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发笑又称空笑、傻笑,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属自动症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基本介绍
- 患病部位:全身
- 相关疾病:动脉硬化 高血压 农药中毒 脑梗塞 皮肌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 白血病 贫血 白塞病 多发性肌炎 红斑狼疮 月经周期性精神病 多发脑梗塞性精神障碍 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发的精神障碍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 旅途精神病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
- 所属科室:精神科
- 相关症状:病理性发笑和哭喊 痴呆 痴笑 大小便失禁 倒地笑 怪笑 假笑 角弓反张 紧张 狂笑 麻痹 强笑 强制性哭笑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傻笑 瘫痪 无故发笑 无力 牙关紧闭 意识障碍 硬化 忧郁 智慧型障碍
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检查
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
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痴笑。
鉴别诊断
几种病理性笑容:
发笑发作是一种毫无原因、突然发作的狂笑,同时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有的在发作后还出现全身肌肉鬆弛而淬倒。多为丘脑病变。
强制性哭笑又称病理性哭笑,是一种无明显原因、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自发的、刻板的、不能自制的发笑。其表情动作开始从微笑到大笑,持续时间稍久,恢复较慢,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是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症状。多见于基底节和高位脑干损害。
傻笑:表现为特殊的憨笑。多见于大脑发育不全和老年性痴呆病的患者。这种笑是不能自制的,无需任何刺激,可在任何情况下出现,没有感情色彩,所以患者虽然经常乐呵呵的,但由于智慧型障碍的影响,面部表情却给人以呆傻的感觉,没有感染力。
假笑:多见于隐匿性忧郁症患者。本来这类患者内心是忧郁的,却常对人报以假笑,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发现。
强笑:强笑是一种无法克制的笑,多见于老年性瀰漫性大脑动脉硬化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患者,颅外伤、脑肿瘤等也可引起。
阵发性笑:表现为阵发性不能自主的笑,多者每天发作几次~几十次,少则数天~数周发作一次,每次发作历时几十秒~数分种,是发笑性癫痫的特徵。该病除发笑外,还常伴有多动症、脑电图改变(持续时间不定)和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痴笑: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异常,笑时不分场合,可以独自偷笑,亦可是狂笑。对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来说,痴笑是一种重要特徵。但这种情感不稳定,有时可突然收敛笑容,表情严肃;有时又可变笑为涕,反覆无常。
苦笑:常见于破伤风患者,这种笑并非发自病人内心,而是毁坏性的病态表现,是由于破伤风桿菌所分泌的痉挛性毒素首先侵犯到面部肌肉,使之发生紧张性收缩而造成的。发笑的同时还伴有牙关紧闭、四肢强直与角弓反张等症状。
狂笑:大发酒疯或癔病患者呈现的歇斯底里大笑,笑声狂躁,急如飞沙走石。
怪笑就是面神经麻痹、瘫痪的患者所表现的一种口眼歪斜,表情怪异的笑。
倒地笑: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亦有在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常无诱因微笑,或经逗引后发笑,同时全身无力,随即摔倒在地,持续半分钟后方停止发笑,并能站立起来。每天可发作数十次。
病理性发笑和哭喊:严重的脑器质性损害,如脑动脉硬化、脑瘤、脑炎、多发性硬化等,有时也可发生病理性发笑。如有脑部疾患的人,出现无故发笑,常是疾病较重的信号,应及时救治。
发笑型癫痫:出现发作性不能自控地咯咯发笑,每天发作3~5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十秒,发作时间无规律,发作前无明显发作先兆。
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
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痴笑。
缓解方法
一旦发现异常笑容,要想到疾病存在的可能,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请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