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海套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9-10-06 20:01:43) 百科综合

上海套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有6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管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套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 类别:高校院系
  • 主要院系: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
  • 教职员工:90人
  • 线上学生:2020人
  • 现任领导: 彭大文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38人,高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0%;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博士后14人),占67%;硕士17人,占22%;硕、博士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80%以上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院校,如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61人,占教师队伍的80%。
目前在校本科生学生共202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为10人)。
学院在注意学科知识面综合素质的同时,强调专业生产技术的实施能力,工程评价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成为“技术套用型+工程管理型”的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学院现有1个上海教委重点学科:城市安全工程(建设期07~12年);
2个校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团队和安全工程团队。
学院注重 “教授名师引领教学,学科建设支撑教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社会服务带动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超过97%。
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总经费达到15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3项,主持省部基金类项目10项;发表论文4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4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7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60余篇,出版着作、教材15部,获得各类成果奖7项,成果鉴定2项,专利申请7项。
学院的实验中心现有一级实验室5个,二级实验分室27个;仪器设备总值为1500余万元,其中拥有大、精设备300余万元。实验中心以本科实践教学为主,承担学院各学科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和便利。

历史沿革

2006年7月由原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和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合併,组成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繫于2000年成立,其前身为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自1985年开始第一届招生至2000年16年时间里,共为上海市及其他兄弟省、自治区培养了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十三届近千名大专毕业生,其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上海市各级各类建筑工程相关部门、单位及山东、江西、新疆、浙江、江苏等省、自治区,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讚誉。2000年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成立后在 “专升本”的契机推动下,于2000年秋招生了第一届土木工程全日制本科,并逐渐发展并形成相对较为齐全的土建学科专业格局。
环境与能源工程系是2000年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成立后新组建的系,下设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热工及计算机套用三个专业。

党政领导

院长:丁文胜
总支书记: 孙雨明
副院长:王国林
张小懿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33人,高职称占专任教师的60%;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3人(博士后10人),占64%;硕士20人,占30%;硕、博士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80%以上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院校,如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52人,占教师队伍的78%。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系

培养目标:
本系培养具备土木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经济分析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训练和工程经济管理训练的套用技术型高级人才。
本系一、二年级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土木工程製图、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等基础课程。三年级以后按学生所选的两个方向分流,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方向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

安全工程系

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分析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规律,预防、控制事故发生,以达到改善劳动环境,使人、机、环境三者处于最佳状态的专业。
本专业以“大城市大安全”为背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安全工程策划和设计水平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课程设定
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信息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特种设备安全工程等。在课程设定上,採用了颇具特色的模组化知识结构,设有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化工安全、机械安全、职业卫生、安全检测等专业知识模组,可供学生结合社会需求自主选择。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工业、运输、建筑、化工、商贸、物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中从事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企业和城市管理部门从事安全管理及技术工作。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安全工程专业干部已成为上海市12大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建筑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强调套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注重多学科背景下的城市安全与生态技术教育,将建筑美学修养、艺术造型能力与技术体系紧密结合,以建筑专业设计和谘询工作为主,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依託行业、面向套用的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师)。
专业要求
基于建筑学专业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特性以及学科的工程实践属性,本专业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为: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备必要的知识,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学、伦理学、公共关係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掌握一门外国语。
(2)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掌握高等数学,了解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学、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套用前景。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史,掌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空间形体表达基础,掌握城市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係,建筑法规的基本知识,与建筑有关的地理、气候、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掌握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及选型、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设备环境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建筑节能、建筑安全和智慧型建筑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以实践为先导、实用技术为核心,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套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综合套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设计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套用的基本能力。
(6)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建筑师业务实践基本知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与套用开发能力。包括建筑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指导与契约管理等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乡环境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谘询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制:五年
学分:240
学位:工学学士或建筑学学士
(注:通过专业学位评估后可以授予建筑学学士)

工程管理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土木工程系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 2010年获批为新专业,单独招生。
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在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契约管理、工程监理等知识的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契约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建筑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和具备房地产经济、房地产策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等知识的房地产谘询策划、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能力的房地产业高技能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行政管理的建筑领域和其它建设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谘询、监理、施工管理、房地产谘询评估等岗位工作 。
工程管理专业目前在校学生200多名,拥有专职教师4名,其中博士(在读)3名,具有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教师3名,具有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1名。多名教师拥有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的实践工作经历,并且主持完成多项课题,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教改论文。
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一批可靠的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管理、工程造价谘询、契约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实习机会。另聘请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的专家参与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
作为新办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将得到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建筑物业与工矿企业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套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套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机械工程学、电气技术基础、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楼宇自控原理、空调工程、製冷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智慧型楼宇设备、建筑节能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设计院、燃气公司、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空调产品製造厂商、从事产品製造、销售和开发以及从事生物、电子等高新产业中洁净环境控制的运行管理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