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原声之旅

(2020-02-12 08:31:01) 百科综合
原声之旅

原声之旅

这张专辑,是吉他与人声的一次对话,代表了最真实自然的声音,是詹兆源与林志炫认识15年来的人生期许,是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最后一张专辑。是他们与我们,一生一场的音乐时空之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原声之旅
  • 外文名称:Acoustic Journey
  • 专辑语言:国语
  • 专辑歌手:林志炫
  • 曲目数量:14
  • 发行时间:2005.12.30
  • 音乐风格:流行,流行摇滚
  • 唱片公司:炫音音乐有限公司
  • 製作人:詹兆源,林志炫

音乐华章

原声之旅(精装版)原声之旅(精装版)
Acoustic Journey,原声之旅,专辑名称出自于詹兆源之手,意味其在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回顾和整理。

知己相逢

1989年,詹兆源和搭档夺得木船民歌比赛冠军,也是在这场比赛中,他与林志炫相遇。
1990年,林志炫邀请詹兆源一起参加歌唱比赛,他欣然答应。同时詹兆源也邀请林志炫担任他在台湾大学所组乐团的主唱,詹兆源+林志炫这一对魔王级别的组合,在《原声之旅》之前,只属于台湾大学,即便在他们离开校园多年后。也是在这一年,两人有了一起创作音乐的想法。

15年之约

1991年,林志炫与李骥被唱片公司发掘準备发片时,曾一度考虑要以林志炫+李骥+詹兆源的组合出道,但最后因为詹兆源不愿放弃学业而作罢。詹兆源一直隐匿在优客李林身后,担任词曲创作,从第一张《认错》的“你的愁 我的梦”,到最后一张《捍卫爱情》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他一直贡献着自己的音乐想法。
原声之旅(15年之约)原声之旅(15年之约)
1999年,林志炫提出一个想法,即把詹兆源写过的歌曲,收回来重新整理,由詹兆源用最纯粹原始的想法製作,来共同还原出最适合林志炫的音乐。因重新编曲以前的作品,并撰写新歌,詹兆源需要时间準备。但谁都没有预料到,詹兆源为此準备了六年,而林志炫也为此等了六年。
六年后,在林志炫生日这天,他接到詹兆源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我準备好了!而且我辞职了!!!”为做这张专辑,詹兆源辞去了人人艳羡的高薪工作,赴这场十五年的音乐之约。后来他说,参与和製作这张专辑,对他而言,是一生一次的冒险。而林志炫也为此推掉了内地所有的商演,专心致志完成这张专辑。
林志炫与詹兆源的音乐之约,从1990开始,经过优客李林的出道到解散,林志炫个人单飞发片到林志炫自己全力经营自己音乐的品牌内容,历经整整15年之后,终于在2005年实现。

固守本心

林志炫

从以前到现在,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唱片。很多人都会觉得,某某歌手又唱歌、又主持、又演戏,是个所谓的“多栖艺人”。但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歌手,人家用“星”来形容我,我都会浑身不自在,因为我有一半还在印刷厂上班,一半在唱歌。
原声之旅(固守本心·林志炫)原声之旅(固守本心·林志炫)
吃亏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在做音乐时都不会先想这个事情。我觉得在其中得到的快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因为我们有的东西,别人没有。也许别人有的是媒体报导的版面,但是我们有好的音乐,就看每个人价值取捨。
也许,大家定义的吃亏,在我们的逻辑上就不存在了,我已经能够习惯,而且了解现在的娱乐工业操作方式。只要有话题,没有话题也要搞个冲突,製作话题,重点就是版面、版面、版面,永远是这个,他们不会在意内容的质感是什幺,我宁可吃这种亏,也不要这样的版面,这个意义不大,大家讨论完,两个礼拜之后,有谁还会记得?
创作方面,我个人很推崇他(詹兆源)文字和音乐结合的能力,加上他非常了解我的声音,所以永远能写出比我自己期望更高的作品。但每次写歌都只管好不好听,也没想过好不好唱,后果都由我们自己承担。

