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和顺大马帮博物馆

(2020-03-11 01:01:49) 百科综合

和顺大马帮博物馆

云南腾冲的和顺镇被称作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因其自古就有着马帮的传统,所以建有一个大马帮博物馆。我们走进了大马帮博物馆,里边陈列了很多跟马帮相关的物品。马帮的头儿叫“马锅头”,据说这些就是复原了马锅头的一些生活场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和顺大马帮博物馆
  • 馆藏数量::3000件藏品
  • 类别::博物馆

简介

和顺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蕩,都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穀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生存方式。大马帮博物馆,通过腾冲着名收藏家贾志伟先生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展示了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马帮馆最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反映的是大马帮。第二部分讲西南丝绸之路上腾冲重镇的历史。
外景  南方丝绸之路有据可查的历史,比北方丝绸之路还长两百多年,早在战国时候这条路就已经开通了。张褰出使西域时,就发现有从南方丝绸之路出去的夏布与筇杖等大量中国的商品。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一段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称为五尺道。一段是从成都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这段称“灵关道”。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向西行,经过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从保山至缅甸这一段称为“永昌道”。腾冲是这条路上的重镇,和顺是这条路上的一颗明珠。这条路是财富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外交之路、宗教之路。  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而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就是马。大马帮的首领叫马锅头。两千多年来,马锅头带领马帮,驮来了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驮去了中国的物质与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外景外景

历史

外景  马帮的兴盛带来了滇商的兴盛,博物馆内3000多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的生活点滴、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和顺华侨的创业史。  和顺与缅甸相邻,2500多年来,西南丝绸之路联结起了中国和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这条古道上,有着传统的经商习惯和便利,而和顺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最后一站,原着民佤族,世世代代从大山里出国去闯蕩。  和顺人称南亚、东南亚为“夷方”,成年男人一定要“走夷方”闯蕩一番成就事业。大马帮就成为连线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走夷方”成为和顺人的生活方式,人、财、物在这个地方聚散、流动,使和顺出现了云南最早的跨国商贸热潮和很大的家族商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穀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农亦商亦儒的生存方法。  亦农亦商亦儒在和顺早已成为一种传统,使和顺人用文化的眼光、开放的眼光看到了充满风险与机遇共存的世界。民国元老李根源曾写下了“十有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仪,南州冠冕古名乡”的讚扬诗句。外景  和顺是云南第一侨乡,历史上的和顺人从大山里赶着大马帮,沿着西南丝绸古道走南闯北,到国外去谋生创业。出走的路开始并不遥远,越过高山大河,就到了除了蛮烟瘴雨还有翠玉珠宝的暹罗、缅甸,然而和顺男人并没有停下脚步,路又继续伸向泰国、印度、澳洲、加拿大及英美,和顺人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和顺侨乡千百年的风雨,在每一条巷道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墙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石板路上时隐时现的马蹄印,不远处又传来了嗒嗒的马蹄声。和顺侨商的马帮从这里走出,和顺人的血雨泪河从这里流过。“大姐回家泪汪汪,愁眉苦脸诉爹娘,有女莫嫁和顺乡,十年守寡半月双。”  很长时间以来,和顺是不留男人的地方,代代男人无论贫富,总是跟着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铃声出走夷方。谋一处生路,谋几文娶妻生子的银两,谋一个光宗耀祖的未来。在某个夜里带着爹娘的叮咛,背着娇妻连夜编织的草鞋,怀揣一个梦想和一个家的寄託,拜完财神庙,翻过隔娘坡,沿着村头的荒门古道出走。  和顺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的人实在太多了,如今侨乡1000多户近6000人口,而在海外的和顺华侨就达7000余人,可谓家家有人在海外,人人都是侨属侨眷。自明清以来,在6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那些走夷方的和顺人,以他们的勤劳和血汗,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以他们诚信和德行,在世界各国树起了和顺人的形象。
外景外景
外景外景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