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服务业性别优势密码:旅游业女性行销能力透视

(2020-07-16 17:17:22) 百科综合

服务业性别优势密码:旅游业女性行销能力透视

本书在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分析论证了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关係和类型,构建并检验了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体系和模型,最后在分析了女性行销能力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基本介绍

  • 书名:服务业性别优势密码:旅游业女性行销能力透视
  • 又名: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管理学系列
  • 作者:陈钦兰 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15-05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作者简介

陈钦兰,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管理和管理学院访问学者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认识女性——研究的背景/1
一 女性的呼喊声/1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的现实要求和挑战/3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
一 研究的目的/4
二 研究的意义/4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5
一 对比分析法/5
二 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法/5
三 规範与实证研究法/5
四 定性和定量结合法/6
第四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6
一 研究的技术路线/6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7
第五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8
一 研究特色/8
二 创新之处/9
第二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述评/10
第一节 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概念/10
一 女性行销的概念析义/10
二 行销能力的概念析义/11
三 女性行销能力的概念析义/11
第二节 女性行销的理论述评/12
一 女性行销理论的时间发展/12
二 女性行销理论的议题研究/14
三 女性行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7
第三节 行销能力理论的主要流派/21
一 行销能力理论发展过程/22
二 行销能力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比较/22
三 行销能力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23
四 行销能力理论流派的主要特点/29
第四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研究述评/30
一 服务业行销及管理的相关研究述评/30
二 女性行销能力的研究述评/31
三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研究述评/31
四 其他相关研究述评/31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与不足/38
一 理论欠缺/38
二 实践运用的不足/39
本章小结/40
第三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相关关係/41
第一节 女性行销能力和女性行销、行销能力的关係/41
一 女性行销能力和女性行销的关係/42
二 女性行销能力和行销能力的关係/45
第二节 女性行销能力与女性特性的关係/48
一 女性特性各因子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整体相关性检验/49
二 女性特性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检验/51
三 行销能力中的女性特性各因子的性别优势检验/53
四 女性行销能力和女性特性的相关关係/61
本章小结/74
第四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类型/75
第一节 行销能力的客体类型/75
一 行销能力类型的关係分析/76
二 行销能力的客体分类/76
第二节 服务业行销能力的性别优势分类/85
一 服务业行销能力的各因子指标设计的检验/85
二 服务业行销能力各因子的性别优势筛选/89
三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因子的分类/110
四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梯阶模型/115
本章小结/120
第五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122
第一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体系设计/123
一 评价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3
二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和思路/124
第二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元素/126
一 女性业务行销能力元素/126
二 女性素质行销能力元素/132
三 女性人望行销能力元素/135
第三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39
一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139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140
本章小结/141
第六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体系检验与修正/143
第一节 调查问卷及抽样的设计/143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143
二 调查问卷抽样的设计/145
三 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论/147
第二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检验/163
一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方法/163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检验/167
第三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模型修正和转化/181
一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体系的转化和修正模型/181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个体综合评价/182
本章小结/183
第七章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与提升/185
第一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存在的风险要素/186
一 女性行销人员个体本身的行销能力风险/186
二 女性行销人员控制服务行销链流程能力风险/187
三 女性行销人员行销能力外部社会环境风险/188
第二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189
一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内容/189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方法/194
三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策略/205
第三节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提升/209
一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209
二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提升策略/212
本章小结/216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218
第一节 研究的最终结论/218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220
第三节 不足之处和展望/221
参考文献/223
附录A/246
附A-1 服务业服务行销人员调查问卷(管理者)/246
附A-2 服务业服务行销人员调查问卷(一线人员)/250
附录B/254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行销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统计/254
相关学术研究情况/257
索 引/261
图目录
图1-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研究的技术路线/6
