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急性应激性障碍

(2020-02-27 02:39:06) 百科综合

急性应激性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类似于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表现为受到创伤后的人一再重複体验创伤经历,避开令其回忆起创伤经历的刺激,并且警觉性增高.但是,在定义上,急性应激障碍开始于创伤事件后4周内,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4周.该障碍患者具有下列独立的症状中的三项到四项:感觉麻木,感觉分离,或缺乏情感反应;对环境的知觉减弱(如茫然);感到事物不真实;感到其自己不真实;以及对创伤的一个重要部分遗忘.
急性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不详,据推测与创伤的严重性以及暴露于创伤的程度成比例.
许多病人一旦脱离创伤性的处境,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如对其应激表示理解,同情,以及让其有机会描述发生了什幺以及他们对所发生的反应等便能得到康复.许多人几次描述他们的体验就会获得好转.帮助睡眠的药物可能有所助益,但其他药物由于可能会干扰自然的康复过程而最好避免使用.

概述

创伤性应激障碍是指当人受到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和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等事,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当然,精神因素是否导致发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徵和程度外,还与本人当时心理健康情况和本人心里承受能力有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且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再次体验创伤、伴有情绪激动和迴避行为,常见于从战场撤回的士兵和记者。
这种精神疾病与普通创伤后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不同,多由战争创伤引起,包括自己受伤或看到其他人受伤、死亡。具体症状包括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性极高、对惊吓反应过度、疏远人群等,患者会在脑海中不断重複最初让他感到恐惧或无助的事件。
这些让患者恐惧或无助的事件起初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生活,直至数月或数年后被某一具体事件触发,患者会开始不停回忆起这些事件并无法摆脱。
不同人群、不同应激事件所致患病率各不相同。研究表明,遭遇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儿童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患病率更高。50%至70%儿童患者的症状会延续到成年,少年犯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
目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认知行为方式、心理疏导、严重应激诱因疏导、想像回忆等,后者多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等。患者治病期间应当处于安静舒适环境,减少外部刺激,多参加娱乐活动,以在鬆弛环境下分散注意力,忘记身心痛苦。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