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2020-04-28 03:20:36) 百科综合
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62年,于1973年12月正式建立独立的专科。现有2个病区,床位80张,全年平均收治病人1000余人,手术900人次。收治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病人,以颅脑血管病人的介入与手术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颅底肿瘤和微电极引导定向治疗帕金森病为主要特色。该科室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移动式数字减影、大型CT立体定向仪、超声吸引,导航等价值2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建有全军神经科学脑创伤研究室、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研究中心和国际帕金森病治疗研究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 创建时间:1962年
  • 简介:现有2个病区,床位80张
  • 设备:总价值已达到2000万

技术介绍

唐都医院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以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微电极引导定向治疗帕金森病为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改变以前神经外科手术常常不能治癒病人、併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状况,使绝大部分神经外科病人都能通过介入或手术的方法获得根治。
瞄準世界神经外科发展水平,以2-3项具有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医疗特色为主体全面发展神经外科,建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神经外科中心。彻底改变以前神经外科手术常常不能治癒病人、併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状况,使大部分神经外科病人都能通过栓塞或手术等方法获得根治。继续保持和发展脑血管病的栓塞和手术综合治疗;微电极引导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和其它功能性疾病以及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複杂肿瘤三大医疗特色。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尤其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中的套用方面除保持国内领先外,还要达到世界先进行列。建成更加完善、国内一流的微创神经外科中心。

设备

专科现有设备总价值已达到2000万,主要大型设备有价值430万的FHC细胞刀系统、价值240多万的神经导航系统和价值150万的ARCO-Si数字减影机,以及新引进的两台德国产手术显微镜、电动、气动开颅钻和磨钻、专科用手术显微器械、脑室内窥镜器械和美国产的超声吸引、脑室内窥镜、自动拉钩头架等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器械的引进,对我科在各种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帕金森病的治疗、经动脉狭窄的治疗和预防等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进口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很好的保障了所有术后病人的儘早恢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发展历史

1.1998年世界着名的功能神经外科Iacono教授被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2.2002年具有“世纪人”之称、显微神经外科创始人Yasargil教授来我院讲学并进行查房一
3.2002年具有“世纪人”之称、显微神经外科创始人Yasargil教授来我院讲学并阅读病人资料
4.2002年具有“世纪人”之称、显微神经外科创始人Yasargil教授来我院讲学一
5.2002年世界着名的癫痫外科专家Otsuki T教授被我校评为客座教授
脑功能性疾病研究所脑功能性疾病研究所
6.2004年神经外科癫痫治疗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7.2004年我国着名神经外科专家高国栋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就帕金森病以及戒毒手术进行直播节目
8.2005年脑功能性疾病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
9.2005年牛津大学James Byrne教授来我科讲学
10.2005年世界着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锁孔手术创始人Axcl Perneczky教授来我院讲学
11.2005年由我院承办的卫生部戒毒研讨会二
12.2005年中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着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参加由我院承办的卫生部戒毒研讨会并发言
13.2005年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来我科视察一
14.2006年高国栋教授被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受聘为客座教授

成果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于1997年10月在国内最先开展的微电极引导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短期内成功治疗来自国内外的3000余例病人均取得了显着疗效,为世界单中心完成的最大一组病例,所撰写论文在世界着名的神经外科杂誌《Neurosurgery》上发表。此项技术被评为1997年国家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该成果获得 1999 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 同时对原有定位方法加以改进,又创立了“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基本上解决了术中精确定位问题,相关论文被应邀在2000年美国召开的2000多人参加的神经外科医师年会上作大会报告,该项技术获得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编出版了40 余万字图文并茂的《帕金森病诊疗关键》专着。由于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国内先后有50多家医院来科参观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微电极定位技术在我国的套用。

