流,绕大营村之西南,入桑乾河。《清一统志,大同府·山川》:“木瓜河在应州西北二十里,东流入桑乾河。”
清水河:“怀仁县水,出韭畦村南,流至臧家寨,南人桑乾河。“。《清一统志》谓“清水河在应州西北,东南流经黄瓜堆北,东流入桑乾河”。按今有清水河村,在怀仁县南。臧家寨省称臧寨,又在清水河村南。
白土河:俗呼应州水,分东、西二支,其西南出夏屋山马跑泉,为西支,东北流;其东南出边城下者,直北流而合之。又经应州城东而北,入于浑河。
大石峪水:“石峪水,在应州东南三十里,有大石峪、小石峪二水,合而北流,经州城东北,又北合浑河,入桑乾河”
唐泉水:在应州东二十里安边镇,自石涧流出,下入浑河。
盐、硷二河,盐、硷二河水无源,因土人挖硷成渠,水所汇遂曰为河耳。注盐河者有:湖峪水(出代州北马湖山,北流出口),茹越口水(出应州南四十里茹越岭),峙峪口水、大、山门口水(三源并道,汇而北流,经应州西南之峙峪一带),小石口水(出应州南云峰护驾冈诸山)。一水流经州东南……入桑乾,一水流经州东南……人盐河。入硷河的有马兰口水。
北楼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北楼村、东上寨交界七里,接连新渠,流至州东罗 家庄、东小寨交界五里,归入浑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北楼村、东上寨、东辛寨、临河村交界,共十三里,接连新渠,流至罗家庄、安乐营,共七里,归人浑河。
大石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流经州东南下社村、石家庄、镇子梁交界,共十五里,系旧渠归入浑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下社村、唐家庄、张家寨、城下庄交界,共二十里,接连渠,流经州东北郭家寨、西辉耀、哑鹘庄、杨家庄交界,共二十三里,归入桑乾河。
小石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东南小石村、北河种交界,共十五里,接连新渠,流至州东南姜家庄、灰泉子、东关、州北范家寨、州西北吴家庄交界,共四十二里,归人桑乾河。两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鲍家堡、南河种、接马峪交界,共十五里,接连新渠,新渠,流至州东南灰泉子、席家堡、州南入里坡、三里寨、州西南李家庆云、寇家寨交界,共二十三里,归入盐河。
茹越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下寨村、王宜庄、北曹山交界,共二十二里,归入盐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州西南南曹山、上甘港交界,共十六里,接连新渠流至州西南何家疃、郑家庄、张家坊、师家坊交界,共十六里,归人盐河。
马兰口水一道,旧渠流经州南马兰庄、下马峪交界,共十一里,接连新渠,流经至州西南望 岩村、大南头、大北头、冯家序、新房儿、刘家庄交界,共二十八里,归人硷河。
胡峪口水一道,旧渠流经州西南西安峪、下瞳村交界,共十二里,接连新渠,流至州西南望岩村、大西头、安银子、南湛村、永盛庄、卞家黄巍、张家坊、大黄巍交界,共四十里,归人盐河。
浑源河,出浑源州东北二十里汗土峪,今名神头村。唐置浑源县、金昇州,皆以水得名,古谓之崞川水……其水流经州西南十五里故崞县(麻家庄)。《明史,地理志》所谓州“西南有浑源川”者也,分流绕城西北,又经应州东北赵坝冈、唐泉东流注之。又西,经东小寨、安乐营、北马庄诸村,左得大石、北楼口之水。又经南柳会、边耀村,循边耀山麓北出,转经大同县南之小长城,怀仁县东南之西安堡,东北注于桑乾河。(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小峪口水,出县南二十里,东流经县南十五里,名磨疲乏河。又东经路家庄,又东南经乾沟,并由应州界人桑乾。(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大峪口河,即左云县南之马头河,由峪口(大峪口)人县境,东经曹家庄、田家庄、水磨村,又有经山峪水自西南来与合,东北入应州,大同界,入桑乾。(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地理位置

桑乾河(Sang-kan River,亦作Sangkan Ho或Sanggan He)。又名桑乾河、治水、湿水、索涫水、小黄河、浑河。
桑乾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 ,由上游源子河、恢河在朔城区马邑汇合后为桑乾河,流经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市,在怀仁市古家坡附近进入大同市,经河北省汇入永定河。朔州市界以上流域面积8618平方公里,省界以上流域面积为17744平方公里,河道长度为241km,其中朔州段长为124km。在朔城区东榆林村建有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6500万立方米,水库大坝控制流域面积3430平方公里。本段河道主要支流有两条即黄水河与浑河,分别于应县西朱庄、怀仁市新桥附近汇入桑乾河。并在干流东榆林水库下游东榆林村、新桥村附近分别设有两个水文测站。东榆林水库下游至怀仁市新桥(浑河入口),全长81.3千米。

流域

发源地

桑乾河上游及其支流从大同盆地周边的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大同盆地上随意地摆动、宣洩,形成了大片的洪积沖积扇,既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又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正是这片丰泽膏腴的土地,哺育了朔同地区最初的文明,也为应县古今的发展变迁提供了优越的地域空间。
桑乾河主流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靠近长城。两河在朔州朔城区马邑村会合后始称桑乾河。桑乾河流经朔州市、大同市,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境内。桑乾河在山西境内的河流长度为252公里,流域面积达17142平方公里。桑乾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

走向

河流先沿槽谷同恆山走向平行流向东北,之后在河北省宣化附近折向东南,在沙城南侧与洋河汇合后称永定河,注入官厅水库,然后注入海河,尔后流入黄海的一个大海湾——渤海。

治理

古代治理

桑乾河上游河段流经乾旱的山西北部黄土高原,称之为桑乾河。其下游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变河道,故原俗称无定河。17世纪末,在採取广泛的防洪措施之后,下游始称永定河。此后,在1698、1726、1751年和19世纪又陆续採取了进一步的防洪措施。桑乾河总是带有大量的泥沙,致使河道随清随淤。

现代治理

1950年代初,在北京西北部山区建起发电、灌溉、防洪的官厅水库大坝。随着海河水利工程中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洪水也得到了疏解。
桑乾河
桑乾河也是塞北一条古老的河,它从西向东,流过张家口境内阳原、蔚县、涿鹿,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它留下了人类千百万年进步的印迹,也记载了人类学家探寻的脚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埋藏着许多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有关的史前信息。该河河长为高建民。

现状

自1997年后,桑乾河许多河段基本上处于常年乾涸的状态。现已基本全面断流,沿岸农田饱受乾旱影响,河道采砂现象严重,面目全非,昔日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已经一去不复返。经过3年综合治理,涿鹿县2014年完成桑乾河县城段4.5公里蓄水,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为留住涿鹿人的“桑乾记忆”,重现“桑乾烟雨”、“桑乾晚渡”等历史美景,从2012年开始,涿鹿县实施了桑乾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项目全长10公里,总投资3.5亿元,分两期实施。在保证防洪标準的前提下,该县还将通过对河道滩地、两侧护岸、堤防、滩地的设计,建设休闲、娱乐等设施,让桑乾河真正成为居民可以亲近水景的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
乾涸的桑乾河乾涸的桑乾河
主要原因:
1、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桑乾河流量不能得到保持。
2、上游修建水库,截流流量。
3、地下水过量开採,桑乾河得不到补给。

相关作品

1.唐刘皂《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鹹阳。
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2.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中生动描写的永定河(桑乾河下游)上的卢沟桥,称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西方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
3.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着名作家丁玲1948年写成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小说即为此河,详见该词条。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