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整合了上海交通大学积体电路领域的科研技术力量和设备人才资源,旨在培养世界一流的积体电路设计和製造工艺高级人才,致力于国家急需的自主产权的高性能晶片的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微电子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 校训:开放、融合、实践、创新
- 创办时间:2003年5月
- 所属地区:上海市闵行区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学校属性:国家首批积体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 主要奖项:2009年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作为教育部"985工程"重点支持的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首批九大积体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整合了上海交通大学积体电路领域的科研技术力量和设备人才资源,旨在培养世界一流的积体电路设计和製造工艺高级人才,致力于国家急需的自主产权的高性能晶片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为配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区的中心转移任务,2007年5月,学院已从原址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浩然高科技大厦15楼,迁至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微电子大楼,大楼占地总面积9000平米。
学院以“开放、融合、实践、创新”为教育理念,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不断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2007年1月,学院在国家积体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阶段性检查评估中获优秀,为进一步实现学院的目标和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上海积体电路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环,学院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学院已经初步形成积体电路数字与系统设计、积体电路模拟射频设计和积体电路工艺与器件设计的学科大平台,建立了一支国际化、工业化的师资团队,聘请了大批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和顾问。
为培养国际化和产业化的积体电路人才,学院先后与美国德州大学、法国圣太田高等矿业精英学校等国际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定,逐步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学院已与Cadence、Synopsys、IBM、Motorola、威盛、台积电、联电、上海贝岭等公司达成了广泛合作和联合培养计画,这不仅使学院涵盖了设计、製造、封装、测试和OEM製造的完整IC产业链,也为IC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已建立了一只国际化、工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2%,海外博士占45%,具有工业界工作经历的教师占41%),教授(含研究员)6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0名。学院现有中央千人计画专家1名,中央青年千人计画专家1名。学院还聘请了大批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院自2006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重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学院紧紧围绕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晶片设计技术,形成了以系统级晶片设计、模拟与射频晶片设计为主的两个重点学科方向;同时,积极开拓生物医疗电子方向,开展前沿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