技术

在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于1998年提出的定向手术毁损双侧伏隔核治疗药物成瘾病人的课题为世界首创,并于2000年7月率先在国内外开始进行临床研究。先后获第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项目;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以及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画项目等基金资助。完成动物(大鼠、猕猴)实验210例,已成功治疗272例自愿要求戒毒的严重吸毒成瘾病人,取得了显着的疗效。通过6年多的随访,手术后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的明显效果。自2003年初对外公布了有关临床研究结果,论文应邀在2003年5月于美国纽约召开的立体定向功能性神经外科会议大会发言,相关论文在国际上本专业权威的美国《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杂誌》发表,另在国内专业杂誌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受邀在国内3本着名专着中撰写手术戒毒章节,先后10余次在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对脑内以伏隔核为主的与毒品心理依赖密切相关的核团进行有效的微创毁损,是相对安全、有效、可行的戒毒方法,是临床整体戒毒治疗中克服心理依赖,防止复吸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脱毒后的复吸率明显降低。有望解决吸毒病人复吸的这一世界性难题。研究结果正式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自2004年2月始国内相继有10余家医院开展了手术戒毒,而且也证实并同样取得了显着疗效,但为了规範医疗市场、防止一哄而上,卫生部于2004年11月对此手术叫停,2005年3月2日在西安由卫生部主办我们成功地承办了“手术戒毒临床研究专题研讨会”,该项技术已列入国家“十一.五”《戒毒新疗法》重点课题研究,为今后正式推广此项具有我国原始创新的重大技术做準备。

原理

立体定向手术是套用了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学坐标系的原理,将人的头颅置于一个坐标系里,人的大脑当中任何一点的準确位置,都可以由这个坐标系当中的三维坐标值来确定。手术的时候,我们在患者的头部安装立体定向仪,上面有三维坐标系,在影像学仪器设备(CT或MRI)以及立体定向仪的帮助、引导下,对脑内的神经核团、传导通路进行定位,将刺激电极、射频电极、活检针等等治疗器械导入靶点,进行治疗,这样的手术就叫做立体定向手术。

操作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所採用的是有框架立体定向和无框架立体定向相结合的技术,在给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定位框架的同时,头皮表面贴上标记,然后去做高解析度、高清晰度的核磁共振扫描或CT扫描,一方面将扫描的脑部图像信息传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套用立体定向手术计画系统分析图像,确定靶点,换算出靶点的坐标值,按照所得到的具体的x/y/z数据,在空间三个不同平面调整定向仪的标尺数据和导向弓角度,在头皮上仅切一个3cm长的切口,颅骨钻一个直径1cm的骨孔,通过定向仪将刺激电极或者射频电极置入脑内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将扫描的脑部图像信息数据刻成光碟或MO盘,读入神经导航仪,通过神经导航仪上的红外线扫描进行注册,使导航仪中的扫描图像和患者的头部实际的真实的形像进行匹配、吻合,再把导航仪所用的标记物与我们所要导入颅内的刺激电极或者射频电极连线,进行注册匹配。这样,在神经导航仪的显示屏上,我们可以在空间三个不同平面设计、模拟电极的进针针道,也就是设计、模拟它的路径,轨迹,可以设计头皮切口位置,设计入颅点,进针点,针道沿途所经过的重要结构,怎样避开这些重要结构而不去损伤它。治疗电极在颅内走到哪里,神经导航可以随时跟蹤到哪里,显示它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脑内定位跟蹤系统。确保了手术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一般需要3-4小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採用局部麻醉或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

适应症

立体定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运动障碍疾病,比如帕金森病、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原发性震颤、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症等;另一大类是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手术戒毒等;还有脑内病变的活检,异物摘除,囊性肿瘤埋囊,血肿、脓肿抽吸排空等。

