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拗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主动型违拗而言。被动型违拗表现为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沉默以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被动型违拗
- 外文名:Passive disobey
- 领域:精神病学
- 词义:精神运动性抑制的一种
- 科室:精神科
- 拼音:bei dong xing wei ao
定义
被动型违拗是变态心理学中的概念,属于违拗的一种类型,相对于主动型违拗而言。违拗是一种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表现出抵制或反抗的症状。又称抗拒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临床上将其分为两类:主动违拗,或称命令性违拗 ;被动违拗。主动型违拗是指患者的动作常与提出的要求相反。如让他张口,他偏要闭口,让他闭眼,他偏要睁眼。被动型违拗是指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反应。如请其站立则坐着不动,请其伸手仍纹丝不动,若强加以力,则其对抗力量相当于所施加的力量。
与主动违拗的关係
被动型违拗和主动型违拗都是违拗的一种类型,都是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都是一种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表现出抵制或反抗的症状,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也存在差别。被动型违拗是指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反应。如请其站立则坐着不动,请其伸手仍纹丝不动,若强加以力,则其对抗力量相当于所施加的力量。主动型违拗是指患者的动作常与提出的要求相反。如让他张口,他偏要闭口,让他闭眼,他偏要睁眼。
被动型违拗和主动型违拗都属于违拗的範畴。违拗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时的木僵状态下,还见于反应性精神病、抑郁症和智力障碍的患者中。И.Π.巴甫洛夫曾用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常相来解释这种现象,即兴奋性的刺激却引起了抑制性反应,或反之。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是“恋母情结”的表现。K.克莱斯特根据违拗症患者在好转后多诉说胸前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而认为它与焦虑、恐惧有密切关係。有的学者认为,违拗症在许多儿童身上有所表现,正常儿童可有这种违拗表现的阶段,而低能儿童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和持久。也有人认为,违拗症是指对各种外来干扰的无意识对抗,因而不能把有目的、有意识的拒绝与不合作行为误认为是违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