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是从1984年开始,中国军队对越南军队控制的中国云南省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的集中拔点作战,1984年4月28日打响了收复老山的战斗,4月30日收复者阴山。因为中国在1984到1989年期间抽调各军区部队共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作战,由此得名。
基本介绍
- 名称:两山轮战
- 地点:老山、者阴山
- 时间:1984年-1989年
- 参战方:中国、越南
- 结果:中国获胜,收回两山
- 伤亡情况:中国 伤亡4603人
越南 伤亡30695人 - 主要指挥官:史玉孝、傅全有
- 事件简介:前期是自卫反击战
- 事件概括: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
- 开战时间:1984年4月28日
- 所属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争回顾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自卫反击战,也就是1979年的战斗,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态势。后期是越南反扑,中国军队和越南军队在老山、者阴山和法卡山等地区进行的对峙。
后期的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直到1989年都没有间断过,而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军队对越南军队控制的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集中拔点作战,并且在1984年到1989年间抽调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这就是“两山轮战”。
战争过程
开战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併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对云南省老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越军10余个高地。

4月30日,第11军31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前推松毛岭一线,全歼越军两个连,毁灭性打击越军两个营,击溃越军三个团,越军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越军纵深增援团队炮击。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军增援的一个团被我两个重炮团密集炮火覆盖时,越军尚未下车。
激战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廖锡龙在大战之前,亲自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迴部队选择最佳迂迴道路。总攻之前,他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迴掉队部队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
在两山轮战中一战成名的廖锡龙将军

事实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部队战前準备了200口棺材,战后,100口都多。此战之战果,不仅11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须知,当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战后,廖锡龙升任11集团军副军长、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拉锯战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的战事有84年“4.28”之战、“6.12”之战和“7.12”之战。其中“7.12”之战规模最大,越军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总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
越军反扑
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兇猛。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越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下午,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一个高地。
我军一个榴弹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当我军攻上高地时,越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个活人。越军十分顽强,六个团轮番冲锋,少有的发动了营团级集团冲锋。事后证明,这是本次战斗中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一整天,越军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战果及意义
84年至89年,七大军区轮番派部队参战,兰州军区47军,瀋阳军区16军23军,北京军区27军,38军(侦察部队),南京军区12军,1军,广州军区42军,41军,济南军区67军,26军,20军,成都军区13军均分别参战。其中27军,38军,67军侦察部队表现出色。67军199师担任老山防御作战,取得重大战果,是轮战部队中表现十分出色的部队,14军是参战最久的部队,战斗中先后涌现了“李海欣高地”,孤胆英雄陈洪远,史光柱,英勇无畏九战士等光荣集体和个人,对我军建设影响深远,众多新星从中涌现,大批部队得到锻鍊。
解放军收复老山,图为解放军进行战前动员

两山轮战各个时期部队番号及战果统计:
昆明军区轮战:1984年4月-12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
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少将
第11军,军长马秉臣、政委曲明耀、副军长何其宗、副参谋长蒙进喜
第11军第31步兵师,师长廖锡龙
第11军第32步兵师,师长刘玉尊、参谋长杨子谦、后勤部长蹇广臻、副师长黎德富、政治部主任田兴明
第94团
第95团
第96团
第14军,军长刘子波、政委荀友明、副军长王祖训
第14军第40步兵师,师长刘昌友、副师长朱启、政委陈培忠
第118团,团长刘永新
第119团,团长张又侠
第14军第41步兵师
第112团
第113团
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
边防15团(守备2团)
越南人民军:
第313步兵师
第316步兵师
第356步兵师
战斗过程
1984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开始对两山地区进行长达26天的炮火攻击。4月28日,中国陆军第40师、41师开始正面进攻,第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第41师122团协同作战。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里河东山方向推进,占领越军控制的10余个高地。
两山战役

