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套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套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100所套用型示範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试点建设项目、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市文明校园,是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套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套用技术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4年,是由全国示範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併组建而成。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贤新校区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套用技术大学”;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建筑面积约58.2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51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28个二级学科和方向)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教职工1610名,其中专任教师1022名。有全日制在校生15982人。图书馆纸质藏书163.17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 主管部门:上海市
- 学校官网:http://www.sit.edu.cn
- 中文名:上海套用技术大学
- 英文名: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简称:上应大
- 校训:明德、明学、明事
- 创办时间:1956年9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套用型大学)
- 学校属性: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全国100所套用型示範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 - 主要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
-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现任校长:柯勤飞
- 知名校友:宋晓波、韩正、江海洋、王多闻、董浩林、谢巍、邵隆图 等
- 徐汇校区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 奉贤校区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 学校代码:10259
- 校庆日:4月23日
- 学校官网:http://www.sit.edu.cn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9月,上海轻工业技术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轻工业局领导。同年9月,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在所属製药公司开办的上海製药工业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上海市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
学校历史沿革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7年7月,因一、二轻工业局合併,两所学校也合併,改名为上海市轻工业学校。
1959年9月,上海轻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併入该校,与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62年8月,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停办,学生併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生也併入,均按专业插班。
1962年9月,上海食品工业学校併入该校,改名为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学校,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4年9月,学校改名为上海轻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月,恢复大专,定名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10月,香料香精工艺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997年4月,国家教委确定学校为“全国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1998年6月,表面精饰工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工程专科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专业。同年,学校改由上海市教委领导。同年,市教委同意学校进行装潢美术、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学生兼修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行销策划专门化)专业的”双专科“教育试点,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创建和领导的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
1954年8月,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建校筹备处成立。
1955年7月,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正式成立,位于原上海市龙华区徐家木桥。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5月,学校改属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校名为冶金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
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委託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代管,同年10月改为专科学校,并更名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钢铁工业学校合併,分设大专部和中专部。
1962年6月,学校由高等专科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
1963年3月,学校归冶金部直接领导,同年6月校名改为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并于1964年2月定为冶金部的重点学校。
1971年3月,学校归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领导。后由上海市冶金局和高教局双重领导。
1974年9月,学校改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学,招收工人学员。
1978年1月,学校恢复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名称和高等专科学校性质。
1988年,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学校招收四年制“3+1”本科教学试点班。
1990年10月,学校与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合併成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并于1991年9月启用新校名。
1993年2月,市高教局同意学校进行机械类专业学生兼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双专科”(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教育试点。3月,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于199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专业示範专业”称号。
1996年,市教委同意学校以会计专业为第一专业,市场行销专业为第二专业,进行“双专科”教育试点。
1997年2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1998年,学校归上海市教委领导。
1999年9月,工业热力及计算机套用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5年以来,先后有4个专业被列为全国高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9月,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局领导。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上海化工医药专科学校併入。
1971年5月,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上海农业化工学校三校合併为上海市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74年5月,校名改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8月,学校恢复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名。
1986年至1987年,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同志曾任学校党委副书记。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精细化工工艺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市高教局同意学校进行有机化工等化工类专业学生兼修化工经营管理专业的“双专科”(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教育试点。
1994年7月,化工机械製造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第二批试点专业。
1997年4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1998年,学校改由上海市教委领导。
- 上海香料研究所
上海香料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直属于国家轻工业局(后改为轻工业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是国内唯一的香料香精专业研究所。1980年获批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并实行属地化管理。2003年,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划归上海香料研究所管理。
三校合一
2000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併组建成上海套用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9月14日,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正式揭牌。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共同申请了“套用化学”硕士点。
200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9月,“套用化学”联合硕士点迎来首届研究生。
2006年2月,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併入学校。
2007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良成绩,并且获留学生招生资格。