詹兆源

我觉得娱乐圈越来越娱乐了,大家都要成为全方位艺人,如果说他在每一个方位都做到……不要说第一名,是前三名我会很佩服,但是大家好像在每个方位都做到前15名就OK了。当然,这样话题会比较多,被媒体报导的机会也多,因为名气通常是伴随着财富而来,这就是许多人在娱乐圈的生存之道。
原声之旅(固守本心·詹兆源)原声之旅(固守本心·詹兆源)
那幺,我和志炫喜欢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好,因为他很专心,所以我愿意在音乐上把作品交给他,我不会因为一个人听起来很大牌我就很希望帮他写歌,没感觉的我不会写,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你对它的坚持就会特别地高,相对来讲,如果一个全方位艺人,如果他只挑最好的节目做、演戏也挑最好的剧本才演、唱歌也挑最好的词曲等等他才做,那幺最后一定什幺都做不出来,如果你把全方位艺人当成努力的目标,就一定得妥协很多东西。
在做这张专辑时,很多製作助理打电话来邀歌,我连那个歌手的面都没见过,没听过他还没修饰的声音,就是一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要我帮他写歌。什幺叫好歌呢?最好就是流行。我有时候感觉像在做罐头,不管你里面装的是什幺,外面盖的标籤都一样,什幺“第一感人情歌’”、“势必轰动K歌大流行”之类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或许你真的是一位很好的歌手,那幺在这种製作过程中,你肯定收不到我这类型创作人的歌曲,因为我不在这个系统里面写歌。
现在做音乐,大部分太速食了。如果今天某个人靠这样的方法生活的话,他会写一堆歌,录demo,寄到每一间唱片公司去,这样的话也不需要跟谁邀歌,那既然针对了一个作者邀歌,起码要让他了解,这个艺人他有什幺潜力,如果没有的话,我会觉得匪夷所思,你何必要用这种方式来做音乐?
我很庆幸自己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用音符及文字记录我的人生。很多人问我为什幺不选音乐为职业,但我觉得这是聪明的决定。如果我必须依赖音乐来生活,那我很多东西都得妥协,商业环境的很多框架也会加在我身上。创作本来是快乐的事,如果有朝一日得变成辛苦的负担,那我不想去做这样的牺牲。音乐对我而言是神圣的事,如果要赚钱的话,其他方式可以赚,我不想把难得一两个能发自内心的快乐给污染掉。

一期一会

这张历经15年构思,6年準备的专辑,对于林志炫与詹兆源这个音乐形式的合作,是空前也是绝后的一张音乐专辑。詹兆源在完成这张专辑后,回到了自己原本的高科技产业轨道。因此这张原声之旅,是林志炫+詹兆源的唯一一张音乐心血的呈现。
整张专辑共收录14首歌曲,包含4个版本的3首全新创作,与10首重新製作的发表过歌曲。都是詹兆源的创作,分布在他15年的生活。他说:“感觉像从储藏室里,拿出一本本盖了很厚灰尘的日记,把它拍拍乾净……在不同年龄时,用音乐记录,回头来看,充满感动也有不少趣味。今天发生一件一样的事情,如果我写出一首歌,那一定会跟当初写的不一样,有些很天真、纯情、浪漫的成分,也许只有我在那个时候才有办法写得出来,幸好我那时有这样的才华把这样的事情记录下来。”
2011年,素来以音乐性及苛刻的音响性作为要求的台湾发烧音响杂誌《音响论坛》在其“论坛梦回华语百选”中,给到了《原声之旅》这张专辑音响性音乐性五颗星(即满分)的打分,并评价其“无论从音响性还是音乐性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做出了华语乐坛足以传世的杰作”。

全新编曲

在专辑真正要动工之前,詹兆源也曾自问过到底想留下一张怎样的作品。他知道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以前这些歌的录音着作权买来,加上“进退两难”和“走了”,就可以轻鬆做出一张时下的新歌+精选专辑,以这种做法来完成的话,製作期只需要三周,製作费只需要三分之一或者更低,对于独立製作的他们而言,可以减轻很大的负担。而且也不必担心过去优客李林的歌迷会有任何期待的落差,而“走了”和“进退两难”这两首歌,詹兆源相信他们是足以让人惊艳的作品。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全新编曲)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全新编曲)
然而如果真这幺做,他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整张专辑的风格,尤其是编曲和录音的效果会很不一致。另外一方面他以前一直认为编曲者的想像的空间应该要比作曲者大才对,但这实际上编出来的东西常常跟他的Demo带完全相同,所以他最终决定乾脆全部拿回来自己重编过。而经过这幺多年,林志炫在音色跟技巧上都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简直像是不一样的人在唱歌。所以如果用旧录音来收录,就没有办法听到他最好的诠释。
而这张专辑的编曲中并无键盘乐器,詹兆源对此解释到,“其实以流行音乐来讲,大概就是分成吉他派跟键盘派,你只要听他的音乐就大概知道这个作者是学什幺样的乐器出身。我自己是学吉他出身,而且早在1999年时,我们的原始构想就是四人乐队,编制里面本来就没有键盘手。这专辑有几首歌的感觉或许可以尝试加入键盘乐器,但我想还是把我有把握的部分掌控好。“
在录製Demo时,并不可能把乐手一个个找来,如何在正式录音时正确传递音乐的感情就变得尤为重要。詹兆源对此信心十足,“吉他的部分大概就已经是那个样子,其他部分我会自己来告诉他们我想要的感觉。另外,我觉得自己不是极端天才洋溢的创作者,我是很慢火精细那一型,很多歌曲在写的时候我脑海里面就已经把编曲的细节都想好了,所以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乐手们我要的感觉。很多乐手会讶异:真的要这样拉吗?这样不对吧?等到拉出来,混音完毕之后,他们就会了解‘喔!原来你要的是这样的感觉。’“