4月3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第31师向占据者阴山的越军发起进攻,经5个小时的激战,占领者阴山。5月15日,中国军队占领八里河东山。6月12日,越军反扑,偷袭老山侧面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我军再次将阵地夺回。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进攻松毛岭,但战前无线电联络被我军破译,在猛烈的炮火封锁下,越军阵亡三千余人。叶剑英元帅在看完录像后感叹:“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有见过这幺多敌人尸体。”同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福州军区部队接防。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中方参战27229人,死亡766人;越方死伤6633人
越方数据:不详
南京军区轮战:1984年12月7日-1985年5月30日
解放军序列
南京军区
第1军,政委史玉孝、军长傅全有、参谋长吴铨叙、副军长李乾元
第1军第1步兵师
第1团,团长陈传发
第12军第36步兵师
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
福州军区
直属第3炮兵师、第1工兵团
北京军区第15工兵团
南京军区直属工兵团
瀋阳军区高炮第18团
武汉军区直属第8、12汽车团
昆明军区第7工兵团
总参谋部直属第115工程团
第一侦察大队(第20军)
第二侦察大队(第54军)
第三侦察大队(第13军)
第四侦察大队(第50军)
第五侦察大队(第43军)
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
过程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炮兵第9师、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其余部队驻扎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我军总参谋部调令武汉军区第20、54军、成都军区第13、50军、广州军区第43军调遣部队组成五个侦察大队,驻训参战。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接替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1985年5月25日,第1军和第1、2、3、4、5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12团全部撤离出战区。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中方参战26624人,第1军死亡63人,负伤123人;越方死亡5527人、伤140人、被俘17人。
越方数据:不详
济南军区轮战:1985年5月30日-1986年4月20日
解放军序列
济南军区
第67军,军长张志坚,政委姜福堂,参谋长粟戎生
第199步兵师,师长郑广臣、政委杜铁环、副师长张凤龙、副政委张纪根、政治部主任王洪尧
第200步兵师,师长粟戎生
第46军
第138步兵师,师长金仁燮
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
第六侦察大队(第26军、第46军)
第七侦察大队(第15空降军)
第八侦察大队(新疆军区部队)
第九侦察大队(第19军)
第十侦察大队(第21军)
成都军区第17汽车团
北京军区第16工兵团
过程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第46军138师、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总计31146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并于5月30日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防务。此外第26、46军组建第六侦察大队、空降第15军组成第七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同年9月,新疆军区、第19军、第21军分别组成第八、第九、第十侦察大队相继进入战区,至1986年六七月间,先后撤离战区归建。1986年6月,第67军、第六侦察大队、第七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撤出轮防。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中方参战31146人,中方第67军死亡413人,负伤1721人;越方死亡4000余人、伤4390人、被俘10人。
越方数据:不详
兰州军区轮战:1986年4月20日-1987年4月30日
解放军序列
兰州军区
第47集团军,军长钱树根、政委宫永丰
第47集团军第139步兵师,师长黄俊杰、政委刘冬冬、副师长常万全
第47集团军第141步兵师
第21集团军第61步兵师,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
兰州军区炮兵第一旅
直属汽车团
兰州军区电子对抗营
第十一侦察大队(第27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
第十二侦察大队(第38军)
过程
1986年4月30日,第47军所属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67军防务。1987年5、6月间,第47军所属部队先后撤离战区。中央军委于1986年9月1日命令,北京军区第27军接替第4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北京军区陆军第27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十一侦察大队进入战区;陆军第38军组成第十二侦察大队进入战区。1987年2月,先后撤离战区。1986年12月,北京军区部队集结完成。1987年4月30日,第27军接替第47军的防务。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越方死亡2440人、受伤4151人、被俘6人;中方:死亡149人,受伤892人。
越方数据:不详
北京军区轮战:1987年4月30日-1988年4月30日
解放军序列
北京军区
第27集团军,政委徐永清、军长钱国梁、政治部主任朱增泉、副军长黄信生
第79步兵师,副参谋长王小京
第80步兵师
第81步兵师
北京军区炮兵第14师
第十三侦察大队(第16军)
中国士兵在侦查地形

第十四侦察大队(第40军)
第十五侦察大队(第64军)
成都军区
汽车第13团
过程
1987年12月,瀋阳军区第16军组成第13侦察大队;第40军组成第14侦察大队;第64军组成第15侦察大队,进入战区。1988年1月,成都军区陆军第13军37师、38师1、2团,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1988年3月27日至6月3日,第27军所属部队撤离战区。1989年1月,第13、14、15侦察大队先后撤离战区。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中方参战33700人。越方死亡1580人、受伤1800人、被俘1人;中方:死亡172人,受伤63人。
越方数据:不详
成都军区轮战:1988年4月30日-1990年2月13日
解放军序列
成都军区
第13集团军,军长陈世俊、政委艾维仁、副军长朱成友、副政委陈培忠
第13军第37步兵师,师长陈知建
第13军第38步兵师
第13军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
两山战役

第14军第40步兵师
过程
1988年4月30日,成都军区第13军进入战区,接替第27军所属部队防务。1989年5月和10月分两批撤离。1989年10月31日,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部分部队配属第40师部分兵力,接替第13军所属部队老山战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1990年2月13日凌晨,越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对中方B64,66号阵地实施偷袭。结果又被中方击退。中方伤一人,越军两死一重伤。这是中越十年轮战的最后一战。
双方伤亡
中方数据:越方死亡725人、受伤1062人;中方:死亡26人,受伤215人。
越方数据:不详
总伤亡人数及战果统计:
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约4603人(其中牺牲1589人,受伤3014人),越南人民军伤亡及被俘约30695人。
轮战结束
1990年2月15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正式将老山战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全部移交云南省军区前指后撤销。
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批覆,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撤销云南前指,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守卫,停止空军航空兵和地空飞弹部队在中越边境轮战。成都军区决定:1993年3月31日前云南前指撤销和各支援保障分队撤离;边防2团1993年4月1日零时由防御作战转为正常守备。
战争结果
中国夺回老山地区,并在5年时间内轮换驻防各大军区所属部队,提高战斗力。而负责主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第31师师长廖锡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王祖训、第40师副师长朱启;以及轮换部队将领第1军政委史玉孝、军长傅全有、参谋长吴铨叙,第47军军长钱树根,第67军军长张志坚,第27军政委徐永清、军长钱国梁等将领都陆续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两山战役以下单位获得英雄称号:
老山英雄连:第40师第118团第8连
老山穿插英雄连:第40师第119团第4连
老山防御英雄连:第40师第119团第7连
两山战役中的中国军队

阴山英雄连:第31师第93团第9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