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诗泉》是二十世纪中期谢默斯·希尼所着的一篇诗歌,出自《谢默斯·希尼诗歌全集》。本诗呈现了一幅朴素、简洁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在精神高度、艺术高度和这个世界展开深度对话的愿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个人的诗泉
- 时代:二十世纪中期
- 作者:谢默斯·希尼
- 体裁:诗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个人的诗泉》
【作品出处】《谢默斯·希尼诗歌全集》
作品原文
(为米凯尔·朗莱而作)
童年时,他们没能把我从井边,
从挂着水桶和扬水器的老水泵赶开。
我爱那漆黑的井口,被框住了的天,
那水草、真菌、湿青苔的气味。
烂了的木板盖住制砖墙里那口井,
我玩味过水桶顺绳子直坠时
发出的响亮的扑通声。
井深得很,你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乾石沟下的那口浅井,
繁殖得就像一个养鱼缸;
从柔软的覆盖物抽出长根,
闪过井底是一张白脸庞。
有些井发出回声,用纯洁的新乐音
应对你的呼声。有一口颇吓人;
从蕨丛和高大的毛地黄间跳出身,
一只老鼠啪一声掠过我的面影。
去拨弄污泥,去窥测根子,
去凝视泉水中的那喀索斯,他有双大眼睛,
都有伤成年人的自尊。我写诗
是为了认识自己,使黑暗发出回音。
作品鉴赏
希尼把这些日常性、地方性的生活瞬间转喻成诗人或任何人常常面对的问题,这些生活瞬间既现实又超现实,既具体又抽象,既隐秘又公开,有力地唤起读者们多种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本诗中,在井口“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的凝视,也就是在希望与未来的现实之间的夹缝中“凝神观照”,以便“参照现实,有所领悟”,也就是“使黑暗发出回声”。这一点的前提是凝视者作为一个“成人”,一个勇敢地承受着流逝、并让希望与现实的交错在自己身上成为黑暗的狭缝的人,他的凝视也就是把自己投入这个狭缝并向那不可知也不可把握的幽冥中求得回答。
童年时的人就像自然界里的树精和花仙子,在阳光、雨水和百合花之间没有阻隔。孩子能从水井中、从树叶和贝壳上看到浑然一体的生活和自然,孩子们可以从“那口浅井”里“繁殖”的“柔软的覆盖物”的“长根”里发现充满童心的“白脸庞”,可以对着井口“用纯洁的新乐音”让“井发出回声”,但当人的肉身逐渐变得沉重,生活也随着人的成长一同沉落。这时,再“凝视泉水”无非是从中取得自己那个已经庸俗化的“有伤成年人的自尊”的形象,再去挖掘草根,也只能得到时光抖落的尘埃。
《个人的诗泉》一诗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诗人关于诗歌的理想、才华和能力,也向我们表明一首诗的挖掘深度、覆盖广度究竟可以有多大。
作者简介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 ),爱尔兰诗人。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的客座教授。先后发表诗学散文集《专心致志》(1980)、《写作的场所》(1989)、《舌头的管辖》(1988)、《诗歌的纠正》(1995)等。
1995年,由于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蹟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