类比录音

整张专辑採用纯类比录音,而非数位录音。两者的差别在于,类比是将声音直接写入母带,数位则须经过计算转换才取样完成。意思就是,声音原本是圆滑的波形,用类比就是将这个波形準确记录。用数位就是用小矩形来模拟圆滑波形。取样越多,小矩形越多,小矩形的顶端形成的折线越近似圆滑曲线,但始终不是圆滑的。
詹兆源说,以照片为例的话,数位录音就像用数字相机照相,不管你的画数再高,放大到某个程度一定会看到颗粒。类比录音比较像是拍底片,再怎幺放大看到的还是连续的圆滑线条。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类比录音)原声之旅(一期一会·类比录音)
而在台湾,能类比录音的录音师大概也只有王家栋老师一人了。不靠计算机操作,完全以录音师的手耳协调录出最好的声音。王家栋老师花了很多功夫去保留林志炫歌声突然飘上去的大动态和微弱的尾韵表现,呈现出非常非常迷人的听觉享受。
然而,在现在一切都很速食的社会形态下,做市场性这样低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林志炫:我希望我的唱片是你花了400块却可以陪你20年,而不是只听个半年或一年之类的。我做这张专辑主要是希望它在20年之后,音色表现都不会过时,那唯有录出现场般的感觉,如果要这种感动,我认为一定是要用类比录音。所有电子合成的音乐做得再炫,十年后一定有更炫的。只有一件东西是永恆的,就是真实乐器的声音。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类比录音)原声之旅(一期一会·类比录音)
詹兆源:为了这个录音,我还先苦练了2个月的吉他。这里面的歌大概经历15年的时间,但是以往编曲中大量的MIDI音乐让我觉得很遗憾。真的要听很久的话,我们觉得MIDI绝对有所不足,器乐跟人声一定要真正用人做,甚至是类比录音的方式。
在谈及录音的过程,詹兆源说道,“他(王家栋)那边类比可以录24轨,如果有需要的话再外挂。你也知道,光是爵士鼓就花掉十二个麦克风,所以我们录音过程必须非常珍惜使用这些音轨。类比录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限制就是一个出错就要整个重来,而我们的录音带就只有这幺多,要开始录的时候才发现台湾根本没有这种母带,只能上eBay去搜购。所以录音师都会一直问,‘你们确定就要这一次的录音了吗?上一个洗掉了就没有了喔!’数字录音的话,硬碟空间大得很,就不会有这种顾忌,一直录就是了。”

母带后制

又称为母带製作,也许更常用的说法是Mastering。它决定了声音最终的效果。从专业範畴而言,母带后制应该由不在录音、混音这两个阶段中的处理人员中来执行,这样可以保证他在后制时不会受到之前的所有东西的影响。
然而在台湾没有可以与《原声之旅》要求相匹配的母带后制,在詹兆源看来,既然连乐器都费了极大功夫去真实收录,当然不会想在最后一关有所遗憾或不够尽善尽美的感觉。于是,他亲自将《原声之旅》混音成品带到了好莱坞,交付给全美三大顶级Mastering Studio之一的Bernie Grundman工作室进行母带后制。
而负责此次后制的工程师,Chris Bellman,是格莱美大奖获得者,曾和Neil Young, Allan Holdsworth, Yanni, Carole King, Duran Duran, Van Halen, Elton John等等优秀音乐人合作。其中,Neil Young, Allan Holdsworth, Van Halen都是以吉他见长的音乐人。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以吉他为音乐主线的《原声之旅》会选择Chris Bellman。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母带后制)原声之旅(一期一会·母带后制)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母带后制)原声之旅(一期一会·母带后制)
最开始詹兆源他们以为第一天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第二天只要微调就好。然而第一天结束后,他们试听发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所以第二天花了很多时间在调整,尤其是较难沟通的音色部分,几乎花了与第一天一样的时间来进行。
《原声之旅》第一次压製出来的CD,林志炫说,“听了之后发现音乐感觉比起我们听到的母带少了很多,后来我们听说镀金片比较好,试了之后发现真的是比传统片好一点,那种的遗失掉的感觉就又找回来不少,所以最后以镀金CD发行。”

