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计画分为七章,分别是:第一章,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与消费者运动。包括: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运动;着作权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正当性等内容。第二章,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包括:着作权控制行为的本质与文化消费;着作权期限的延长与消费者利益保护;“枪手代笔”的着作权问题与消费者利益保护;製作录音製品着作权法定许可的争论与思考等内容。第三章,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包括: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模式;技术措施着作权保护中的使用者权;DRM着作权许可中的消费者利益保护;计算机软体的文化消费与消费者利益保护等内容。第四章,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包括: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的制度安排;图书馆建设中的着作许可权制;教育活动中的着作许可权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着作权问题与应对等内容。第五章,网路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包括:网路文化消费方式对着作权制度的影响与反思;“微博转发”中的着作许可权制;网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规则与网路文化消费;网路终端用户侵犯着作权的责任及其限度等内容。第六章,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包括: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的限制;适当引用的着作许可权制与文化消费;滑稽模仿与着作许可权制等内容。第七章、消费者运动与着作权法的完善。包括:认真对待着作权保护中的消费者运动;基于消费者运动的我国着作权法修订与完善等内容。
作者简介
梅术文,法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智慧财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智慧财产权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 江苏省智慧财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智慧财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智慧财产权法研究会理事。自2005年至今,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複印资料》、《中国着作权年鉴》转载。出版专着3部,参编教材和着作1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9项。向国家保护智慧财产权工作组、教育部、法务部、国务院法制办、江苏省政府、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等部门提交了10余份谘询报告,部分建议得到採纳。研究方向:着作权和网路智慧财产权。
读者对象
智慧财产权领域学习者、研究者、实务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与消费者运动 ………………………… (1)
第一节 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 ……………………………………… (2)
第二节 着作权保护中的消费者运动……………………………… (12)
第三节 着作权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正当性 …………………… (26)
第二章 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构造………………………… (50)
第一节 着作权控制行为的本质与文化消费 …………………… (50)
第二节 着作权期限的延长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69)
第三节 “枪手代笔” 的着作权问题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79)
第四节 製作录音製品着作权法定许可的争论与思考 ………… (90)
第三章 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变迁 ………………………… (102)
第一节 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模式 ………………… (102)
第二节 技术措施着作权保护中的使用者权 ……………………… (128)
第三节 DRM 着作权许可中的消费者利益保护………………… (143)
第四节 计算机软体的文化消费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159)
第四章 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安排 ……………………………… (179)
第一节 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的制度设计 …………………… (179)
第二节 教育文化消费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193)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207)
第四节 “三网融合” 视野下的广播权及其限制……………… (223)
第五章 网路文化消费与着作权革新 ……………………………… (250)
第一节 网路文化消费对着作权制度的影响 …………………… (250)
第二节 “微博转发” 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256)
第三节 “百度文库” 事件的法律思考 ………………………… (276)
第四节 网路用户侵犯着作权的责任及其限度 ………………… (287)
第六章 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发展 ………………………… (303)
第一节 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扩张的边界 ……………… (303)
第二节 滑稽模仿的着作许可权制
第七章 认真对待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运动 (代结语) ………… (319)
参考文献 ………………………………………………………………… (333)
后 记 ……………………………………………………………………
第一节 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 ……………………………………… (2)
第二节 着作权保护中的消费者运动……………………………… (12)
第三节 着作权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正当性 …………………… (26)
第二章 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构造………………………… (50)
第一节 着作权控制行为的本质与文化消费 …………………… (50)
第二节 着作权期限的延长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69)
第三节 “枪手代笔” 的着作权问题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79)
第四节 製作录音製品着作权法定许可的争论与思考 ………… (90)
第三章 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变迁 ………………………… (102)
第一节 技术产品文化消费与着作权保护模式 ………………… (102)
第二节 技术措施着作权保护中的使用者权 ……………………… (128)
第三节 DRM 着作权许可中的消费者利益保护………………… (143)
第四节 计算机软体的文化消费与消费者利益保护 …………… (159)
第四章 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安排 ……………………………… (179)
第一节 公共文化消费与着作权的制度设计 …………………… (179)
第二节 教育文化消费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193)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207)
第四节 “三网融合” 视野下的广播权及其限制……………… (223)
第五章 网路文化消费与着作权革新 ……………………………… (250)
第一节 网路文化消费对着作权制度的影响 …………………… (250)
第二节 “微博转发” 中的着作许可权制 ………………………… (256)
第三节 “百度文库” 事件的法律思考 ………………………… (276)
第四节 网路用户侵犯着作权的责任及其限度 ………………… (287)
第六章 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发展 ………………………… (303)
第一节 转换性的文化消费与着作权扩张的边界 ……………… (303)
第二节 滑稽模仿的着作许可权制
第七章 认真对待着作权法上的消费者运动 (代结语) ………… (319)
参考文献 ………………………………………………………………… (333)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