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石鼓山西周墓

(2020-07-05 23:49:45) 百科综合
石鼓山西周墓

石鼓山西周墓

从2013年8月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地进行科学发掘。继11座墓葬发掘完成之后,在一座正在发掘的中型墓的壁龛中发现青铜器44件。截至2013年12月24日,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出土青铜鼎、簋、钺、戈、凿、镞、铃等文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石鼓山西周墓
  • 出土地点: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地
  • 所属年代:西周
  • 类型:墓地

发掘过程

2012年,宝鸡市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穫。是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

墓区分布

考古人员通过发掘认识到该墓地的墓葬分布似有分区,处于核心区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分布较为集中;在核心区域西南方向另有小型墓5座,呈聚集性分布特点。
四号墓 东壁 壁龛从右到左 一号 六号 二号四号墓 东壁 壁龛从右到左 一号 六号 二号
考古人员已完成发掘的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正在发掘的命名为M4的中型墓葬,位于2012年发掘的中型墓M3东南位置。已发现椁室上部的棚木、席纹等迹象。M4与M3的结构相似,形制稍大,在二层台之上约1米位置的东、北、西三侧的墓壁,有壁龛8座。墓葬的壁龛已进行了二分之一方式的解剖性清理,共发现青铜器44件、陶器2件,蚌饰等器物。器型没有什幺意外发现,但对于西周初年的采邑、宗族等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29日16时许,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

宝鸡名片

宝鸡市古名“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数万件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中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考古发现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部门在对石鼓山西周墓葬区进行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一批重要文物,这是继2012年3月至6月此处发现三批共289件青铜重器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截至2013年12月24日,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青铜鼎、簋、钺、戈、凿、镞、铃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物。
经过两年发掘,共清理出商周墓葬15座,出土各类文物总计230余件(组),其中的高领袋足鬲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格外瞩目,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铸工精湛,装饰绮丽,也不乏形制新颖、造型异特之器,特别是青铜礼器中两座超萌的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该项目发掘领队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珍品。”两座中型墓是高领袋足鬲文化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2013年12月29日16时许,随着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的出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考古人员经过两天辛苦工作,从8米深的墓室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为商周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考古专家察看青铜甗考古专家察看青铜甗
四耳乳钉兽面簋:仿佛听见牛喘气
当造型雄浑大气、造型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出土后,现场所有考古人员惊叹不已。这件四耳簋高40多厘米、宽50多厘米,圆体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长满”坚硬的乳钉,出土时,其内放置两个叠在一起的无耳簋,没有铜锈的部分十分明亮。四只簋耳分铸在簋体腹部,颈至下腹饰有精美条纹。令人称奇的是,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共饰有28个牛头,192枚乳钉。簋耳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头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说,凑近牛耳,仿佛可以听见牛鼻喘出的粗气。
据专家介绍,除这次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外,宝鸡地区还出土过两件簋。其中上世纪80年代宝鸡地区纸坊村出土过一件,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但体型比这次出土的要小得多。刘宏斌解释道,四耳簋在历史上很少发现,较着名的除了宝鸡市青铜博物院藏之外,还有一件是从宝鸡戴家湾西周墓被盗掘流失海外、存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那件,但它们都没有这件体量大。这件四耳簋在商周青铜簋的考古史上可谓“最牛”。
青铜牺尊:似鹿似羊有翅膀
在这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可谓精美绝伦。这件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的动物萌态尽显,可爱的形象令人不忍移开目光。这只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从侧面看,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此外,除了其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外,牺尊的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圆润浑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
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大多要艳丽、华美、夺目,以示虔诚。文物专家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件牺尊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宝鸡地区之前出土过牛尊、驹尊、鸟尊等动物形状的青铜尊,但还没有与这件牺尊形态一致的,特别是这件牺尊腹部的一对类似小翅膀的造型,更为罕见。因其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还无法为之命名,暂且称之为牺尊。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