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老婴儿

(2020-06-07 12:46:42) 百科综合
老婴儿

老婴儿

在欧洲一些没有敬老传统的国家,将80岁以上、患老年痴呆或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老婴儿”,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危机的加剧,这些老婴儿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老婴儿
  • 特点:80岁以上患老年痴呆
  • 社会问题:老龄化
  • 生存状况:很难

简介

老婴儿
“老婴儿”是没有敬老传统的欧洲对高龄老人的一种称呼,指80岁以上、患老年痴呆或丧失自理能力的人,更有人直接叫他们“幽灵”,因为他们已没有生命,只剩下生命的躯壳。

社会问题

社会老龄化不但将富国一步步拖穷,也使民族的前途黯淡。尤其像法国这种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老龄化的矛盾更加突出。公费医疗保险不但使法国高龄人口大大超出不搞公费保险任由自然淘汰的美国,而且老人对医疗费的耗用已成国库的无底洞,只能靠国家举债维持,极有可能现在干活养老的年轻人未来享受不到。这一社会性灾难,不是迫在眉睫,而是摆在眼前。全社会都不知拿这幺多且继续增多的“老婴儿”怎幺办。

生存状况

老婴儿
为兜尿布、吃喝要人餵的“老婴儿”準备的老人院远远不够,国家无能为力,等一个公家的床位很难,私人办则谋利必是主要目的,其高昂费用令不少中产阶级都支付不起,无力照顾“老婴儿”、又没钱送走的家庭走投无路。
虐“婴”事件层出不穷,很大原因是没人愿意进老人院工作,进去的多是低素质劳力。法国电视二台“侦探组”节目曾派人暗访老人院,偷拍的内容触目惊心。
而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往往并没有“公共面目”,而是隐藏于家庭的个人悲剧。

相关影视剧

2011年7月上映、由布鲁诺·洛朗执导的《莱娅》是小众电影,暴露社会阴暗面,又脱衣太多,不但入选不了电影节,全巴黎也只有两家艺术影院放映(文化中心区如此,外省更不会放),还不是全时,白天只安排一场,儘管电影拍得拨人心弦。莱娅是个读大学的女孩,从小被父母抛弃,由奶奶养大成人。为交学费莱娅每晚到夜总会当侍者。祖孙原本勉强维持的生活,因奶奶一步步落入老年痴呆而难以为继。为把奶奶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莱娅不得不接受脱衣舞表演的工作。这份人肉买卖充满看不见的暴力,让白天在名校学政治经济学的莱娅心灵倍受屠戮。而相依为命的奶奶已成“幽灵”,相见而不识。影片表现了祖孙情在一方生命已实际熄灭的时候,变成了人与躯壳碰撞的极至痛苦。
在间接反映高龄老人生活的《莱娅》公映一周后,另一部法国电影《三度青春》直接涉及步入晚年的战后婴儿潮那代人。此片也可以叫作“活下去怎幺办”,战后出生的这代人,赶上了西方历史的最好年代,除了打打弱国的境外局部战争,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在欧洲历史上极其少见。六十年代以后进入福利和消费社会,加上传统道德随之解禁,让这代人享乐弃责,寅吃卯粮,很是败家。《三》片的镜头这回对準的是社会上层,老年问题就变成了喜剧,名建筑师和妻子面对老之将至的心态调整,比之不出卖自己便活不下去的莱娅自然不在一个层次。
导演朱莉·加夫拉是名导之女,属于那群主导世界的艺术贵族圈里的人,所以才华逊于布鲁诺·洛朗却片片入围电影节,放映厅也多。这是朱莉的第二部电影,主人公建筑师其实就是其父科斯塔·加夫拉。建筑师夫妇在某次颁奖会后,忽然发觉自己在他人眼里已是老人。这代人恐怕是史上第一代,意识到老不是件临时的事,而是长期的奋战。他们看到如果不遇偶然和大病,死才是件不容易的事。就在迷茫之时,建筑师接手一个设计老人院的项目。他走访老人院被“老婴儿”吓住,由迷茫变成逃避,不想为“幽灵”们设计归宿。而比较现实的妻子则已从日常生活开始为安度晚年做準备,这更加激怒了不肯接受现实的丈夫,两人因此闹到离婚边缘。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