倾世绝响

这张专辑的精装版,限量两万张,林志炫採用了最浪漫最文艺的方式製作——葡萄牙进口软木压制封面,立可白书写封面文字,牛皮纸装帧内页,似乎所有的时光以及情感都被封印在内,等待着你与他相逢,娓娓道来关于音乐的故事。并用时间向你证明,好音乐永远不死,永远不会被辜负,也永远不会被埋没。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倾世绝唱)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倾世绝唱)
这张唱片对于林志炫有三个含义,“我觉得他的作品词曲的结合就像书一样,我之所以设计成一本书一样,我觉得他的作品有文学的气息,他应该找一个很棒的说书让人表达出来,就是我。另外他的歌部分,时不时刺激我和挑战我的技巧,所以我也是在唱他歌的时候逐渐的进步。说它是武功秘籍也不为过。林志炫练唱歌方面非常高端和高级的技巧都在这张专辑里面14首歌里面。可以这样讲,里面14首歌都有人有办法练起来而且唱得不错的话,我就开始规划我的退休生涯。真的,华语乐坛如果有人能够把这14首歌唱的非常好,真是林志炫后继有人。这也是为什幺我非常珍视这张作品。”
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倾世绝响)原声之旅(一期一会·倾世绝响)
然而精装版不仅仅是一本有声书,也是一本吉他的教材。如果之前大家只是知道声音可以做到的程度,那幺这张专辑也可以让你了解到,一把吉他可以达到的境界。在专辑中赠送了三张吉他谱,分别是《邂逅》、《Fire》、《进退两难II》,吉他弹奏由易到难分别是《进退两难II》、《邂逅》、《Fire》。一把吉他可以创造一个音乐世界。
你是这两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吗?