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精神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资料证明:目前我国约有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约有1/3的精神病人经过长期、系统、正规、足量的药物治疗及电休克、心理治疗等,各种症状仍不能控制,成为难治性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认识、情感、思维和行为障碍的综合性疾病,患者由于思维、情感、精神出现障碍,导致行为失控,出现一系列症状,除了本人痛苦之外,尤其是一些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易伤人、毁物、纵火,破坏性大,威胁到家庭成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社会治安和稳定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有条件患者反覆住院,无条件住院患者进入社会,流落街头。所以精神病是当今医学领域疑难顽症之一,治疗十分困难。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于是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精神外科。通过现代功能神经外科的立体定向微创技术对脑内与精神活动相关的某些神经核团和神经通路进行精确定位并进行治疗,对脑功能进行调整,来改变不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手术疗效与颅核心团的精确定位密切相关,只有精确定位,才能保证手术疗效,防止发生併发症。颅核心团精确定位所套用的技术为全息多导技术,包括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现代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如:高场强的核磁共振,64排CT,PET,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技术,神经导航的颅内穿刺针道模拟及实时监控技术和微电极脑核心团信号的记录分析技术。只有具备了上述技术设备和条件,才能做到颅核心团的精确定位,使手术安全、有效。

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採用的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从设备和技术上来讲均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準。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通俗的讲就是药物、电休克、心理等内科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者是服药后副作用过于严重,患者无法耐受。另外一种就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差,不愿意服药,无法保证药物治疗的系统性。1、患者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2、病史在3年以上。
从治疗的20多例难治性精神病病人的情况看,手术的安全性可达99%以上,无一例死亡病人。手术总体有效率达90%,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患者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在85%以上。手术后患者在医院一般康复2周左右的时间,术后患者回家后要与医院建立密切的长期随诊关係,注意给患者提供宽鬆的恢复环境。对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协助患者对过去一些错误的思维重新认识,让患者逐步溶入社会。

九大诊疗中心

帕金森诊疗中心
本中心自1997年在国内最先开展的微电极引导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998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套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并逐步建立了以“4S”疗法为核心的帕金森病新模式,使中心的帕金森病治疗水平再创新高,已诊治16000余名患者,患者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世界最前沿和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本中心年均接诊各种运动障碍疾病患者8000余人,採用立体定向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植入术等对帕金森病、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舞蹈病和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9.2%。
脑瘫专科
本中心学术带头人王学廉主任带领常崇旺博士,在总结分析既往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摒弃各学科各自为主的治疗陋习,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脑瘫治疗新技术—梯度疗法,在评估患者各项功能并分级的基础上,综合套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手术+专业康复+完美矫形+矫形支具等治疗手段,在不同阶段具体评估分级,梯度化给予医疗手段,最终实现患者的完整修复,使患者摆脱残疾的厄运。
精神专科
据统计,我国现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4000万, 其中40%多的患者经过内科长期、系统、正规、足量用药等治疗,症状仍不能控制,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病。2001年,在运用独创微电极边界定位法,治疗运动障碍疾病取得重大成功的基础上,王学廉主任带领课题组首次提出了“3+X”全息导航技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历时五年四个阶段,上万次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3+X”全息导航技术治疗精神疾病日臻成熟完善,解决了精神外科术后复发率高的医学难题。此项技术2007年3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CCTV-1中央新闻联播、CCTV-7军事天地等节目均有报导,接受治疗的700多例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三年随访复发率低于5%.
疼痛专科
临床中,较常见的是难治性心绞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癌痛、幻肢痛、残肢痛等。超大量的止痛药物,无法入睡的夜晚,使很多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身心交瘁,甚至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焦虑等症状,而临床长期以来没有好的办法解决顽固性疼痛的问题。2006年以来,中心採用脊髓神经电刺激及鞘内药泵两项世界先进技术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取得成功。控制了以往药物不能控制的疼痛,为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解决之途。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象障碍和极端追求苗条为特徵的精神障碍,患者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并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神经性厌食作为一种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潜在生命危险,危害性极大。 然而,神经性厌食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中心针对神经性厌食症这一特殊精神疾病,从神经生理、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徵、手术治疗和心理等方面採用综合干预模式,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治疗的11例患者疗效确切,长期效果稳定,70%回归正常学习和工作。
戒毒、戒酒专科
医学研究证明,吸毒成瘾实质是一种反覆发作的慢性脑病。临床上消除生理依赖(脱毒)已有不少有效方法,但“脱毒容易脱瘾难”,消除心理依赖(脱瘾)却十分困难。资料表明,吸毒者脱毒后1个月的复吸率达85%,半年内的复吸率高达95%,半年以上的复吸率几乎为100%。 1997年12月,高国栋主任开始了对“吸毒成瘾”这一长期困扰人类医学难题的研究。他走访了200多家医院及戒毒所,相继建立了大鼠心理依赖模型和猕猴的动物模型及心理依赖模型,并率先在国内成功地开展了世界首例遥感微测立体定向手术戒毒法。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生理学技术和细胞定位基础上的定位定向毁损术,它以遥感微测定位、计算机控制,通过分析脑细胞中的电信号,并辅之于核磁共振、螺旋CT等先进图像诊断技术,从而确定引起成瘾的最佳手术“靶点”,然后用射频加热的方法消除吸毒患者大脑中的成瘾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一课题研究的论文,在世界着名神经外科杂誌《美国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杂誌》发表,并在4年一度的全美功能神经外科医师年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植物人唤醒
所谓“植物人”,即病人持续3个月以上处于基本生命体徵平稳但无意识的“植物状态”。植物人在现代医疗监护下生存期不断延长,但对“植物人”的康复却束手无策。在清醒病人大脑中植入电极已经成为治疗疼痛、癫痫及帕金森病的主流方法,但将已有的技术用在未知领域——在昏迷病人大脑中植入电极,却是一种“跨越式的创新”。
微血管减压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病因进行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最常见的手术併发症包括听力减退、面部感觉减退等对手术医生的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国内很多医院无法开展此项技术的原因。
精神心理评估及干预中心
功能性脑疾病患者常常身心痛苦,且悲观的心态往往会加重其原先临床症状的表现。中心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以高超的谘询治疗技术与评估方法,运用先进精确的心理测试软体、设备等为患者提供术前和术后心理评估及干预,以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恢复其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维护心身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完备的治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专家

