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是由斯立戏剧创作,至乐汇舞台剧、哲腾文化製作,至乐汇舞台剧联手哲腾文化共同出品的荒诞话剧。该剧由周申、刘露编剧并导演,任素汐、郑磊主演,于2012年6月20日在北京木马剧场首演。
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驴得水
- 外文名:Mr. Donkey
- 类型:话剧
- 编剧:周申、刘露
- 导演:周申、刘露
- 音乐总监:樊沖
- 製作人:孙恆海
- 主演:任素汐、郑磊
- 首演时间:2012年6月20日
- 首演地点:北京木马剧场
剧情简介
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里,孙校长带领一女二男3位老师建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在花名册上他是英语教师驴得水,实际上,它是为学校运水的一头驴。面临教育部特派员的到访检查,大家决定让一个铁匠来冒充这个叫驴得水的老师。事情在特派员到来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铁匠不仅矇混过关,而且特派员对这位“驴”老师相当欣赏,并决定将他“包装”成教育家以得到来自美国的赞助。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超乎校长和老师们的预料。为了大局,校长不断让步,而局势也越来越失控,最早为了美好初衷来到乡村教学的老师们纷纷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张一曼 | 任素汐 | ---- |
铁匠 | 郑磊 | ---- |
孙校长 | 田雷 | ---- |
裴魁山 | 董天翼 | ---- |
周铁男 | 富冠铭 | ---- |
特派员 | 杨冬麒 | ---- |
孙佳佳 | 陈星 | ---- |
铁匠老婆 | 王堃 | ---- |
美国慈善家 | 孙博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编剧 | 配乐 |
---|---|---|---|---|---|
傅若岩 | 孙恆海 | 陈铭章 | 周申、刘露 | 周申、刘露 | 樊沖 |
艺术总监 | 孙恆海 |
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张一曼演员:任素汐三民国小会计兼数学老师。一朵来自大城市的交际花,为了山村教育的理想丢弃了那些曾经的表面风光和优越生活,来到了这个穷乡僻壤,过着乏味单调的日子。她是一个遵从内心、追寻自己自由的人。外表虽风情万种,内心却单纯可爱。有一次在被所有人指责、辱骂中,她为表示自己的抗争,啪啪啪扇了自己六七个耳光。
- 铁匠演员:郑磊一个虎头虎脑的单纯小伙。由于三民国小面临教育部特派员的到访检查,教师们决定让铁匠来冒充这个叫驴得水的老师。他后来被教师们“带坏”后,性格大变,成了一个追名逐利且为报复不择手段的人。
- 特派员演员:杨冬麒教育部为调查三民国小教师情况特意派遣的派调查员。他在见到驴得水老师后,非常欣赏驴得水老师,决定将他捧成教育家,以获取美国慈善家的资助。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歌曲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
《我要你》 | 樊沖 | 樊沖 | 任素汐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2009年初,周申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出一个故事:一个缺水的地方,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这位吕老师的时候,大家只能编造各种藉口搪塞。饭局只是随性一聊,周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故事题材,于是当天便与创作伙伴刘露一起讨论,并决定将其拓展成了一个电影大纲。
剧本大纲搁了两三年,辗转于各个电影公司,一直没有开机的机会。周申原本想做成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桑树坪纪事》那样的一个戏,所以他还想沉澱一下,用一段时间去下乡体验生活。直到2013年5月,网路上开始流传一部同名的微电影,却是其他人拿了这个大纲拍的一个“公益作品”。为了维护着作权,周申开始了《驴得水》舞台剧的排演。
剧本改编
由于缺乏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情感,对于“写实”的戏剧目标仍然是一个问题。周申和刘露的最终决定是绕开它,将戏的时间、空间都架空,“宁愿虚构,也不能容忍虚假”。其次,将原本农村教育主题的戏改成讨论知识分子的戏。
舞台布景
舞台上的桌椅、黑板、农具是剧组从农村淘来的,演员们的服装也是民国时的时装、旗袍。
获奖记录
时间 | 颁奖方 | 奖项 | 结果 |
---|---|---|---|
2013年4月25日 | 2013壹戏剧大赏 | 年度小剧场戏剧 | 获奖 |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 演出地点 | 演出场所 |
---|---|---|
2012年6月20日 | 北京 | 北京木马剧场 |
2012年7月3日-2012年7月8日 | 北京 | 北京木马剧场 |
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25日 | 上海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2013年4月29日-2013年5月1日 | 上海 | 上海戏剧学院剧场 |
2014年11月12日-2014年11月16日 | 北京 | 朝阳9剧场 |
2014年12月28日-2014年12月29日 | 北京 | 民族剧院 |
2017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 | 辽宁 | 辽宁大剧院大剧场 |
2017年3月22日 | 武汉 | 武汉剧院 |
2017年3月24日- 2017年3月25日 | 重庆 |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
2017年3月26日 | 重庆 | 重庆群星剧院 |
2017年12月7日-2017年12月10日 | 北京 | 大隐剧院 |
2017年12月14日-2017年12月16日 | 北京 | 至乐汇艺术中心 |
作品评价
《驴得水》的舞美製作还原了民国时期的场景,但不仅仅是场景,人设与关係、灯光与音效和舞美也把观众们带回了民国。虽然服装和道具与现代相差甚远,但不变的是对人性的剖析与拷问。它不露锋芒的尖刻和智慧的表达深入人心,是一部幽默中有酸楚,荒诞中有反思的作品。(凤凰网评)

剧本让《驴得水》拥有了先天优势,故事没有任何铺垫,叙事节奏乾净利落,情节转换毫不拖泥带水,120分钟的演出肥瘦相间、不甜不腻、辛辣有度、味道刚刚好。逻辑清晰,价值指向明确,谁都能看懂它在说什幺,观剧之痛快无非在于观者和创作、表演者达到高度的精神统一,表面的爆笑下面藏着默契的会心一笑,剧什幺都说了又好像什幺都没说,这狡猾的创作也算是水準体现之一种。
剧中9名演员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无论是校长、校长女儿,还是教育部官员、“铁匠”媳妇,身上都有哏儿,观众会不由想到这个团队是怎幺对付到一起的,在对剧的理解以及在表演上的统一性方面,他们表现出良好的合作。
《驴得水》学会了把锋芒藏得很深,或者换个说法,它压根就没打算藏什幺机锋,本来打算被包裹于戏剧核心的东西,全部外翻出来给观众看,但和“浑不吝”式的装疯卖傻不同,它的立意与表达,是高级的、智慧的。它的尖刻批判令人激动,它对人性真实一面的坦诚描述令人信服,但它传递的思想却又是忠厚、温和以及充满希望的,观众很难想像“释放戾气”和“给予希望”这两种功能会在一部剧里同时出现。(《中国文化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