情感印记

序号
歌曲
作词
作曲
编曲
演唱
01
《走了》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2
《进退两难I》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3
《出嫁》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聂琳
林志炫
04
《邂逅》(原名《相亲记》)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5
《让爱做主》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6
《你的愁我的梦》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7
《Fire》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8
《漂鸟》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09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李琪
林志炫
10
《暗恋你》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11
《时机》
詹兆源/林志炫
詹兆源/韩贤光
詹兆源
林志炫
12
《进退两难II》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13
《别以为我不会走》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14
《我的歌我的心》
詹兆源
詹兆源
詹兆源
林志炫
走了(1994-1996)
【詹兆源】
1994年刚刚退伍后,紧接着就要出发到美国读书了。面对陌生的环境,感情的羁绊,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几乎是落荒而逃。动笔写下这首歌的前半段后,在美国的两年里我却再也没有灵感把它完成。
直到学业结束,打包準备回台湾的前一晚,除了吉他和随身行李外,搬家公司已经把所有东西都运走了。在空蕩蕩的房间里,忽然间强烈的不安全感又再迎面袭来。在那个夜里我完成了这首歌。
进退两难I(1994-2005)
【詹兆源】
我写歌的速度非常的慢,尤其是因为对文字掌握的能力不够精确,经常为了求好心切,花上几个月甚至更久来斟酌构思一个句子。
原声之旅(情感印记)原声之旅(情感印记)
这首歌从动笔到完成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我希望能表达的,不仅仅只是另一首悦耳的情歌,而是能够更强烈的呈现人在一段感情中,从无怨无悔到情绪崩溃的巨大心理转变。为了连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音乐和歌词的铺陈布局让我伤透了脑筋,幸好在配唱当天的下午,我终于把歌词写完了;我很满意这个版本的面貌。
巧的是在这十年里,我自己的感情也总是缺上临门一脚;最后能够完成这首歌,应该也是前一阵子心情的写照吧。
【林志炫】
Eddie1994年开始写《进退两难》,由于布局太大,要把两种冲突的情绪,在歌曲几分钟内表达出来,所以写到2005年才定稿。这首歌对我也是最难唱的一首,用尽了我以往所有恋爱经历的情感。
出嫁(1992-1993)
【詹兆源】
为了避免唱片公司把一首我写的叫做“邂逅”的歌改名为“相亲记”,我骗老闆说我正在写一首叫做“出嫁”的古典爱情故事,所以如果再来个“相亲记”那听起来就太类似了;老闆听了欣然同意。没想到唱片出版后还是被叫做“相亲记”,我有点不高兴的想要和老闆理论,结果她劈头一句就是“那出嫁什幺时候会交来呀?”
骑虎难下,很紧急的访问了妈妈来了解一下古时候结婚的情形,配合乡下祖母家的一些场景,我在短短半年多就几乎把这首歌写完了。
原声之旅(情感印记)原声之旅(情感印记)
歌词的最后,我本来很希望能用白话文简短的表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但怎幺也想不出好的文字。编曲配唱在即,我只好请志炫在demo里面先用哼的唱掉最后一句。
结果我终究还是没有想出合适的句子,不过蛮多不知情的人后来说,那句“嗯~~”提供了很好的留白的效果,让听的人有很大的遐想空间…
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掉。
【林志炫】
《出嫁》这首歌,以前跟张清芳一起唱的时候,懵懵懂懂的,只知道结婚是美好的,没有深入追究,其实婚姻里还有责任,很多很多看不到的……并没有想像中那幺容易。这次重唱的时候,因为多了人生历炼,知道所有的人,在结婚的前一天都是开心的,但也会不安。
以前,大家都说,女生出嫁就是把自己交给另一个人,其实都一样,男生何尝不是把自己的一生託付出去?男生的心里也会这样想:这个人到底对不对?我们会幸福吗?我能照顾她吗?很多问题在脑海里一直转,在心里自问自答,就会有不安,也有期待……
唱这首歌,是我妹妹的经验。我跟她感情非常好,她结婚前,晚上睡不着,找我聊天,我们促膝长谈……我感受到她的不安、疑惑。虽然大家都恭喜她,她也很开心,但是到出嫁的前一天,她完全变了。出嫁当天,一拜别妈妈,那个眼泪就……把脸上的妆都哭花了。
邂逅(1992)
【詹兆源】
直到现在,从她小房间的视窗望下去,淡江学生们熙来攘往的通过校园侧门那座小水泥桥的景象,仍然是我心裏面一个难以抹灭的清晰画面。多年以后看到歌里面对她的描绘,我心里不觉莞尔的想到:“啊~我也曾经有过这幺纯情的时候呢…^^!”
原声之旅(情感印记)原声之旅(情感印记)
我一直没再有她的讯息。两三年前的一天在远企楼下,我和一个正要上计程车的女人擦身而过,匆促间我们对望了一眼,印象中那种眼神多年前曾让我迷惘。