2008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覆,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学校与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科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定,合作成立上海套用技术学院科技园(现上海套用技术大学科技园)、上海高等套用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占地面积近1500亩的奉贤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校区。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项目。
2015年3月,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共建协定签约仪式。
2016年3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套用技术大学的函》,同意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套用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31010259。4月23日,学校举行了更名揭牌仪式。
2017年6月,学校入围上海市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自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同年,上海套用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上海套用技术大学

2017年8月7日,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8月31日,由奉贤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套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上应大负责管理和运行的国内唯一化妆品行业综合服务机构“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10月,学校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定。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上海套用技术大学长桥校区揭牌仪式在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举行。12月,上海套用技术大学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建设序列。
2019年1月,上海套用技术大学与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防水公司、派丽(中国)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中心“上海建筑防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共建签约仪式举行。4月,学校荣获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7月,上海创业学院在学校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下设研究生部和19个二级学院(部),共设有51个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含卓越工程师计画试点班)、材料科学与工程、複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计画试点班、中美合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市场行销(中加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管理 |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 风景园林、园林、园艺、生态学 |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
工程创新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软体工程(会同专业学院“卓越计画”教学班培养)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套用化学(含中新合作)、製药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计画试点班、中美合作)、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
人文学院 | 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德语 |
轨道交通学院 | 通信工程、铁道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艺术设计、绘画 |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 建筑学、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含卓越工程师计画试点班)、网路工程 |
理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其他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体育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国际教育中心 | |
附属中专: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662名,其中专任教师103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28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2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55%,其中博士学位534名,占教师总数的51.69%。以实施本科教学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画为契机,激发一线教师活力;建立健全教职工年度和聘期岗位聘任办法;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35.7%;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国家千人计画人选1人,上海市千人计画5人,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达40余人。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8个):赵 喆(2011年)、、吴东清(2012年)、伍林(2012年)、曾海波(2012年)、张欣(2013年)、廖梅松(2014年)、孙洪涛(2014年)、吴越(2015年)
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1个):Pu Chen(陈璞)(2011年)
上海市级教学团伫列表
团队名称 | 领衔老师 | 级别 |
市场行销专业教学团队 | 邬适融 | 上海市级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周小理 | 上海市级 |
机械製造技术教学团队 | 胡大超 | 上海市级 |
套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 | 卢冠忠 | 上海市级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8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理学、管理学三大主要学科覆盖了26个本科专业类。学校共设有51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建有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示範中心建设项目等套用型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风景园林
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材料加工工程、套用化学、“视平面”艺术创新工作室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套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公共艺术(平面设计)
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建立了150个企业实习基地,1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室;建设了现代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和现代都市工业製造可视化训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範课程4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体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套用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都市轻化工业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上海套用技术大学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心
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套用化学、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香料香精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聋聪合一、普特互渗——特教艺术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1 | 食品工艺学 | 周小理 |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
参考资料: | |||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1 | 可程式序控制器原理及套用 | 叶真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2 | 金属热处理原理 | 吴桢干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机械製造基础 | 胡大超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4 | 市场行销学(专科) | 魏栓成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 | 文字设计(专科) | 吴飞飞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6 | 物理化学 | 徐瑞云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7 | 食用香精工艺学 | 肖作兵 |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
8 | 塑性成形理论 | 徐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创业学 | 魏栓成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0 | 作业系统 | 武伟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11 | 会展风险管理 | 杨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张自慧 | 马克思主义教育部 |
13 | 自控与热能仪表 | 程道来 |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
14 | 食品营养学 | 张赟彬 |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
15 | 机械製造工艺学 | 胡大超 | 机械学院 |
16 | 合成香料工艺学 | 易封萍 | 香料学院 |
17 | 粉体工程学 | 江国健 | 材料学院 |
18 | 植物学 | 黄清俊 | 生态学院 |
19 | 粉体工程学 | 江国健 | 材料学院 |
2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李国娟 | 马教部 |
21 | 花卉学 | 韩建秋 | 生态学院 |
参考资料: |
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二十五个国家(地区)的1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係,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已占学校留学生总数近一半。有市场行销、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套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学校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
