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余庄乡位于管涔山脚分水岭段,距宁武县城西14公里处的宁白线交通要道。
余庄乡东连江崖山与原平市为界,西接虎头山与涔山乡毗邻,南隔分水岭同东寨镇、迭台寺乡接壤,北贯太白线和凤凰镇相连。南北长约16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土地面积163.2平方公里。下辖39村,有3903户9160口人。
余庄乡农业以种植有莜麦、豌豆、山药、胡麻为主。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13855.6亩,秋收粮食产量1349259.2公斤。
余庄乡矿产资源有煤、铁、铝土、硫磺、石灰石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余庄乡
- 行政区类别:乡
- 电话区号:0350
- 面积:163.2平方公里
- 人口:9160人
- 车牌代码:晋H
乡情概况
该乡1958年由分水岭,榆庄、苗庄三个乡合併成立人民乡,乡驻地上余庄村。下辖16个生产大队,32个自然村。1987年,总面积75平方千米。有4005口人,均是汉族。2001年东庄乡併入后全乡南北长约16千米,东西宽约10千米,总土地面积163.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870公顷。39个行政村,总户数2773户,总人口8846人。农村总户数2198户,总人口8520人。2009年,全乡设党委1个、党总支部3个,党支部3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0个。共有党员410名,其中农村党员321名。乡行政编制22名;乡事业机构设计画生育服务所、农村综合服务中心2个,人员共21名。其中:计生服务、农机各3名,农技、规划各2名,水利5名、林业1名、经管1名、文化4名。驻乡单位有派出所、电管所、邮政局、电信局、信用社、国税所、地税所、国土资源站、煤管站、安监站、劳动保障所、企业站、规划站等13个。下设39个村民委员会,总户数3296户,总人口9150人。其中农村总户数2198户、人口8637人,劳动力5222个。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4元。
本乡西北部山区,主要由管涔山系和分水岭等山组成,最高海拔1888米,平均海波1600米左右。森林占全乡总面积的13%,树种主要有落叶松、云杉、油松、白桦、串杨等。乡域内属宁武——静乐向斜西翼块段,奥陶系灰岩、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及伴生的山西式铁矿,由南北至北西8千米沿线大面积出露。该乡内山西式铁矿虽成窝状赋存,但品位较高。在东庄一带天池河组紫红色石英砂岩大面积出露,是常用建筑和工业交通建筑最好原料,地质储量1580.1万吨。靠本乡东部向斜轴部附近还有侏罗纪煤田,在东坝沟、东栈沟亦有出露。煤炭资源地质储量22167.7万吨,其中石炭系21974.9万吨,侏罗纪192.8万吨。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外,富存大量铁、铝土、硫磺、石灰石等。
该乡依山傍水,以“天池”为主的高山湖泊群和暖泉沟游地坝库区,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是全县十大旅游风景区之一。位于西汾、东恢、南洪三河流域分界处全县闻名的分水岭,沟谷交错,地势高而险要,西通东寨,东通县城,南通宁四区,是宁武中部的交通枢纽,宁白线和忻汾旅游线的必经之路,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分水岭,上、下榆庄,苗庄,坝上等5村为河谷农业区,其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多为缓坡地,土质为黄绵土。东山东庄範围大部分山樑土地面积大,且地势平缓、土质好,为全乡的产粮区。其余分布在东西两山的所有村为半山丘陵农牧区,牧坡占全乡总面积的21.2%,可牧羊15万只或牧牛7.5万头。其特点是土地较多,但多系沟坡地,保肥保水力较好,荒山荒坡多。境内有后子沟、庙儿沟、东西栈沟、薛家洼、硫磺沟、东坝沟等11条大沟,均属恢河支流。恢河由西向东在本乡流经33华里,气候温和,无霜期120天左右。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构建了本乡独具特色的煤、林、粮、牧、游五大产业体系,并以此带动了加工、运输、商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理位置
宁武县余庄乡位于管涔山脚分水岭段,距宁武县城西14公里处的宁白线交通要道。东连江崖山与原平市为界,西接虎头山与涔山乡毗邻,南隔分水岭同东寨镇、迭台寺乡接壤,北贯太白线和凤凰镇相连。全乡南北长约16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土地面积163.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由于地处汾、恢河两大水系,源头分水岭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的资源分布区域。
1、矿产资源有以煤炭为主的煤、铁、铝土、硫磺、石灰石等。初步探明的煤储量为5.4亿吨,保有储量为3.7亿吨,集中分布于西山地区,是我县煤炭能源的重点乡镇之一。
2、全乡森林总面积31727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3%。其中天然林11000亩,人工林10800亩,退根还林9927亩,树种主要有落叶松、云杉、油松、白华、串杨。
3、全乡耕地面积34248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3.5%,人均耕地面积4.1亩。东山山樑分布面积多,而且土地平缓,土质较好,为本乡的产粮区。主要种植有莜麦、豌豆、山药、胡麻四大作物。