如果那真的是她的话,那幺她变得比以前丰腴了一些;而我那天穿的很邋遢,想必谁都会把我联想成一事无成的落魄老头。
有时相见才知恨晚,有时相见不如怀念~orz
【林志炫】
这首歌文字跟旋律的结合非常有趣,像“你在等待谁”有点说话的方式,非常特别。
(就歌唱难度而言)邂逅是整张专辑的入门曲。
让爱做主(1997)
【詹兆源】
我一直都没有办法把自己变成一个凭空想像就能有好作品的作者。回顾写过的歌,真正我最喜欢的,都来自于自己生活上的经验或体认。
这首歌是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写的,管理顾问的生活很难有什幺感动的片段,所以我就把观察到办公室发生的一段三角恋情很平铺直叙的写下来。喜欢这首歌的人还不少,不过老实说我自己对这首歌没有特别的感觉。
大概是参与感不够的关係?
你的愁 我的梦(1991)
【詹兆源】
原声之旅(情感印记)原声之旅(情感印记)
这是我写的第一首中文歌,里面的主角是日本民间传说里的浦岛太郎。一直觉得浦岛太郎是个很倒霉的人,就因为和乌龟去龙宫玩了几天,回来就弄得景物依旧,人事全非。在歌词里,我试着赋予浦岛太郎一些更积极的个性。差不多同一个时期,政府开放了老兵回到大陆探亲,许多归乡者的感想也提供了创作这首歌的元素。
这首歌大概也是国语歌坛第一首按版税计价的歌曲。我因为第一次写歌一点行情的概念都没有,加上大家也没有把握优客李林第一张能达到什幺成绩,所以在成本控制的考虑下,我接受了Roger的建议,按照销售量来抽取词曲版税,每卖出一张我可以赚5毛钱。
衷心感谢优客李林首张专辑卖了约100万张。
Fire(1999-2005)
【詹兆源】
这首歌再次以谢宇书的声音为蓝本,叙述感情世界里的弱势族群凄凉无奈的心态。最真诚的眼光,有时候来自最不起眼的角落。
不过不要因此误会了谢宇书,就我所知他在现实生活里是很受女生欢迎的。
漂鸟(1992)
【詹兆源】
这是大学毕业前写的最后一首歌。面对着学生生活的即将结束,未来实在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可能性,因此这个时候的作品,常蕴含着对未来的懂惯与傍徨。实际下笔时,我又把倒霉鬼浦岛太郎拿来当成对象,所以这首歌也可以理解为“你的愁 我的梦”的第二部曲。
输了你 赢了世界又如何(1992-1994)
【詹兆源】
这首歌原来是替谢宇书量身打造的,我设定的是希望用像Steve Perry那种高亢沙哑的声音来诠释,后来阴错阳差的收入了优客李林的专辑,也得到了不错的迴响。
歌里面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到现在都还记得,副歌是在一个很冷的深夜里,站卫兵的时候含着眼泪想出来的。多年来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一定得是自己的经历才会有灵感的话,那我真希望永远都不要再写出这幺惨的歌了!
暗恋你(1997)
【詹兆源】
在创作这首歌时,我的原始动机是想要表达青春期(或是迟迟未能脱离青春期)的男生,躲在房间里面準备看A片的气氛;因此在主歌部份的曲调和歌词上,我都试着营造比较暧昧诡异的感觉。后来很快发现这个念头没办法发展成一整首歌,于是峰迴路转,变成现在的样子。在构思的时候副歌一开始用英文写,写到某一句“higher and higher”时就很自然的把音符飙高了上去;有人形容那像是火星人的声音^^。
时机(1999)
【詹兆源】
在快十年的职场生涯里,一百多次的出国出差,让机场对我的生活而言,比起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熟悉得多的场景。我自己也在机场经历过很多次依依不捨的分别,残酷的是,登机时间到了就一定得做个了断。
我非常不喜欢这种失去控制能力的感觉。
进退两难Ⅱ(1994-2005)
【詹兆源】
“进退两难”从构思阶段就是摇滚版的面貌,但是几年前录demo时就觉得前半段本身也有值得独立存在的韵味,因此这次做了一个安静的版本,让听觉可以聚焦在人声的表情上。虽然歌很短,但是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同步录音的工作,最后选择的是一个并不完美,但感觉最真诚的版本。
别以为我不会走(1993)
【詹兆源】
写歌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公器私用。如果有人对不起你的话,就把她写在歌里面,让她受世人的同声谴责。被责难者通常没有办法为自己辩白,于是只能默默承受,要嘛怀恨在心。
媒体暴力~真是可怕。
我的歌我的心(1993)
【詹兆源】
上台表演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会紧张的事,因为在聚光灯下台下多半一片漆黑,实在没有什幺好怯场的。然而全然黑暗的麻烦是,即使有一位自己最在意的听众,也往往因此而找不到了。
对我来说,用吉他要比用嘴巴说话流利多了。至于说不出口的就写一写交给志炫代唱,不亦乐乎~

歌手介绍

林志炫,着名实力派歌手、音乐製作人。以清亮优美的嗓音着称乐坛,与齐豫蔡琴并称为“台湾最美的三把嗓子”;极强的现场演唱功力及流畅无痕的真假音转换技巧,使其拥有“live天王”、“美声歌王”的美誉。91年,他与李骥以组合“优客李林”形式出道,以清新自然而极具人文色彩的民谣风格深入人心,先后发表过8张中英文专辑,在台湾创下年度最佳销售佳绩,2度入围台湾金曲奖,成为华语乐坛最成功的男子组合之一。林志炫于96年单飞,后成立炫音音乐有限公司成为独立音乐人。他提倡回归音乐本质,为追求音乐品质而坚持採用模拟录音方式製作专辑,并5度入围台湾金曲奖。2004年推出现场专辑《至情志炫》后,林志炫致力于“one take”理念的宣传倡导,并先后推出现场录音专辑《擦声而过2》及《one take》,成为华语乐坛一次成型录音第一人。
原声之旅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