截至2017年9月,学校选派400余名教师赴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近800名学生出国交流。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6年4月,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776人。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6年4月,学校设有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有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建成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香精香料及化妆品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精密轴承研发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市级平台。
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 | |||
序号 | 名称 | 批准年份 | 主管机构 |
1 | 上海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2 | 上海市冶金工艺和设备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2012年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3 | 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年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部委攻关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项目107项,省部级项目197项。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121部,发表学术论文4314 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63 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80项。学校科研经费从合校之初的300多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24亿元。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先后与企业签署了995项合作协定。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肖作兵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品质香精製备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套用”项目,获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校园风景

截至2017年9月,由上海市和企业共同资助“联盟计画”项目获批数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高校首位。2017年获批48项,占全市立项项目65%。近年来经费1.8亿元左右,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专利转化排名跃居全国高校第54位。“轻化工程”团队完成的“新型香精製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套用”研製出68个香精产品,全部实现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约28亿元,孵化出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三家公司上市,该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肖作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申报的“芳香纳米材料製备与套用研究”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画”重点专项。与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亚哈利达集团公司三方签署《哈利达褐煤的评价与提质技术研究开发》协定,哈利达集团出资1100万元人民币。朱勇强研发团队在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技术入股(作价1500万元)注册江苏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新型香精配置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套用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上海套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上海套用技术学院于2001年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工程、香料香精技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计算机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园林园艺、数理科学、经济与管理工程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和相应的基础理论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技改成果、科技信息等。学报的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工程套用“、”研究简报“。
●馆藏资源
据2017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文献在艺术、材料、机电、化学化工、食品及生物等学科领域形成特色;图书馆纸质藏书161.65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路资料库51个;提供视频课程点播497个。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党委书记 | 刘宇陆 | 2015年9月-至今 |
校长 | 柯勤飞 | 2018年4月-至今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宋敏娟 | 2009年8月-至今 |
副校长 | 陈东辉 | 2006年12月-至今 |
副校长 | 叶银忠 | 2009年1月-至今 |
副校长 | 张锁怀 | 2013年7月-至今 |
副校长 | 张艳萍 | 2013年7月-至今 |
参考资料: |
学校文化
校徽

1、校徽LOGO中心“套用”二字阐明学校的办学思路,既表示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为人之道(《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近效“经世应务”“明体达用”的中华文化精华,又体现学校以“套用技术”为本的办学传统和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砥砺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学精神。
2、“套用”二字紧接内圆,寓意顶天立地。强调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既要“顶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养高水平套用技术人才,力争走到国际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实“形而下”,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履行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3、“应”字中间三笔,演绎为英文“SIT”,是学校英文名简称。“用”字三纵三横,整体构成“用”字,代表学校源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澱,凸显三校合併组建后交融并进、追梦圆梦的精神核心。
4、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表示圆融、通达和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圆上方手写体“上海套用技术大学”,是学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亲笔题写,下方英文部分,是学校英文名的全称。整个校徽LOGO以绿色为背景,採用原上海套用技术学院校徽LOGO深绿、黑色配色基因,凸显学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学校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欣欣向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套用技术大学。
5、校徽LOGO中心部分呈现“鼎”的造型,古朴庄重,寓意学校汇聚八方力量,共图发展。校徽LOGO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态,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结合,寓意学校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厚积薄发,问鼎一流。
校训
明德、明学、明事
释义:
关于“明德”
“明”在此作动词,其义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範,如公德、道德準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如美德、品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中国文化中,“德”被认为立身之本。
“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品德高尚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关于“明学”
“学”,指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如哲学、数学、化学等;又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学问、学术、学识、博学多才等。“学,识也。”(《广雅》)。
“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关于“明事”
“事”,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与活动,如事情、事件、事业等;又指职业,如“谋事”,即找职业、找工作。
“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符合该校培养高层次套用技术人才的定位。
社团文化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creation创业社、 溢彩摄影社(流光溢彩 光彩闪烁)、 职业规划者协会拙金社、 LC理财社、 裁判社、 M.I.C.E.Sky协会、 吉他社影视创意社、绿色未来同盟、crazy话剧社D-ZONE舞蹈社、岚风心理社紫兰文学社、服饰文化社、W.I.N.D环保艺术社社工之家、十字绣社团、WISE桌游社、电影音乐社、器乐社交谊舞协会、乐淘社、文馨坊、礼仪协会、安全zone篮球社、逸清茶社、星光天文社、devil‘s nest、日语社、“海湾听涛”读书会建筑社、能源社、节能社、多维空间影效社、桌球社民族舞蹈社、映像电影社、魔术社、吉他社、英语社电子竞技社、机补力工作室、网球社、sigmar科学实践社、商学社意翔手语社、 语言艺术协会。
社团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为庆祝学校成立58周年并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携手众社团倾力打造了2012“最炫社团风 龙辰迎校庆” —第三届“社团嘉年华”活动;由校团委主办,校职场智造社、魔鬼口才社和语言艺术协会联合承办的首届“职场口才精英挑战赛”;“上海套用技术学院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社团文化节——第四届校园短剧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比赛由校团委主办,城建学院和Crzay话剧社共同承办;理学院举行“祈福平安,艺术传承”活动;“艺伴学涯”月月演之第二届“金色年华·花月飘香”音乐会成功上演;“趁年轻”主题活动;上海套用技术学院首届微电影节闭幕式在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