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管理伦理思想是指现代西方关于管理活动的道德行为準则和价值观念的学说和观点。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性、社会性和组织性程度的提高,以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诞生为标誌的各种现代管理理论相继出现,管理伦理思想也相应地在各种管理思想和流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论述和系统研究,经历了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现代科学学派和企业文化学派等发展时期。
(1)古典学派的“心理革命”。以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虽然开创了管理对象由“物为主”变“人为主”的先河,但人在管理系统中仍然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人被视作只为报酬而劳动的“经济动物”;人的潜能也只在外在形态上,即劳动动作标準化等方面被挖掘。泰罗所期望的由科学管理引起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并未真正实现。(2)行为学派的“非理性因素”。以奥裔美国人梅奥、美国的马斯洛、麦格雷戈、赫兹伯格为代表的行为学派,以“社会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假设为基石,寻求对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强调用“情感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注重个体心理需求以及非正式团体中的情感沟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强调团体力学效应。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较之纯理性的科学管理前进了一大步,怛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机械偏颇之处,从而使行为科学丧失了有效发展的活力机制。(3)现代科学学派的“理性偏失”。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使古典管理理论的理性主义精神得到更高层次的复活。但现代管理科学学派在重振“理性、科学、硬化和量化”的理性模式时,不恰当地冷落或割捨了行为学派关于人性社会性的合理核心,从而导致了情感稀缺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