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亚洲运动会于1954年5月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期为9天。共有18个国家地区,1241名参加了8个项目的角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
- 外文名:The 1954 Manila Asian Games
- 举办城市:菲律宾马尼拉
- 举办时间:1954年05月01日-1954年05月09日
- 口号:永远向前
- 参赛国家地区:18
- 参赛运动员:970
- 上一届: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
- 下一届:1958年东京亚运会
- 比赛项目:8大项,76小项
亚运会介绍
第二届亚洲运动会于1954年5月1日在菲律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期为9天。
1954年5月1日在菲律宾总统拉蒙·F·马格赛赛(Ramon Magsaysay)主持下开幕典礼安排在5月1日于马尼拉黎剎纪念体育场举行。菲律宾总统拉蒙·麦格赛赛用英语宣布马尼拉第二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即刻场内响起21响礼炮,亚运会联合会会旗在军乐声中在体育场南端主旗桿上冉冉升起。随后,一名运动员手持火炬跑进体育场,登上圣火台,点燃了第二届亚运会的圣火台。一千名身穿白装的菲律宾青年,合唱亚运会会歌《永远向前》,表达了他们对亚运精神、对和平、友爱的期待。
当晚,中华台北与越南在马尼拉黎剎纪念体育场开始足球项目的首场比赛,拉开了本届亚运会比赛的序幕。
经过8天的激烈角逐,上届排名第一的日本队最终以金牌38枚的绝对优势蝉联奖牌榜首位,东道主菲律宾凭藉着天时地利以14枚金牌的战绩从上届的第4名跃居第二;韩国以8枚金牌的成绩居第三位。
中国台北派出了由137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首次参加亚运会。荣誉团长由当时已高龄72岁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担任。“亚洲铁人”杨传广一鸣惊人,夺得男子十项全能金牌,而男子足球金牌也被顺利拿下。最终中国台北以2金、4银、7铜的成绩名列第6。
各国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相当出色。本届亚运会总共打破大会纪录161人次,平纪录8次,其中田径破大会纪录90次最多;游泳也有64次新纪录。日本选手长谷景治以1分7秒1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纪录。
赛事文化
会徽
第2届亚运会会徽同样以太阳为中心,下方的圆环增加到了20个,并形成半圆围绕太阳;太阳上方为亚运会口号:永远向前。在外环分别为届次、举办城市、时间。
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会徽

参赛国家
阿富汗 | 缅甸 | 高棉 | 锡兰 | 英属香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以色列 | 日本 | 马来亚 | 北婆罗洲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中国 | 新加坡 | 韩国 | 泰国 | 南越 |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足球、篮球、举重、摔跤、拳击、射击(共8个)
取消项目:脚踏车
增加项目:拳击及射击
亚运场馆
黎剎纪念体育场馆,同时称为菲律宾国家体育场馆,是1954年第二届亚运会的主体育场。被认为是亚洲最古老的体育场馆。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马拉特区,作为远东锦标赛的比赛场馆建成于1934年,以国家英雄何塞·黎剎命名。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于1953年进行重修。因其老旧,并且只能容纳3万人而为当地和国际体育机构所诟病。
马尼拉黎剎纪念体育场

奖牌榜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数 |
1 | 日本 | 38 | 36 | 24 | 98 |
2 | 菲律宾 | 14 | 14 | 17 | 45 |
3 | 韩国 | 8 | 6 | 5 | 19 |
4 | 巴基斯坦 | 4 | 5 | 0 | 9 |
5 | 印度 | 4 | 4 | 5 | 13 |
6 | 中华台北 | 2 | 4 | 6 | 12 |
7 | 以色列 | 2 | 1 | 1 | 4 |
8 | 缅甸 | 2 | 0 | 2 | 4 |
9 | 新加坡 | 1 | 3 | 4 | 8 |
10 | 锡兰 | 0 | 1 | 1 | 2 |
11 | 印度尼西亚 | 0 | 0 | 3 | 3 |
12 | 香港 | 0 | 0 | 1 | 1 |
总计 | 75 | 74 | 69 | 218 |
重大事件
1、成员国叙利亚退出。
2、韩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3、打破3项世界纪录,破26项、平1项亚运会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