4、全乡有牧坡52000亩,占全乡总面积的21.2%,从载畜量看,可牧羊150000只或牧牛75000头。
5、以“天池”为主的高山湖泊群和暖泉沟游地坝库区,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是宁武县十大旅游风景区之一。
综上所述本乡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煤、林、粮、牧、游五大产业体系,并以此带动了加工、运输、商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社会概况
全乡辖39个行政村,2764户,9141口人,其中农业人口8997人,农村劳动力5273个。共有通电村38个,通电话村27个,通公路村39个。其中通油路村9个、通水泥路村30个,全乡公路总里程98.3km,通电话电视村38个。
2011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13.5万公斤,油料总产量24.6万公斤,年发展大畜2986头,其中牛1680头,羊22523只,猪7820头,鸡15486只,农村经济总收入4213.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
产业结构
1、煤炭:经煤炭资源整合兼併重组,现保有煤矿2座,分别为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大木厂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批准井田面积17.25平方公里,批准储量3.6亿吨,年生产规模210万吨。
2、林业:林业生产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每年要进行补植补种。“天池”湖泊群旅游区将逐步进行荒山绿化10000亩。
3、种植业:主要分布于宁白线路东侧恢河畔河床及东山樑峁地带。一是上余庄至坝上恢河流域千亩滩地以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种植基地。二是东山一带以莜麦、豌豆、山药、胡麻为主的万亩精品小杂粮,优质胡麻种植基地。全年常用耕地面积32924亩,其中粮田面积27612亩。
4、牧业:东山地区牧坡宽广,水源充足,是养殖业的重点发展区域。现已形成三大特色养殖:一是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联户养殖,现已发展到47个。二是工厂化规模养殖。如“天池”种羊,马营永锦,“天池”鹿场、大木厂田地、寺沟幸运等十大养殖场。三是湖泊鱼池水产精种养殖。现有湖泊3个,水库1座,鱼池13个,年产鲜鱼10多万斤。
5、旅游业:旅游产业依託以“天池”为主的高山湖泊群和暖泉沟人造湖的自然优势,建设暖泉沟水域生态旅游避暑景区一处,建设东庄村“农家乐”旅游示範村一个。
6、交通运输:全乡有82户运输户,共有动力机械115辆(台)。
7、加工业:依託煤炭资源建设洗选煤厂7座,有石料厂3座,有麵粉、胡油加工厂12座。
8、商贸、餐饮、服务业:全乡有供销社一个,便民连锁超市8个,小卖部34个。公路沿线、旅游区饭店17个,从业人员108人。
教育、卫生、社保
1、全乡有国小校19所,公民办教职员工88人,在校学生283名。其中中心国小2所,村国小17座。
2、全乡有卫生院2所,农村卫生服务室37所,医护人员69人,床位数55张。主要器械设备有X光机2台,心电图1台,B超2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手术床2支。
3、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占总人数的98%。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916人,参保率达66%,应领取养老金1137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32人。
乡(镇)机构
乡行政编制21名。
乡事业机构2个。分别为余庄乡计画生育服务所(人员4名)、余庄乡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人员19名),其中:农机3名、农技2名、水利5名、林业1名、规划2名、经管2名、文化4名,各类协管员18名,临时工9名。
驻乡机构
全乡有驻乡单位12个。分别为余庄派出所、余庄乡电管所、余庄邮政局、余庄电信局、余庄信用社、余庄国税所、余庄地税所、余庄国土资源站、余庄煤管站、余庄安监站、余庄劳动保障所、余庄企业站等。
行政区划
宁武县辖乡。1960年析置余庄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0.5万。崞水公路过境。辖上余庄、小木厂、大木厂、分水岭、前村、薛家沟、后子沟、窑沟、 正沟、阳坡上、寺沟、余树坪、西栈沟、三百户、坝上、下余庄、庙儿沟、东栈沟、苗家岩、硫磺沟、正洼、苗庄、东坝沟2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莜麦、土豆、大豆、胡麻为主。
余庄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4628 |
男 | 2480 |
女 | 2148 |
家庭户户数 | 1253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4610 |
家庭户男 | 2464 |
家庭户女 | 2146 |
0-14岁(总) | 1341 |
0-14岁男 | 686 |
0-14岁女 | 655 |
15-64岁(总) | 2931 |
15-64岁男 | 1612 |
15-64岁女 | 1319 |
65岁及以上(总) | 356 |
65岁及以上男 | 182 |
65岁及以上女 | 174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4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