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万县动物群

(2020-04-25 18:01:55) 百科综合
万县动物群

万县动物群

万县动物群(Wanxian fauna)又称四川动物群(Sichuan fauna);指在重庆万州盐井沟附近发现的一个哺乳动物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万县动物群
  • 外文名:Wanxian fauna
  • 又称:四川动物群
  • 发现:重庆万州盐井沟附近发现的

动物群概况

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以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南方第四纪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最为典型的代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亚考察团成员格兰阶进入盐井沟地区收集化石并运回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后将之称为“万县动物群”或“盐井沟动物群”。然而,由于格兰阶所收集的化石多是收购而来,并没有準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制约了中国南方古生物和古人类演化时代的对比研究等工作。
2011年3月至5月,万州区博物馆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对大垭口化石地点进行了试掘,新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总计有5目9科12种。在这些化石中,东方剑齿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发掘出两具较为完整的骨架化石;巴氏剑齿虎、豹和爪哇犀在这一地区首次被发现。从化石组合来看,剑齿虎和爪兽都是更新世早期的典型代表;从化石形态特徵来看,东方剑齿象的臼齿表现出许多原始的特徵,这表明大垭口化石点的年代比此前认为的要早,初步估计年代约为100万年。
古生物专家表示,截至目前,万州区共出土了3具较为完整的东方剑齿象骨架化石,对了解这一灭绝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其生存时期的古气候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东方剑齿象及其伴生动物的研究,中国南方第四纪生物演化、时代对比、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古生物专家指出,由于盐井沟地区保存了早更新世晚期至现代较为完整的生物演化序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保存完整,这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可以为现代生物的起源演化等问题提供不可替代的材料支持,有望建立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标尺。

发现物种

时代属更新世中期(即周口店期),化石代表有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eintalum)、长臂猿(Hylobates sericus)、金丝猴(Rhinopithecus nexellanae tingian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teuca)、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竹鼠(Rhizomys sinensis)、箭猪(Hystrix)、鬣狗(Hyaena)、虎(Panthera tigris)、鼬鼠(Arctonyx colloris vostratus)、豺(Cuon javanicus antiquus)、黑熊(Euarctos kokeni)、纳玛象(Paleoloxodon namadicum)、野猪(Sus scrofa)、水鹿(Rusa unicolor)、麝鹿(Moschus moschiferus plicodon)、麂(Muntiacus muntiak margel)、水牛(Bubalus bubalus)、野牛(Bibos ganrus grangeri)、羚羊(Gazella)等。其中包含少数绝灭属,如剑齿象、巨貘等,大部分为现生种的化石亚种,约占54%,现生种约占23%。盐井沟动物群是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代表。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