王学廉,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工作,套用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和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扭转痉挛、原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舞蹈症、酒精依赖、毒品依赖等疑难病症,套用全息、实时、可视神经导航技术结合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曾获得1999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以及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获得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在日本国冈山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荣誉及奖项

三级甲等医院
中国专科综合网路排名第四
国家重点学科单位
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单位
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功能性脑疾病研究所单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国家“973”计画首席科学家单位
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单位
国家卫生部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培训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单位
1999 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
获得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第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项目
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全军医学科研 “十五 ” 计画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画资助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首席科学家单位

荣誉成果

1.国内最先开展微电极引导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治疗国内外患者3000余例。
2.世界单中心完成的最大病例组。
3.成果论文发表在世界着名的神经外科杂誌《Neurosurgery》上。
4.评为1997年国家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
5.获得 1999 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
6.创立了"微电极边界定位法"。
7.获得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8.主编出版了40 余万字图文并茂的《帕金森病诊疗关键》。
9.世界首创提出定向手术毁损双侧伏隔核治疗药物成瘾。
10.先后获第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项目、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全军医学科研
11."十五"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画资助。
12.完成动物(大鼠、猕猴)实验210例。
13.成功治疗272例自愿要求戒毒的严重吸毒成瘾病人,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研究结果在2003年5月美国纽药召开的立体定向功能性神经外科会议大会公布,在国际上本专业权威的美国《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杂誌》发表,先后10余次在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上报告。
14.成功地承办了卫生部主办的"手术戒毒临床研究专题研讨会"。
15.首创全息导航"3+X"精神病治疗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16.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首席科学家单位。

医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1号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医院门诊时间

门诊时间:9:00-17:00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