图2-1 性别倾向星模型/19
图2-2 女性购买决策过程的螺旋路径模型/19
图2-3 产品—流程矩阵的柔性能力模型/24
图2-4 核心能力构成流程中的知识流程模型/25
图2-5 感性能力的决定要素和结果模型/26
图2-6 技术运用寿命周期模型/27
图2-7 行销战略複杂性的因素模型/28
图3-1 服务业女性行销人员优势框架模型/41
图4-1 行销能力的类型及关係模型/75
图4-2 行销能力与时间和周期关係的发展线(修正)模型/78
图4-3 双螺旋生产和行销函式的共进模型/79
图4-4 三维的螺旋线结构模型(剖面图)/79
图4-5 服务业行销能力的性别优势检验框架模型/89
图4-6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梯阶模型/116
图5-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评价体系设计思路/125
图5-2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139
图6-1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性别比较/154
图6-2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工龄比较/155
图6-3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月均收入比较/156
图6-4 服务业服务人员和管理者的工作岗位分布状况/158
图7-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风险要素/186
图7-2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培育的主要内容/189
图7-3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培育方法体系/195
图7-4 服务业女性服务行销能力的有效培育方法比较/197
图7-5 多元对应分析的集合变数图示/204
表目录
表2-1 CFA结果的情感範围:修正模型/18
表2-2 行销能力理论三大流派的基本情况比较/23
表3-1 女性特性各因子问卷设计的指标信度检验结果/50
表3-2 女性特性各因子与维度整体的相关係数/51
表3-3 行销能力中的女性特性各因子的相关性Kendall检验/52
表3-4 女性与男性行销能力的特性差异数据比较/55
表3-5 女性与男性行销能力特性的性别优势二项分布检验/60
表3-6 服务业女性特性的综合优势评价表/61
表3-7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柔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1
表3-8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亲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3
表3-9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耐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4
表3-10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容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5
表3-11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灵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7
表3-12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的忍性的相关性交叉列联检验/69
表3-13 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与女性特性各因子的Pearson相关关係/70
表4-1 服务业行销能力问卷指标可靠性统计量/86
表4-2 服务业行销能力指标的ANOVA以及Cochran检验/88
表4-3 服务业行销能力指标的类内相关係数/88
表4-4 服务业行销能力“男女无差异”的指标因子/89
表4-5 服务业行销能力性别优势指标的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的球体检验/92
表4-6 服务业行销能力性别优势指标的因子解释的总方差/92
表4-7 服务业女性和男性优势行销能力因子的成分矩阵/93
表4-8 服务业女性和男性优势行销能力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94
表4-9 服务业女性优势行销能力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95
表4-10 服务业行销能力因子类别假设/97
表4-11 行销人格魅力中具体因子假设/98
表4-12 女性与男性行销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的性别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99
表4-13 女性与男性行销音色魅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1
表4-14 女性与男性行销语言能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2
表4-15 女性和男性行销感觉能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3
表4-16 女性和男性行销展现能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4
表4-17 女性和男性行销沟通能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7
表4-18 女性和男性行销运作能力优势的二项分布检验/109
表4-19 女性优势行销能力聚类的群集成员表——平均联结(组内)/113
表4-20 女性优势行销能力聚类的群集成员表——平均联结(组间)/113
表4-2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女性优势指标因子分类/114
表5-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140
表6-1 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的酒店和旅行社抽样调查及问卷回收情况/147
表6-2 服务业管理者基本信息的单一样本t检验/149
表6-3 服务业服务行销人员基本信息的单一样本t检验/151
表6-4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比较分析/151
表6-5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组统计量/152
表6-6 服务业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独立样本检验/153
表6-7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的问卷指标可靠性统计量/158
表6-8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ANOVA以及Cochran检验/159
表6-9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指标的类内相关係数/159
表6-10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的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160
表6-1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解释的总方差/160
表6-12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成分矩阵/161
表6-13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各因子旋转成分矩阵/162
表6-14 元素两两比较时的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167
表6-15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168
表6-16 RI值列表/169
表6-17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定性指标的量化标準/169
表6-18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层次分析法各层指标权向量分布/174
表6-19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的各指标合成权向量总排序/174
表6-20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因子调查结果统计/176
表6-21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指标因子的量化/177
表6-22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指标因子评价结果的量化转换值/178
表6-23 服务业女性行销能力评价体系的转化和修正模型/181
表7-1 服务业行销能力培育和提升方法的单一样本t检验/201
表7-2 服务业行销能力培育方法与服务业人员的多元对应分析摘要/202
表7-3 服务业行销能力培育方法与服务业人员的多元对应分析成分负荷/203
表7-4 服务业行销能力培育方法与服务行销人员性别交叉分析/204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